周福全
语文是诗,朗读是歌,在语文教学中,朗读是一项把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创造性活动,它能够激发学生情感,培养学生语感,激发学生思维,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只要多读一些作品,多训练一些语感,就能很好地驾驭文字。”可是,让人感到惋惜的是,现在的语文教学以教师讲为主,学生读的时间是少之又少,在语文课堂上,已很难听到那醉人心脾的朗朗书声。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各个学段的语文教学都要注重学生的朗读与默读,要鼓励学生进行诵读,让学生在诵读中加深体验,增加积累。”因此,怎样使初中语文课堂充满琅琅书声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
俗话说得好,好书不厌百回读。在我们诵读时,内容就会不知不觉地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学生语文素质之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诵读。事实证明,在语文教学中,只是分析修辞特点、语法现象、内容结构、写作特点等是不会学好语文的。只有熟读成诵,才能正确理解祖国文字,才能正确运用祖国文字,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在学习新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时,我总是把朗读作为语文教学的重点策略,让语文课堂充满琅琅书声。比如,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极力加强学生的诵读训练,努力做到每课必读,并对不同类型文章做不同安排。例如,在学习朱自清的《春》时,我这样指导学生朗读:把握文章情感基调,本文由于使用了较多的短句与儿化音,从而使文章变得明快、轻松,因此我特别注意让学生把握这一点,让他们带着欣喜的语气来读,叮嘱他们咬字不能过重,语调要上扬,语速要稍快,并有张有弛、有快有慢。再如,在学习《黄河颂》时,我这样指导学生朗读:(1)静听;(2)朗读;(3)美诵。首先给学生播放《保卫黄河》音乐片段,然后给全文划分节奏、重音等,最后让学生分组朗读。这样学生就在高昂的情绪中体验到了朗读的魅力,达到了理解文本内涵的目的。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因为它能够训练学生的思维,表达作者的内心感情。学习语文就是要学习名家、学习名篇、学习经典语句,让话说得准确、说得流畅、说得有艺术。要想做到这一点,就应该培养学生朗读的习惯,让学生读出语调、感情与韵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努力研究朗读方法与技巧,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我相信,我们的初中语文课堂定会充满琅琅书声。
参考文献:
[1]胡劲红.让语文课堂流淌朗读的清泉[J].成功:教育,2008(03).
[2]张爱玲.转变教学思路 提高语文课堂效率[J].教学与管理,2002(09).
编辑 韩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