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和谐课堂刍议

2015-09-10 02:18曹竣云
新课程·中学 2015年8期
关键词:操作人本主义内涵

摘 要:人本主义认为人的需要有以下七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求知的需要;审美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人本和谐课堂是人本主义关于人的需要理論在课堂教学上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人本和谐课堂;内涵;原则;操作;评价;人本主义

一、和谐课堂

和谐在现代汉语词典的意思是:①和睦协调;②配合得匀称、适当、协调。辩证唯物主义的和谐含义是对立事物之间在一定的条件下,具体、动态、相对、辩证的统一,是不同事物之间相同相成、相辅相成、相反相成、互助合作、互利互惠、互促互补、共同发展的关系。所谓和谐教育,即一方面把人认识世界的职能(学习—认知活动)与改造世界的职能(实践活动)和谐结合起来,另一方面把人的天资、才能、创造性、积极性与多方面的表现(学习方面的表现、劳动方面的表现、道德方面的表现、审美方面的表现、体育方面的表现等)和谐地结合起来。它主张让每个孩子在其天赋所在的领域里优先地、充分地表现自己,产生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从而推动和谐地发展。和谐课堂是和谐教育的一部分,是和谐教育在课堂的具体实施,它是课堂上教师和学生通过教和学实现具体、动态、相对、辩证的统一,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同相成、相辅相成、相反相成、互助合作、互利互惠、共同发展。

二、人本主义的含义

马斯洛的人本主义认为人的需要有以下七个层次:①生理需要;②安全需要;③归属和爱的需要;④尊重的需要;⑤求知的需要;⑥审美的需要;⑦自我实现的需要。

三、人本和谐课堂的内涵

人本和谐课堂的内涵包括以下七个方面:①生理需要。生理需要在和谐课堂中主要表现为上课前和上课时应满足学生对食物、水分、排泄和睡眠等需要,即上课前避免学生饥饿、口渴、排泄和保障头一天及午睡,充足睡眠。②安全需要。即避免和调解学生生命受到威胁及保证学生上课前不生病,如避免学生上课前打架、争斗、争吵等和不生病,以保证学生上课前健康身体和以平静的心理状态上课学习。③归属和爱的需要。保证学生对课堂的热爱之情、归属感和感受到教师对学生的接纳、爱护、关心、鼓励和支持等。④尊重的需要。一方面表现在课堂上教师及在可能的情况下其他学生应尊重学生个人的渴望知识的力量、成就、自强、自信和自主等需要,另一方面表现为希望他人尊重自己、希望自己的学习和才能得到别人的认可、赏识、重视和高度评价,即希望获得威信、实力、地位等。⑤求知的需要。即学生在课堂上认知和理解的需要,是指学生对自身和周围世界的探索、理解及解决疑难的需要。⑥审美的需要。即学生认识到理解、认知和解决疑难问题是一种美的需要。⑦自我实现的需要。即学生希望通过课堂学习能解决疑难实现成长和发展。马斯洛的人的需要层次之间的关系:出现的顺序由低到高。马斯洛认为,七个层次之间的是由低到高依次出现的。只有当较低一层次的需要得到基本满足之后,高一层次的需要才会产生。

四、人本和谐课堂的原则

(一)课堂教学属于满足学生求知的需要

满足本文第三部分的①②③④是构建和谐课堂的前提;依次满足本文第三部分①②③④⑤⑥⑦是优质课堂的保证和保障。由马斯洛的理论知道,在前四个需要为满足或缺失的情况下,第五个需要求知不能实施或推行,这就解释了在前四个需要缺失的情况下,学生厌学、退学和课堂低效的原因。在构建和谐课堂的①②③④个需要的前提下,同时满足⑤⑥⑦的需要,这也解释了此时学生学习情绪高涨即热爱学习的原因。

(二)以学生为本

围绕课题学习以学生现有知识基础进行经验的改造,应满足学生的需要,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应以学生为本。

(三)采用学生易于觉知的方式教学

以学生已有的认知状态为根据,采用适合学生发展水平的方式明释学生所学的内容,采用学生易于觉知的方式教学。

五、人本和谐课堂的操作

(一)上课前

上课前和谐课堂以人为本主要表现在内涵中学生需要的①②,即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即上课前一方面要避免学生饥饿、口渴、排泄和保障头一天及午睡,充足睡眠,另一方面要避免学生上课前打架、争斗、争吵等和不生病,以保证学生上课前健康身体和以平静的心理状态上课学习。

(二)上课时

上课时和谐课堂以人为本主要表现在内涵中学生需要的②③④⑤⑥⑦,即上课时的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求知的需要、审美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以学习课题或问题联系实际,导向和激发学生的求知学习需要(包括学习兴趣、求知欲和学习动机),并对学生提出学习期望,即教师有目的地引起学生学习的意向。

2.在感知教材、理解教材、巩固知识和运用知识阶段,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1)人本和谐课堂应充满亲情,让学生体会到安全感、归属和爱的需要。

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在课堂上体察到安全感和亲情,对教育教学很重要。当然,也要严格要求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全部技巧就在于如何爱学生。”师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师爱就没有感情沟通,就没有教育。

(2)人本和谐课堂应充满尊重,满足学生尊重的需要

夸美纽斯说:“应当向尊重上帝一样尊重孩子。”只有尊重孩子,理解孩子,才能开启孩子的心灵之门。在课堂上,尊重学生,首先表现为尊重儿童生命的尊贵。其次,表现为尊重儿童成长的规律,顺应儿童的天性,尊重儿童的人格,尊重儿童的个性,尊重儿童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教学的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过程中,通过教师和其他学生对学生的尊重和保护,满足学生个人的渴望知识的力量、成就、自强、自信和自主等需要及威信、实力、地位的需要,即满足尊重孩子的需要。

(3)人本和谐课堂应满足学生求知的需要

满足学生求知的需要在教学上表现为设立合适的最近发展区。设立合适的最近发展区在课堂教学技术上,表现为教师应明释所学内容。一方面,教学的意向需要有相应的、以目标为定向的内容和学习方法来实现,教师必须向学生说明、演示、描述、解释学习内容,如果不是公开这样做,至少也要有一定的暗示;对于教学来说,最重要的是以目标为定向的行为,即教师在教学中呈示学生的各种内容、采用问答的方法、设计教学卡片、组织安排情景、指导学生的活动等多种形式。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中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程度。同时,给成功的学生以祝贺、微笑或其他方式的积极强化等。同时,采用学生易于觉知的方式。即教师应采用适合学生发展水平的方式明释学生所学的内容,以学生已有的认知状态为根据,如,采用学生熟知的语言解释所学的内容,并把它上升到所指概念;降低教学的重心,采用学生所熟知的语言和知识教学。在教学中,教师明释所学内容并采用学生易于觉知的方式,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保障学生对课堂的归属感,体悟到课堂是学生学习、解决疑难的、成长和发展的空间;通过对学生的肯定,让学生切身体会到教师对学生的接纳、爱护和关心;通过鼓励和支持学生的学习,维持和促进学生的课堂学习,即通过合适的最近发展区满足学生认知和理解的需要。

(4)人本和谐课堂应满足审美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在满足以上学生需要的教学中,通过对重点和难点的明释,满足理解、认知和解决疑难问题的审美需要和发挥潜能,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即实现成长和发展。

另外,由于教育是学生在现有认知水平和状态的生长,而非灌输;是学生在心理安全、心态开放、心情舒畅、心灵自由的成长和发展。因而,当学生的人本需要得不到满足的情况下,教育是徒劳的。在学生疲劳得无法学习的情况下,可在课前或课中完成某一课题的情况时小憩几分钟,以恢复体力、保持清醒头脑学习。

六、评价

人本主义是构建和谐课堂的前提和基础,是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和教育激扬学生生命的保证和保障。

参考文献:

[1]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心理学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2]朱小蔓.情感教育論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3]施良方,崔允漷.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作者简介:曹竣云,男,中学一级职称,湖北省大冶市滨湖学校教师。

编辑 谢尾合

猜你喜欢
操作人本主义内涵
弗洛姆人本主义精神分析的启蒙价值*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挖掘习题的内涵
人本主义视域下的城市环境污染与治理
关于数控机床操作中防碰撞措施的探讨及分析
泌尿外科手术及操作致输尿管损伤临床分析
要准确理解“终身追责”的丰富内涵
阿瑟·韦利中国古诗英译中的“人本主义”透视
卡尔·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