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平
(贵州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贵州 贵阳550002)
水务一体化旨在建立统一的水务管理体制,对区域的防洪、蓄水、供水、节水、污水处理等,实行统一规划、配置、调度和管理,变“多龙管水”为“一龙管水”。在新时期中央治水方针指导下,水利部提出了“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新时期治水思路,积极试验并逐步推开水务体制改革。
贵州省贵阳市拟在全市范围内对水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利用,就是为了推动该市的水务一体化进程。
目前贵阳市水行业缺乏对水资源统一管理和调度,管理分割,不利于充分利用和合理配置;水行业管理缺乏系统化,水源与水厂分割、自来水管网与自备水管网分割、供水和排水分割、城镇用水与农村用水分割、净水管理与污水治理分割、节约保护与开发利用分割,不利于系统利用、协调治理和统一保护。因此,加快水务改革势在必行、迫在眉睫。
贵阳市水资源短缺,主要表现为:①资源型(水量型)缺水,全市人均水资源量1 288m3/y,小于人均缺水警戒线1 760m3/y,属水资源紧缺地区,中度缺水;②工程型(季节型)缺水,水资源年内、年际分布严重不均,洪枯、丰枯现象明显;③水质型缺水,随着城市的发展排污量增加,而污水治理严重滞后,且取水量加大降低水环境承载能力,加剧水环境恶化。
根据《贵阳市水资源综合利用与开发规划》,该规划以城市供水、县乡村供水、农业灌溉为主,兼有污水治理、水土流失治理、防洪排涝、水力发电等综合功能。建设内容包括108座中小型水库供水或灌溉工程、129处引提灌溉及人畜饮水工程、23.3万处雨水集蓄利用工程、102处污水处理工程、1 500km2水土流失治理工程、131处防洪排涝工程、10处水力发电工程等,总投资81.9亿元,实施分期建设。
在拟采用亚洲开发银行行业贷款下,贵阳市政府从上述规划中初选了先期实施项目,总投资约26亿元,即:46个水库供水/灌溉工程、9个成片灌区配套改造工程、12.79万处雨水集蓄利用工程、重点水源保护区和重点水土流失区的800km2水土流失治理工程,作为先期实施项目。
贵阳市水资源综合开发项目具有以下几个特点:①涉及面广、点多,覆盖贵阳市六区三县一市,总面积8 034km2,工程施工点不计其数;②建设周期长,时间跨度大,近期水平年2010年,规划期2005~2030年共计25年;③规划项目具有一定连续性,如水库水源点工程配套输水管线和水厂建设,并考虑配水管线和污水处理厂项目,显然有别于以前仅考虑水库供水而不涉及对用水户的末端治理;④项目类型复杂,子项目具有一定不确定性,项目总体上分为城市供水、县乡供水、灌溉及人畜饮水、水土流失治理、水力发电、防洪排涝等类型,且大多数子项目为初选方案,需在下阶段深入论证其可行性。
贵阳市水资源综合开发项目的上述特点,确定了其环境影响评价不但需要采用常规预测方法对单个子项目进行评价,还需站在行业、流域的角度重点分析可能产生的累积影响,分述如下。
采用常规环评方法,从规划的单个子项目角度出发,按照项目类型,对施工期、运行期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概要性评价,并提出相应缓解措施,其目的主要在于为将来在具体落实子项目时,事先对其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有一个初步认识,并为可研阶段编制单独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提供指导性框架。常规环境影响预测评价在此不再赘述。
累积影响通常指在一段时间内多个行为对环境产生的各种附加的或耦合效应。在纵观各单个子项目环境影响的基础上,需进一步从整个水资源规划角度开展累积影响评价,原因如下。
(1)规划项目类型多且复杂,子项目数量大。贵阳市水资源综合开发涉及供水、灌溉、污水治理、水土流失治理、防洪排涝、水力发电多个类型,在各类型下又规划了237 726个子项目;
(2)空间跨度大,涉及贵阳市三市区、三郊区、三县和一市,总面积8 034km2,包含8个水资源区的98条河流;
(3)时间跨度大,规划期限自2005~2030年,总计25年。各子项目将分期实施,而后期开发项目则将在先期项目环境影响基础上产生叠加影响,包括加和作用和协同作用;
(4)许多子项目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具有累积和滞后效应;
(5)从单一子项目来看,可能对环境产生较小影响,但不同开发活动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叠加,往往会产生加和效应或协同作用。
(6)从中国乃至世界上的水资源规划实例可知,任何一个水资源规划都将对当地环境产生累积效应,尤其是对生态环境。
因此累积影响评价是水资源综合规划阶段必须慎重考虑的问题,以建设生态环境友好型的水利项目,实现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下文以贵阳市水资源综合开发项目为例,探讨其可能产生的累积影响,并提出减免措施。
4.3.1 水库对环境产生的累积效应
城市供水、县乡供水、灌溉及人畜饮水、水力发电工程均可能涉及水库建设,而某些水库是建在同一条河流上,形成所谓的梯级水库。水库群有可能破坏整体河流的生态完整性,其破坏程度受控于水库间距离、水库数量、当地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等多种因素。但值得一提的是相比于单个水库而言,水库群对河流生态体系的影响远远大于单个水库,主要表现在:
对水生生物的阻隔作用大幅增强。这种作用甚至超过单个水库的简单加和。单个水库条件下,水生生物若不适应水库周边环境,可以上溯或下徙至其他河段,找到适宜的新的栖息地,开始逐渐适应新的生境,并恢复正常生活,除分布密度发生变化外,不会造成种群数量减少。而在水库群条件下,这类原本可以重新获得生境的水生生物则因上下游的通道均受阻,只能被动地适应水库环境,因环境变化迅速,要求水生生物在极短的时间内适应新的环境,往往导致幼体大量死亡,而河流完全被阻隔后又破坏了外界的自然补偿机制,使外流域生物无法入内补充,最终将导致某些种群数量减少甚至消失。
河流梯级开发对水温的影响。以贵州省红水河梯级开发为例,从上游到下游分别为天生桥一级、龙滩、岩滩、大藤峡等。抬高水位在100m以上的有天生桥一级和龙滩,库容最大、水库最深的为龙滩电站。天生桥一级库区河段,多年平均水温为19.8℃。龙滩水库河段,多年平均水温21℃。天生桥一级和龙滩梯级,水库水温都具有稳定分层特性。天生桥一级水库下泄水流使龙滩水库入库年平均水温降低3.9℃,降低最大达6.3℃。龙滩水库不仅受本身建库影响,且还受天生桥下泄水流水温的影响。而岩滩水库则同时将受龙滩和天生桥水库下泄低温水的累积影响。
连锁溃坝风险。在超标洪水或其他非常情况下,如果上一梯级大坝发生溃坝,巨大的冲击能量将强烈冲击下级水库,极可能引诱其发生溃坝,形成梯级水库的连锁溃坝。毁坏周边农田、房屋、基础设施,造成巨大破坏。
库底泥沙的二次污染。形成水库后,对泥沙有沉积作用。而某些泥沙为胶质体,吸附有毒、有害物质,这些污染物暂时稳定一段时间后,在一定诱发条件下可能会释放,发生二次污染,危害水生生物及人体健康。而随着水库冲沙系统的开启,这些二次污染物顺水流进入毫不设防的下级水库,如果下级水库为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则会极大地破坏水质,甚至使其丧失供水功能。而一旦人体饮用这些不洁水,则成为间接受害者。
调水对环境产生的累积效应
供水、灌溉及人畜引水、水力发电工程都可能涉及调水,即某河流中的水量通过输水管网引入水厂、农田或电站(主要是指引水式电站)。单个引水工程对水文的影响可能不显著,但多个引水工程集中在同一流域后,则会改变径流的地区分布,使水资源分布在时间和空间上发生重大的变化。尤其是对下游水质、水量产生不利影响。最简单的例子就是,一条主河流及下游支流都建有引水工程的情况,在主河流上游引水后,下游河道水量就会成倍减少,一是本身上游天然来水量因外调而减少,二是切断下游支流汇入后的补充水量。
退水的累积效应
供水、灌溉项目退水对环境产生的累积效应,主要体现在时间滞后性。
引水水量通过用水户后,在不采取任何处理措施的情况下,因污染途径复杂,其水质会产生不同的变化:1)如果作为人畜饮用水,则退水中的CODcr、SS、NH3-N等指标会上升;2)作为工业冷却水,最明显的变化是使退水水温升高;3)作为工业生产用水,则退水水质取决于生产环节,一般都会带入某些特殊的工业污染源;4)作为灌溉用水,则在田间浸泡期间,部分农药、化肥等污染物溶出,并随退水流出田间。
含污染物的退水最终回归河道,引起河流污染。
由于从供水到退水存在时间上的显著滞后,一般情况下主体工程设计只考虑与经济指标休戚相关的水源工程、输水工程及水厂或田间灌溉渠道,而退水污水处理系统却被排除在外,特别是农田退水处理设施,这样容易导致末端污染。
4.3.4 缓解措施。
(1)确保流域的生态完整性。水资源综合开发规划要树立流域水量、水质、水能统一管理的概念,将流域视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综合考虑开发活动间的相互影响,统筹兼顾生态保护与建设发展的关系。
(2)建设生态友好型水利工程。在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上必须节水优先、治污为本、适度开发、加强环境保护,建设生态友好型水利工程。
(3)重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中确定了规划环评的地位,这是对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重大完善。流域规划环评是按照环境资源的承载能力和容量要求,对流域内重大开发活动、生产力布局、资源配置,提出更加科学合理的建议,以保证经济社会健康有序向前发展。
(4)积极寻求技术支持。在未来较长时间内,具有供水、防洪、灌溉、发电、水保等多项功能的水利工程仍将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起到重大支撑作用。目前我国已经高度重视流域开发对环境造成的累积影响,国家环保总局于2005年12月在北京召开了水电水利建设项目水环境与水生生态保护技术政策研讨会,提出了相关技术措施和建议。2006年1月颁布了《水电水利建设项目河道生态用水、低温水和过鱼设施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指南(试行)》,进一步规范水电水利建设项目水生生态与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以上资料都可作为水资源综合开发项目环境保护措施的参考文件。
(5)在进行单项目环评工作时应详细分析选址和设计的替代方案,尤其是在建坝时应注意方案比选,以下是可供借鉴的经验:通过采取水质保护、节水措施或限制人口增长等措施,避免或者推迟修建大坝;大坝选址应使不利环境影响最小化;调整坝高、正常蓄水位、坝型和水库运行调度方式,尽量减少淹没损失,缩短减水河段,确保大坝下游最低生态流量。
(1)发挥综合效益。水资源综合开发项目集水资源保护、开发与利用于一体,具有供水、防洪、水质保护、生态保护、发电多种功能。将世界上先进的水资源综合管理理念融入到水务事业中。全面地考虑了水资源从收集降雨如修建水库,到开发使用如引水灌溉,至末端治理如污水处理的全过程。项目实施后为城乡居民提供优质水,增加农业产出,提高农民收入,消除贫困,提供清洁替代能源,减少因伐木对生态的破坏。并推进水资源与水环境综合管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修复生态系统,缓解水资源短缺,减轻流域陆源对河流的污染,真正改善水环境质量。
(2)推进水务改革。有利于增加对水的客观规律的认识,加大加快水务改革力度,推进水务一体化体制改革进程,建立统一的水务管理体制,对区域防洪、除涝、蓄水、供水、节水、水资源保护、污水处理及其回用、地下水回灌等实行统一规划、统一调配,实行水务一体化,建立生态控制与生态修复相结合,最终达到流域水环境治理的目的。
开展水资源综合开发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不仅需要分析单个子项目的环境影响,还应站在行业发展、流域开发的角度,重点评价整体项目所产生的累积影响,才能为有关职能部门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1]贵州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贵阳市水资源综合利用与开发规划报告[R].贵阳:贵州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2006.
[2]贵州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贵阳市水资源综合开发和水土保持项目建议书[R].贵阳:贵州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2006.
[3]陈巧云,赵小庆.浅谈流域开发环境影响评价[J].湖南水利水电,2007(7).
[4]蒋固政.水资源开发的项目环评与战略环评[J].2005.7中国水利,20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