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天乐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西药副作用很大,只要阴阳平衡自然调和就能百病不侵……本来这些话大家听听也就罢了,然而经过某些养生机构炒作、无节操媒体的传播,再加上一些人不加思考地接受,造成了越来越多的人视西医西药为洪水猛兽。
大家可以留心看看身边是否总有人喜欢问:得了病能不能不吃药?治疗慢性病需长期吃药,对身体伤害是不是很大,能不能自行停药?西药能引起不良反应是不是就说明西药有“毒”?
那么,真相到底是什么……
药不能停呀!
问题1:什么是药物不良反应?
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reaction),是指与用药目的无关、给病人带来痛苦或不适的药物反应,与我们常说的“副作用”(side reaction)并不完全等同。“副作用”属于不良反应的—种情况,一般比较轻微,是因为药物作用范围太广了,当我们使用其中一种作用的时候,其他作用就成了副作用。好比你把碗碟拿来当摆设,那它们装食物的作用就变成了副作用。
另外,药物不良反应还包括以下几点。
毒性作用:因为用量过大或者药物在体内蓄积过多引起的反应,比副作用的危害更大。
后遗效应:停药以后药物的残留作用。
变态反应:不是心理变态,而是传说中的“过敏”,是一种自身的免疫系统对药物反应过强的现象。
特异质反应:是指药物对某些人的作用特别强的现象,这时候容易发生毒性作用。
问题2:纯天然的中药比化学合成的西药的不良反应少?
关于这个问题,西方有一句经典的解释:If somethingis not a poison,it is not a drug.The dose makes thepoison.(无毒则非药,剂量区分之。)用网络名言来说,就是“离开剂量谈毒性的行为都是耍流氓”。
本质上,药物和毒物其实没有本质区别(换个思路看抗癌药物,其实它们基本上都具有强烈的细胞毒性),任何药物只要使用剂量不当,都有可能引起不良反应甚至中毒。相反,一些常识认为的毒物如果小心利用,也可以发挥药用功效。因此,所有的药物应该有一个经过大量严格设计的临床试验确定的“最低有效剂量”和“中毒剂量”,只有在这个范围内(称为“治疗窗”)用药才是安全又有效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纯天然”的中药和“化学合成”的西药都是一致的。中药里面同样有雄黄(加热变成砒霜)、附子(含有乌头碱)、关木通(含有马兜铃酸,强大的肾毒性)等,这些毒性很强的药材,很小的剂量就能引起中毒甚至死亡。而且,由于中医用药很多是依靠经验和师徒传承,缺少规范的安全性验证,没有一个公认的安全剂量,加上中药服用的疗程一般较长,更容易出现难以预知的不良反应,并非有些人说的“安全无毒”。
问题3:药物不良反应和什么有关?
总体来说,与药物本身、接受者还有给药方式三方面有关。
首先我们来看药物本身,最常见的是剂量因素。如果一种药物的毒性作用很强、中毒剂量非常接近最低有效剂量,说明这种药物使用起来危险性较大,应该限制它的适用范围或者用其他药物来代替。代表药物有强心药地高辛、乌头碱类药物。
另外,如果药物的作用范围很广、针对性不强,说明它的副作用也会比较多。比如一些化疗药物,在杀死癌细胞的同时也会对分裂比较活跃的正常细胞造成杀伤,比如我们的毛囊、消化道粘膜等,所以会有脱发、恶心呕吐、溃疡等不良反应。
其他药物因素包括药物被污染、有杂质或者含有假冒伪劣成分等。
然后,因病人的个体情况差异,比如种族、性别、年龄、体质、患病情况的不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也会有所差别。很多药物对成人是安全的,但是会影响胎儿或儿童的生长发育,因此孕妇、小孩的用药必须特别注意。
最后还有给药方式的影响。口服、皮下注射、肌肉注射、输液的不同,还有饭前/饭后吃、每天吃几次等等都会影响到药物的吸收和作用。另外多种药物之间也可能产生相互作用,引起不良反应。如果有好几样药要吃的话,请务必问清楚有没有相互作用,哪个先吃哪个后吃。
总体来说,住院病人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约为10~20%,但绝大部分属于一过性、轻中度,程度可以忍受,且停药或者经过简单的对症治疗即可缓解。因不良反应住院或者死亡的情况不足1%。
问题4:我们如何预防、减少药物不良反应?
首先最重要也是最容易出问题的,就是我们自己去药房买药吃的情况。虽说绝大部分非处方药在绝大部分情况下是安全的,但凡事有例外,尤其是当我们缺乏用药常识的时候。
比如,市面上的复方感冒药,成分上很多会有重叠,如果我们随便买几种一起吃,有可能造成某种成分服用过量,从而引起不良反应,儿童尤其需要注意。另外,阿司匹林这种水杨酸类的退烧药也不适用于12岁以下的儿童,可能会引起瑞氏综合征。
另一个例子是大名鼎鼎的吗丁啉。以前吗丁啉曾被宣传为“对抗消化不良的神器”,谁家吃多了肚子胀都会用上。然而前几年开始逐渐有报道称吗丁啉可能会使有心脏病的人病情加重,于是美国药监局发表声明,大大限制吗丁啉的适用范围。
所以非处方药也不是绝对安全,吃药之前一定要看清楚说明书,最好能咨询专业人士(不是药店里卖药的人哦)的意见。
其次,前面也讲过,给药方式也会影响到不良反应。之前有则新闻,一个妈妈把泡腾片直接给小孩子吃,结果药片在口腔和气道产生大量二氧化碳,使小孩窒息而亡。所以我们一定要搞清楚不同的药应该怎么吃。
泡腾片要用温水泡;
含服片要看有没有“舌下含服”;
咀嚼片嚼碎了(一般几分钟)再吞,不要喝太多水;
口服液喝完也不要喝太多水,少量水漱口即可;
缓释、控释的药大部分都不能掰不能咬;
看清楚是饭前还是饭后吃;
千万不要跟酒、茶等一起服用。
最后,孕妇、小孩和老人一定要在专科医生指导下用药,治疗过程中(尤其是慢性病、激素类药物等)不要自行停药,出现不舒服应该先咨询主诊医生的意见。
结语
身体好坏是自己的事,只有你是自己健康的贴身管家,因为懒得学习而不吃药或者乱吃药就是对自己不负责。另外,还请你少听些三姑六婆的“偏方”“祖传秘方”,要遵照医嘱,让药物更好地为我们服务,而不是变成毒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