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劲堃:一位传统与当代并进的岭南画家

2015-09-09 02:50王于楠
收藏·拍卖 2015年5期
关键词:高剑父画派李先生

王于楠

李劲堃,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广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专职副主席,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岭南画派纪念馆馆长,岭南中国画研究院院长,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副院长、教授。

提起岭南画派的后人,似乎再也找不到比李劲堃更合适的人选。他出身于广东书画世家,父亲李国华是岭南画派的第三代正统接班人,他本人也曾就读广州美术学院,曾先后师从于黎雄才、陈金章、梁世雄等岭南绘画先驱.同时,他还是一位岭南绘画的研究者。最关键的是,李劲堃一如既往地秉持着岭南画派的精神,让我为之感动。

这是我和他的初次对话。

没见面前,当我翻阅电脑查看他的个人资料时,眼前出现了一连串的头衔,例如主席、理事、馆长、院长等等。我误以为,一般具有多重身份的人物,包括李劲堃在内,会是一位严肃的,甚至略带高傲气质的人。

然而,当我见到他本人时,很快地.这种不必要的个人揣测便烟消云散。我们相约采访的地点,安排在他的办公室。由于他事务繁忙,我们的对话时间有限。但是,就在这仅有的数十分钟内,足以让我感受到他个性中的谦逊,待人诚恳。他谈得最多的,不是关于他个人的艺术成就。说到艺术天赋.李先生笑称自己是一个挺“努力”的画家。

在我们的谈话中,不时会有他的下属走进他的办公室。我发现,大家都亲切地称呼他为“李老师”,而不是“李主席”。因此,作为晚辈的我,内心更希望用“先生”这一称呼,来描绘我对他的种种印象。在这次仓促的对话中,我内心感触最深的是如今功成名就的他.自始至终,都不曾放下对岭南绘画的那份坚持与执着。

不走“循规蹈矩”的路

观察李先生多年来的创作轨迹,年轻时候的他,已经是一个不走寻常路的人。尽管,他自小受到岭南绘画的熏陶,他热爱的艺术却是多样化。最能体现一位画家的某种个性的,莫过于他的创作风格在不同阶段的转换。我想,恰恰是他这种不受拘束的性格,造就了他日后独树一帜的绘画特征。

就读于肇庆师专的李先生,选择的却是油画专业。毕业后,李先生来到广州美术学院国画系学习。幸运的是,当时广美的国画系,在岭南画派“二高一陈”(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的思想号召下——折中中西、融汇古今,一改师承制、习“画谱”的陈旧授教方式,提倡开放视野,在发展国画教育基础上,补充西洋绘画方法,同时还引进套前苏联美术教育模式。

与此同时,受到当代美术思潮的外界冲击,如八五思潮,当时,刚踏进校门的这群莘莘学子们,充满着对知识的渴望与诉求,透过有限的阅读渠道,去窥探西方艺术思想中的一点一滴。

比起其他在校学生,李先生表现得有些“安静”,同时又带有几分“大胆”。说他有些“安静”,是因为在艺术运动风涌的时代,他却坐在画室中专心地研究唐宋山水以及其它艺术风格。说他有几份“大胆”,是因为他在绘画上敢于思考、勇于尝试,能够把宋代绘画中的典雅和开阔与西方古典油画中的恬静风景相互嫁接在一起,然后一埋头钻研便是五年之久。

回忆起在广美的那段求学时光,李先生十分缅怀:“学生时代的我,生活在一个激情迸发的年代,我们都在追尾中国画未来的路在何方,对于我们而言,尽管这一切是遥远而又未知,但是,大家的心中依旧怀揣着梦想。”

1989年,毕业后选择留校任教的他,巧妙地运用西方油画技法中的色彩、明暗以及透视法,创作了一件名为《大漠之暮》国画作品,并在同一年顺利夺得了

第七届全国美展的铜奖。

之后的十年里,李先生又继续深入研究这一类型的创作,创造出一批批浓墨重彩式的国画作品。由于这种尤为罕见而又独特,能够轻易地抓住众人好奇的目光,很快地让这位年纪尚轻的艺术家便在广东画坛上崭露头角。

“感谢当年那个无惧的自己”,他告诉我说:“当我回过头来看,尽管那段时间的创作是幼稚的,但是,它至少代表那时的我,具备一种毫无畏惧、勇于探索的艺术精神。我想,其实一个艺术家,在他的创作处于尚未成熟的阶段的时候,那些看似稚嫩的作品,往往就是这个艺术家的梦的开端,路的开始。”

一位好的艺术家,不应该产生一种永久的产品

对于李先生在上世纪90年代的这批创作,美术界对他的评价好坏参半。假如以李先生的国画功底,他要画好一张国画其实并非难事。尽管。他的这批作品并不符合大多数人的审美,或者是有缺陷的,但我认为,他是在舍易求难。

也有人会认为他这类作品,似乎与过去正统的岭南绘画有所出入。李先生告诉我,在绘画实践上,他一直秉承着高剑父先生的艺术主张——倡导新国画理念。只不过,身处在不同阶段的他,对这一理念的理解会有所出入。

那时的他,对新国画的尝试方式,好比一位国画家去欧洲游学,用手中的画笔把在西方的所见所闻临摹下来,但是,还没等自己消化完这些信息,这位画家就想试图改变传统国画的样式。

李先生告诉我,高剑父先生的艺术主张,是希望国人通过学习珏方先进的文化思想,去拯救现有的中国画,但绝不仅仅是拿来,而是改变。

正因如此,让他意识到,当初自己关注的是在表面技巧上的改良。要想成为一位好的艺术家,真正做到洋为中用,必须扎根传统,同时又能够走出传统。

于是,2000年以后,李先生又做出了另一个大胆的尝试——重返岭南绘画!

实际上,这是他在对笔墨的又一次体验与修炼。

我想,这样的位艺术家,从传统国画到油画,接着是中西结合,然后又再次回归到国画,大概是很少见的。

李先生告诉我,他平生最羡慕像毕加索这般的伟大艺术家,因为他可以任意地驾驭各种创作题材。他还说:“我不认为一个艺术家,他生产了一种永久的产品他就是最厉害的。如何成为名优秀的艺术家?关键点就在于:一、有好奇心;二、善于创造。换句话讲,他可以在不同的阶段贡献出不同的想法。”

传承,不等于复制

很多人都曾经问过李先生,问他是否认为自己是岭南艺术的传承人。我感觉,李先生对岭南绘画很是执着。

关于他本人,还有另一重身份,就是岭南画派纪念馆的馆长。这些年,他在以一位学者的身份,告诉社会什么才是真正的岭南艺术。其中,有两个展览,让我记忆颇深:一个是在2011年策划的“百年雄才——纪念黎雄才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系列展”;另一个是在2013年推出的“另一种地域性——青年实验艺术计划展”。

这两个展览,不管是从艺术风格,还是展览形式,可以说是截然不同的。这些艺术家在他们各自的年代中,同样都继承了岭南艺术的宗旨:创新性、实验性。其实,岭南画派纪念馆成立背后的意义,就是为了记载一群在上个世纪特立独行的岭南画家。

“如今,从绘画形式上去谈论如何传承,这个问题还有任何价值吗?”李先生坚定不移地说,“当你翻开美术史,你就会发现,历史从来不会去记载那些所谓传承一致的人。艺术只有进,没有退,只可以改变,不可以重复。正如我的这几位先师们,他们的共通之处不是在绘画形式上(高剑父、黎雄才、陈金章等人的绘画风格都是大相径庭的),而是他们一起恪守这一文化宗旨。这是他们留给后世的最大贡献。”

至于李先生本人,未来的创作道路将向何去处呢?

他思考了一下,微笑着说:“嗯,我想,有可能是偏向当代的艺术创作吧!”李先生很羡慕高剑父的人生经历,生前曾从事过各行各业,如开工厂、办学校、办杂志等等,年过半百之后,又开始游历各国,同时致力于推广中国艺术文化。

他称这是他追求的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因为他更乐意在人生的每一个不同阶段作出不同的尝试,以此作为自己学习方式的一种累积,并形成一种乐趣,最重要的能为一件冷冰冰的作品增添无限的创造力。endprint

猜你喜欢
高剑父画派李先生
高剑父的“折衷”美术教育历程
威尼斯画派——文艺复兴最后的辉煌
长安画派去掉“枷锁”
长安画派“冷场”了?
澳门美术研究综述
春睡梦先觉——纪念高剑父诞辰一百四十周年展
相亲男跪守门口数月“求爱”
薛永年:谈古代的画派
她从来只等人追
注定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