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2015-09-09 02:51薛志奇南京市第二十七高级中学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5年34期
关键词:色盲研究性发病率

薛志奇(南京市第二十七高级中学)

研究性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薛志奇
(南京市第二十七高级中学)

“伴性遗传”是高中生物教材必修2基因分离定律一节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具有一定的难度。教材中以人类的红绿色盲病为例来介绍此节内容。常规教学方法,通常是通过教师的讲解及练习来帮助学生掌握此节内容,但学生往往对该节知识的理解、掌握不够深刻、效果不理想,实际运用中解题能力较差。因此,我尝试将研究性学习整合到此节内容的教学中。

为探究研究性学习与课堂教学整合的教学效果,我以上述两个班级作为研究对象,将高二(3)班设定为对照班,以高二(4)班作为实验班进行探究。在讲述此节内容时,对照班高二(3)班按照常规方法进行“伴性遗传”一节内容的教学,而实验班高二(4),则事前布置课外探究作业,并将全班39名同学分成七个小组(每组4~6人),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去调查现实生活中人类红绿色盲病的发病情况,人群中男性发病率与女性发病率的差异,以及男性色盲患者是否通过女儿将色盲基因传给外孙等现象。同学们研究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大家分工合作,利用课余时间,去调查亲戚朋友、同学,收集数据。经过三个星期的调查,全班七个小组39名同学,共计调查了2276人,其中男性1184人,女性1092人。在调查的对象中,男性色盲患者36人,女性色盲患者10人,共计46人。同学们运用“伴性遗传’’基本规律的有关知识,分别将本组所收集的数据加以分析处理,得出结论,写出报告。在课堂上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展示本小组调查的数据及结论,最后教师进行归纳、总结。课后我将七个小组调查数据汇总(如表一),并在第二节课上反馈给学生,让学生继续讨论相关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第七小组调查的对象是我校从高一到高三年级的学生。

第七小组的调查表(如表二):

根据全班七个小组调查统计、分析得出结论:

1.红绿色盲的发病率

调查人数2276人,其中色盲患者46人(男性36人,女10性人),红绿色盲的发病率2.02%为,男性红绿色盲的发病率为3.04%,女性红绿色盲的发病率为0.92%。男性红绿色盲的发病率低于我国社会人群红绿色盲的发病率,而女性红绿色盲的发病率稍高我国社会人群红绿色盲的发病率,七个小组的调查结论基本符合红绿色盲病的遗传规律。

2.人类红绿色盲遗传病为X染色体上隐性基因(b)控制的遗传病。

表一 七小组人类色盲情况调查统计表

表二 全校各班学生色盲情况调查统计表

3.根据基因(B)和基因(b)的显隐性的关系,人的正常色觉与红绿色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对应如下:

女性 男性基因型 XBXB XBXb XbXb XBY XbY表现型 正常 正常 (携带者) 色盲 正常 色盲

4.色盲遗传的的特点:交叉遗传

①男性多于女性,男性发病率原远远高于女性。

②男性色盲患者一般通过他的女儿将色盲基因(b)遗传给他的外孙。

③母亲色盲儿子一定色盲,儿子正常母亲一定正常。

④女儿色盲父亲一定色盲,父亲正常女儿一定正常。

根据上述调查报告中各小组数据之间的差异,引导学生继续讨论研究:为什么各小组调查的红绿色盲的发病率差异较大?为什么总的数据显示男性红绿色盲患者的发病率明显低于我国正常人群的发病率?而女性红绿色盲患者的发病率稍高于我国正常人群的发病率?

同学经过进一步研究学习发现,调查数据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

调查人数较少,取样出现偏差;调查人数越多,则偏差值越小。

个别同学所提供的数据不真实,导致全组的结论出现偏差。借此,我立刻对全班同学进行科学态度、合作精神等方面的思想教育。经过这样的研究性学习,全班同学不仅对人类红绿色盲病的发病机理及伴性遗传规律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也使同学们充分认识到:科学来不得半点虚假,必须实事求是。

两个班级,两种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究竟如何呢?通过以下的教学检测情况反馈统计表,我们可以清楚的发现,应用研究性学习与课堂教学整合方法进行教学的实验班,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班,说明这种整合模式可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附表三)

表三 教学检测情况反馈统计表

几点体会

通过这次研究性学习与课堂教学整合的尝试,我深深地体会到:

1.研究性学习,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潜能。学生作为学习、探索、解决问题的主体,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体现了研究性学习的开放性、探索性和实践性的特点。

2.研究性学习,通过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研究性学习改变了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了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所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培养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生物学科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加强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和解题能力的提高,有利于生物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

3.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选择实验课题,设计实验方案时,他们的创新精神能够得到多方面的启发和及时的鼓励,当他们运用科学的知识、创新的精神、坚韧的毅力和实践的能力去解决生活中一个又一个难题时,学生自身的潜能得以激发,促进了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充分体现新课标对知识的运用和能力的发展要求。

4.研究性学习,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生的实践和体验。既通过研究性学习,初步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和生存发展的需要;初步学会合作与分享,初学会关心国家和社会的进步,学会关注人类与环境的持续和谐发展;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并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色盲研究性发病率
多晒太阳或可降低结直肠癌发病率
实践,让研究性学习课堂精彩起来
你我皆色盲
色盲是怎么回事
学写简单的研究性报告
ARIMA模型在肺癌发病率预测中的应用
小黄真的是色盲吗?
色盲
宫内节育器与宫颈糜烂发病率的临床研究
大连港职工甲状腺结节发病率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