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父偃的悲喜人生

2015-09-09 05:07刘爱平
幸福·悦读 2015年9期
关键词:燕王之术武帝

刘爱平

何在坚守中让人生出彩,西汉人主父偃恐怕值得效仿。

此公自幼研习纵横之术,可惜学不逢时,那年月汉武帝主政,很是欣赏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他不得不人到晚年,改弦易辙,再攻诸子百家。他的目的明显,无非是想得到统治集团的垂青,博得安身立命的功名。问题是,他虽志存高远,又兼得几分才情,但终因出身寒门,且性格孤傲不善交际,遍游了诸侯国,竟没有得到一人厚待。食填不饱肚子,衣穿不出体面,就向家人朋友借贷,却仍无一人出手而援。人混到了这般境地,也该南墙回头才是,但此公之毅力可谓百折不饶,因为他坚信一个死理,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于是,他西入函谷关,进军京城,冲着皇帝老儿去了。

主父偃先投在大将军卫青门下。卫青便向皇帝力荐。只是,主父偃口碑不好,皇帝横直不肯召见。

此时,主父偃已在京城逗留数月,带来的钱财几近花光,处境十分尴尬和艰难,于是,他决定绝境出击,做最后一搏,直接上书皇帝。出乎意料的是,他竟当天就得到了刘彻召见,而最令他泪奔不止的是皇帝说了一句话:“公等安在?何相见之晚也!”饱尝了人间冷暖之后,主父偃终于用他永不言弃的执着搏来了郎中一职。虽然此职只是皇帝的低级近侍,但他还是感受到了从不曾体验过的温暖。最重要的是,他从中还悟出了皇帝喜好奏疏,便投其所好,数度上书陈情。果然,岁上四疏,岁升四级,官至中大夫,跻身于内阁中枢。

至此,主父偃终于在晚年完成了人生的华丽转身。不过,这决不算巧取官阶,浪得虚名,他深谋远虑,干了许多利国利民的大事。譬如说“推恩令”。名曰“推恩”,实则削藩,瓦解了诸侯的势力,强化了中央集权;再譬如说“迁徙茂陵”。名曰“怀柔”,实则控制,将土豪列强聚皇陵而居,既繁华了京都,又不让他们不再鱼肉平民。

诸如此类,大汉朝八十年的痼疾,主父偃一朝尽释。当然,他也由此登上了政治权力的巅峰,成为了朝廷上呼风唤雨、也让众臣敬畏折服的人物。此刻的主父偃不再寂寞孤独,他周围迅速地聚集起了“人脉”,吹拍者多,行贿者更多。对此,他是从不推辞,照单全收,很快就从一个暴发的穷酸官吏,又蜕变成了一个暴发的富有官吏。

权力改变了他的地位,权力也开始撕裂他的人生。于是有人规劝他适可而止,他却是振振有词而答:当年,父母不把我当儿子,兄弟们不肯收留我,诸侯宾客抛弃我,我穷困潦倒的日子受够了!何况,大丈夫活着不能列五鼎而食,死时受五鼎烹煮又何妨?所谓“五鼎而食”,“五鼎而烹”,其实就是不能流芳百世,也要遗臭万年的翻版。

此时的主父偃,再不是为人进取的榜样,而是一个贪婪的索取狂。当然,如果仅仅如此也就罢了,他不择对象的挟私报复,终于亲手把自己推进了万复不劫的深渊。

燕王刘定国是武帝之兄,他挟裙带之气,霸占父妾,抢夺弟妻,在藩国可谓无恶不作。主父偃游历燕国时,没少忍受冷遇,此时得到密报,不禁喜出望外,若报当年冷遇之恨,这无疑是天赐良机。于是,他向武帝请缨,获权受理此案。之后,有罪实报,无罪编造,最终以假公济私之阴损手段,逼得燕王自杀而亡。

问题是,人一旦走火入魔,魔性就难得泯灭,间或间不发作几次,浑身就如染疾一般难受。齐王刘次景是武帝的远房侄子,主公偃曾想将女儿下嫁于他,此人却不知好歹,断然拒绝。此时的主父偃非彼时主父偃,而此仇不报也非主父偃,于是他就上书武帝说,齐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商贾兴旺,四海通达,管控不好,则后患无穷。武帝大概联想到齐国正是当年“七国之乱”的始发地,就下旨主父偃出任齐国相国,监视齐王。不想此公一上任,就又行逼供之术,而齐王又确有通奸姐姐之过失,害怕东窗事发,就干脆赴燕王后尘自杀了。

可是,主父偃还没来得及为自己庆祝一番,却被汉武帝下了处死令。

究其原因,并非是赵王刘彭祖兔死狐悲告了御状,或者是,齐王之死让武帝动了恻隐之心,当然,更不会是由于主父偃的贪腐事发,贪腐有罪,亦非死罪,而是主父偃用聪明证明了自己的愚蠢,用泄愤垒筑了自己的坟冢。首先他自以为是皇帝老儿的爱臣,不会杀或杀不得。他熟读史书,却忘了袁盎的遭遇。景帝不是宠信袁盎吗?可袁盎不正是死于景帝之手吗?“尊之则为将,卑之则为虏;用之则为虎,不用则为鼠。”这是同朝官僚东方朔《答客难》中的名句,嚣张后的主父偃恐怕也是不屑一顾。次之,报复可以,但得要选好对象,他自以为死了藩王,为皇帝老儿清了路障,可他忘了,藩王姓刘,汉朝姓刘,刘氏天下岂能容他人妄为?杀一儆百尚可,再而杀之则不可。刘氏是刘氏集团的根基,不杀主父偃如何延续刘氏王朝?不杀主父偃又何以谢刘氏天下?所以,主父偃该杀得杀,不该杀也得杀,杀是硬道理。

主父偃死得凄惶。皇帝下旨之后,满朝同僚,除了咐和之声,竟没有一人劝阻;身前宾客千计,待灭族而死,竟无一人收尸,多亏长者孔车敛棺,不然,则是腐尸扬灰。

老子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主父偃平生主攻纵横之术,至于诸子百家,不过兼学而已,他记不住老子的告诫,人生前后撕裂,不足为惜。可惜的是,他前半生坚韧不拔,奋力奔跑,而最终锋芒毕露,晚节不保,终没成为后学者的榜样。

猜你喜欢
燕王之术武帝
尉迟迥为谁开凿大佛
从“长生之术”到“养生之术”——中医怎么抗衰老
短路学校
被逼上兵变之路的燕王
棘刺雕猴
中国寓言故事:燕王学道
棘刺雕猴
梁武帝不杀侮辱自己的人
言过其实
梁武帝不杀侮辱自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