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思琦
【摘要】福斯特的《印度之行》批判了帝国主义对被殖民国家的种族压迫,表达了复杂的反殖民思想。小说中英国殖民者菲尔丁和阿德拉试图冲破种族与政治的束缚,瓦解殖民主义道德体系,摆脱欧洲中心主义及东方主义话语了解印度,构建英印和谐共处的桥梁并建立与印度人民真挚的友谊。
【关键词】印度之行 反殖民思想 菲尔丁 阿德拉
取材于惠特曼的长诗“通往印度之路”,《印度之行》描绘了英国殖民统治之下殖民者与印度人民的分岐与斗争。而自萨义德发表《东方主义》,后殖民理论发展迅速。从后殖民视角,殖民者菲尔丁和阿德拉身上体现着复杂的反殖民思想。
一、菲尔丁的反殖民思想
作为英国派驻印度的文化官员,菲尔丁努力实现英国人与印度人之间的“联结”。菲尔丁没有狭隘的种族情感,信仰自由并反对欧洲中心与帝国思想。区别于那些英国官员对印度人冷嘲热讽,“他不太了解这个地方的情况,也不敌视这里的居民”。他渴望与拉齐兹为代表的印度人建立真正的友谊。菲尔丁竭尽全力邀请阿齐兹参加他的茶会,努力构建英印交流的桥梁,为阿德拉和莫尔夫人提供真正了解印度的机会。菲尔丁和印度人真诚相处,“但是他和自己的同胞之间的那条鸿沟,却在令人痛心地日益加深”。他摒弃偏见,不与麻木高傲的帝国主义同胞为伍,并与他们背道而驰,尊重被殖民者与当地人相处融洽,真诚的对待阿齐兹并多次促进阿德拉与其的交流。“英国人的官僚作风依然存在,他像烤人的阳光一样遍布各地,令人厌恶”。在联谊会上,他厌恶同胞的无礼举动,力争在心理上安抚印度人。阿齐兹因山洞事件蒙冤被殖民官员恶意拘禁,而他坚信阿齐兹的清白,支持他度过难关。这也是菲尔丁对英帝国主义在殖民地的专横统治强烈与公然谴责。菲尔丁选择抛弃身份,抛弃殖民者的优越感并在某种程度上与同族人为敌的情况下,公开为阿齐兹进行辩白,这正是菲尔丁反殖民主义思想表现最为强烈的时候。然而,他也没有能够摆脱英帝国作为宗主国的政治局限。但菲尔丁从白人集体主义的立场,不顾阿德拉对其的伤害劝阿齐兹如果要报答就免除阿德拉的赔偿费。然而,当菲尔丁再次主动与阿齐兹和好,却说“你需要谁来代替英国人,日本人吗?”,帝国意识或殖民地位对菲尔丁来说又是难以逾越的政治身份。然而,在充满了殖民不平等、文化和民族巨大差异的印度,菲尔丁的种种努力都告于失败。尽管菲尔丁友好地对待印度人,菲尔丁理想中的自由人文主义还是无法摆脱殖民主义的政治根基。
二、阿德拉的反殖民思想
除菲尔丁,福斯特在《印度之行》小说中刻画的另一个典型的具有反殖民思想的人物即传统的英国贵族女子阿德拉。阿德拉挣脱欧洲殖民主义和强烈种族歧视的影响,决定以平等的原则在印度之旅中与印度人民友好相处了解神秘的东方。然而,文化同源的英印人将她们置于高高在上的殖民者地位,用侵略性的欧洲中心主义和东方主义态度看待印度人民,受殖民主义道德体系的控制。在印度,大不列颠像一张大网束缚着印度,那些垂直交叉的街道都以战胜印度的将军的名字命名。阿德拉渴望看到真正的印度在朗尼看来是一出滑稽戏,英印人中一位夫人惊叹说:“要看印度人!听起来多新奇啊”,唯独菲尔丁真诚地回应了她“那就得去看印度人。”。“特顿夫人一听到菲尔丁的名字就闭上眼睛,并且说菲尔丁不是上等人,最好他和奎斯蒂德小姐结婚,因为她也不是上等人”。在印度女士招待会,阿德拉努力促成交谈打破障碍的尝试都告于失败。以卡伦德夫人和莱斯利夫人为代表的英印人对印度人冷酷与不屑一顾,她们用嫌弃与鄙夷的态度心安理得并傲慢地享受着印度人的服务与恩赐。眼前的种种矛盾促使阿德拉的反殖民思想愈加强烈。阿德拉在心灵深处追求着人文主义追求着与印度人民的友好关系。然而,反殖民道德之下隐藏着内心深处对印度产生恐惧和抵触心理。虽然她一直想认识印度,但她并不能真正接触印度的神秘。山洞的回声和印度的神秘使她失去理智。她认为阿齐兹侮辱了她的幻觉正是其内心濒临解体的殖民主义道德体系依然存在的疯狂表现。欧洲民族中心主义思想在阿德拉心里有所弱化却并未消失。殖民者的身份让阿德拉迷失方向,阿德拉常常无意识地表现出民族优越感和殖民者的高傲。然而,当阿德拉最终说出:“我一切都要撤销”,撤销了对于阿齐兹的指控,并试图书信像阿齐兹解释,是其反殖民思想战胜其殖民者身份的诠释。友好愿望未能实现,她选择离开了这个殖民主义势力强大的国度。阿德拉说是她不理解的一种力量控制住了她,并使她渡过了难关。这股力量正是阿德拉的人文主义情怀,是她达到巅峰的反殖民主义思想,她终结了英帝国殖民主义道德体系在她心中的存在。阿德拉代表了帝国主义走向穷途末路时殖民者的一种道德取向,维护自身的信仰并冲破殖民主义的束缚而走向新生。
三、结语
菲尔丁和阿德拉的失败也证明了如果殖民主义不被彻底瓦解,英印间的平等不能真正建立,尤其精神上的隔阂不能超越,英印两国人民的真正的友谊联结是不可能实现的。然而在这个“反殖民”主题的背后,一股更强大的力量推动着福斯特去实现更高的理想——努力实现人类真正的平等与和谐,这正是《印度之行》的一种超越时代的人文价值。
参考文献:
[1]Said,E.W.Orientalism[M].London: Penguin Books,1995.
[2]Said,E.W.Culture and Imperialism[M].London: Vantage,1994.
[3]石海峻.关于殖民和后殖民模仿[J].外国文学评论,2002(3).
[4]王岳川.后殖民主义与新历史主义文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