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洁 李 季 张 璐 娄群峰 钱春桃 马 华 陈劲枫
(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江苏南京210095)
泛长三角地区设施番茄生产现状及经济效益分析
陈 洁 李 季 张 璐 娄群峰 钱春桃 马 华 陈劲枫*
(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江苏南京210095)
长三角区内及周边地区蔬菜安全生产和均衡供应对长三角地区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健康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笔者团队对泛长三角地区主要省市设施番茄种植现状进行了实地调研。结合番茄周年价格波动规律,通过对不同小气候、生产设施和茬口下的番茄种植收益比较分析,发现番茄收益受市场和季节气候的影响,以越冬茬番茄种植拥有最高且稳定的收益,早春茬及山地越夏茬次之,秋茬收益最低,可能由于长三角地区流通链较长,不同季节的贮运成本影响了种植户的收益。另外,机械化程度低,人工成本高,生产技术参差不齐,病虫害综合防治不到位等也是阻碍泛长三角地区番茄高效生产的重要原因。
泛长三角;设施番茄;生产现状;调研;效益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最为发达、人口密度最为密集的区域之一,农产品的安全、稳定供给对该地区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长三角地区人口约为1.5亿,按联合国粮农组织核算出的中国人均蔬菜年消费量311 kg计算,长三角地区蔬菜年均消耗量约为4 700万t。据统计,目前长三角主要大城市的蔬菜自给率不足30%( 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 /2014-04/01/c_1110051027.htm. ), 而 随着长三角地区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蔬菜产业所带来的巨大市场需求空间不容忽视。
在长三角地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因投入产出比低、灾害性气候频繁、环境污染以及用工荒等原因,蔬菜种植面积逐年缩减,导致长三角地区蔬菜生产和供应不稳定。为了稳定市场,减少自然灾害对蔬菜造成的不利影响,并在有限的土地上提高单位面积蔬菜的产量,选择高产、稳产的设施栽培方式成为必然。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0年底,长三角地区设施蔬菜栽培面积达到75.47万hm2(郭世荣 等,2012),成为长三角地区农业的支柱产业,为了更好地发挥设施农业的优势,满足人们对蔬菜日常消费的需求,“长三角地区设施蔬菜高产高效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应运而生。项目实施初期,笔者对泛长三角地区设施蔬菜生产现状进行了实地调研,作为设施主要栽培的蔬菜作物番茄成为调研的重点,本文依据第一手资料,从设施类型、主要茬口、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并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以期为设施番茄的高产高效生产和研究奠定基础。
在泛长三角地区,番茄生产设施主要以钢架塑料大棚为主,但由于各地气候、生产茬口及经济发展状况不同,不同地区设施类型及配套设施、规格均存在一定的差异。苏北和皖北部分地区日光温室面积较大,主要用于春提前番茄生产;而在台风多发的沿海地区,常采用水泥架大棚或在钢架基部浇铸水泥的大棚,并配以多重覆盖,用于越冬番茄栽培。随着经济和设施农业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流行的竹木大棚已经很少用于蔬菜生产,只有部分农户用于早春蔬菜育苗。与之相对应的是具有保温、补光、通风和喷灌设施的自动化、智能化、机械化程度高、可进行立体种植的现代化大型温室,陆续出现在上海、浙江和江苏等经济较发达地区。泛长三角地区主要番茄生产设施类型及用途见表1。
设施番茄种植要获得好的收益,选择合适的品种十分关键。针对菜用番茄,通过调查发现泛长三角地区设施栽培品种较多,根据果色主要分为粉果和大红果两类。
表1 泛长三角地区番茄主要生产设施类型
1.2.1 大红果类型
威尼斯F199,以色列进口品种,早熟,无限生长型,果实高圆形,单果质量250~350 g;耐贮存;每 667 m2可达 15 000 kg左右,高抗番茄叶霉病、番茄花叶病毒病、早疫病、晚疫病。
齐达利,先正达公司品种,无限生长型,果实圆形偏扁,单果质量约220 g;耐贮运;抗番茄黄化卷叶病毒、番茄花叶病毒病、枯萎病、黄萎病。
浙杂207,由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育成,果实高圆形,单果质量320 g左右;耐贮运;高抗叶霉病、病毒病和枯萎病;可春、秋、冬季栽培。
皖红7号,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育成,无限生长型,果实高圆形,单果质量200~240 g;果实硬度高,耐贮运;耐低温弱光,抗番茄花叶病毒病、叶霉病;适宜保护地和露地长季节栽培。
1.2.2 粉果类型
浙杂809,由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育成,早熟,有限生长型;果实高圆形,商品性好,单果质量250~300 g;耐贮运;高抗烟草花叶病毒病,耐叶霉病和早疫病;适合保护地早熟栽培、春秋露地栽培和高山栽培。
皖杂18,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育成,早熟,无限生长型, 植株长势强;果实高圆形,无绿果肩,大小均匀,平均单果质量250 g;耐贮运;耐低温弱光,抗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叶霉病,适于春季大小棚和冬春日光温室栽培。
浙粉202,由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育成,早熟,无限生长型, 植株长势偏中;结果性好,果实偏高圆形,无绿果肩,平均单果质量 300 g;高抗叶霉病,一般 667 m2产量 5 000 kg 左右。
金棚1号,由西安皇冠蔬菜研究所育成,中熟,无限生长型;果实高圆形,平均单果质量200~250 g;商品性佳,耐贮运;低温下坐果率高,高抗番茄花叶病毒病、叶霉病和枯萎病,中抗黄瓜花叶病毒病,灰霉病和晚疫病发病率低,无筋腐病,耐热性好;一般 667 m2产量 5 000 kg 以上。
欧盾,美国圣尼斯种子公司品种,中早熟,无限生长型,果实高圆形,无绿果肩,商品果率达到98%以上,平均单果质量220~260 g;耐运输,贮藏期可达30 d(天)左右。
浦粉1号,由上海富农种业有限公司育成,中早熟,无限生长型;果实偏高圆形,无绿果肩,果肉较厚,平均单果质量250~300 g;高抗叶霉病;苗期耐低温、弱光,早春畸形果少。
合作918,上海长征蔬菜种子公司品种,中早熟,无限生长型,果实高圆形,商品性好,单果质量300 g以上;耐贮运;抗叶霉病;667 m2产量 5 000 kg 以上,春秋两季均可栽培。
皖杂15,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育成,中早熟,无限生长型;果实高圆形,无绿果肩,单果质量150~200 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5.6%左右,糖酸比适中,耐贮运;耐低温弱光,高抗叶霉病和TMV;适合早春大棚栽培。
合作906,上海长征蔬菜种子公司品种,早熟,有限生长型;果实高圆形,果肉厚,平均单果质量300 g左右;耐贮运;抗病抗逆性强,667 m2产量 5 000 kg 以上;春秋二季均可栽培。
近年来,由于食品安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适应反季节设施生产环境,具有耐低温弱光、抗病、耐贮运、口感好的番茄品种越来越受到番茄种植者的欢迎。目前,上海地区番茄以粉果为主,江苏、浙江、安微地区则大红果、粉果均有种植;在熟性及生长习性选择上,以早熟、中早熟无限生长型品种为主;但为提早上市,和县春提前番茄选择的是有限生长型品种。无论是粉果还是大红果,选择晚熟或中晚熟品种的种植户很少,市场上可购买的种子也较少,一般只有科研单位在玻璃温室里用于长季节栽培时选用。
在泛长三角地区,番茄生产上主要利用塑料大棚进行反季节栽培。茬口方面,平原地区主要有越冬、春提前和秋延后种植,但在不同的区域,不同茬口的具体育苗、移栽和上市时间略有不同(表2)。以越冬番茄种植为例,南京地区一般是10月下旬到11月初育苗,12月至翌年1月移栽,选择早中熟品种,5层覆盖保温下,4月中下旬上市,保留 4~5 穗果,每 667 m2产量 5 000 kg左右;而毗邻的和县,越冬番茄一般是8月下旬到9月初育苗,11月移栽,选择早熟有限生长型品种,5层覆盖保温,翌年3月底4月初陆续上市,只保留3穗果,667 m2产量 3 000 kg 左右。山地越夏番茄种植不同海拔的地区,育苗、移栽和上市时间也不相同。如浙江的临安,山脚与山腰的番茄种植,在育苗时间上因海拔而异,从1月下旬到3月初不等, 每 667 m2产量 4 000~8 000 kg。
表2 泛长三角地区设施番茄主要栽培方式
随着经济的发展及钢架大棚结构的不断完善,可标准化组装的钢架大棚在泛长三角地区设施蔬菜生产中占据了主要地位,但由于其一次性投入较高,对于很多低收入家庭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因此,在山地番茄种植及农户的小规模种植中,竹木简易大棚仍出现在番茄的早春育苗中。在浙东南沿海、福州沿海等地,夏季时常有台风过境,即使用直径32 mm的钢管,其稳固性仍不及水泥架大棚。因此,在生产实践中,上海、宁波、福州等地,都出现了钢管—水泥柱混合结构大棚,特别是连栋塑料大棚,通常会以钢管做外骨架,内部则用水泥柱做立柱。近年来,在寒冷、干燥、强光照的苏北、皖北地区,钢架塑料大棚的保温功能无法保证越冬番茄的正常生长,而适用于山东等北方的日光温室被引用到苏北、皖北,经实践证明,能够满足越冬番茄正常生长所需要的光照和温度要求,但日光温室因每667 m2造价5万~6万元,目前推广面积并不是很大,且已在使用的日光温室中普遍缺乏加温设施,冬季保温仍然是种植户面临的一大难题,加之连续种植和不合理施肥等,土壤盐渍化也十分严重,不利于设施的持续、有效使用。
在生产实践中,番茄种植涉及的农事操作包括育苗、施肥、旋耕、开沟、平整地面、布滴灌管、盖膜、运苗、定植、盖揭遮阳网、肥水管理、开关网膜、病虫防治、吊蔓、整枝打叶、疏花疏果、采收、运输、清园等环节,各项工作所用人工和物料各不相同。在调研中,除了福州利农公司对番茄生产成本构成有详细的记录外(通过详细分工定价,以计件方式开展生产),其他的农户或公司并未进行详细的成本核算,只能根据当地人工平均价格及物资价格,估计用工及用料,再根据实际产量,估算平均生产成本和产出,根据各地区调研数据,获得各茬口平均的投入和产出(表3)。
调研中,越冬和春提前番茄种植的收益较好。首先,由于种植过程中因抵御低温危害会增加人工和物资投入,但植株一般较矮壮,且从11月到翌年4月,番茄的病害相对较少,蔓延较慢,出现疫病、灰霉病等病害时,及时防治是能有效控制的,因此产量相对较高;其次,番茄坐果基本采用药剂蘸花,坐果率高,经过疏果每穗果保留3~4个果形好且长势均匀的番茄,成熟时每个0.2~0.6 kg,品相好、商品率高;第三,越冬和春提前番茄上市时市场价格和需求一般都较好,收益有保障。比较可知,秋延后番茄,虽然整个生长期较短,用工较少,但番茄植株节间较长,长势较弱,病害较多,发病急、蔓延快,晚疫病、青枯病等病害一旦发生,很难控制,虽然市场价格和需求也都比较好,但因为产量无法保障,秋延后番茄种植相对较少。
番茄属于喜温作物,但并不耐高温高湿,夏季的高温多雨极易导致灰霉病、病毒病、青枯病、疫病等大面积急速暴发,难以控制,菜农很少种植,所以在8~9月会出现番茄价格的回升,这为具有夏季冷凉特点的山区发展番茄越夏种植提供了机遇和市场。首先,山区自然环境一般都较好,适合种植无公害、绿色或有机蔬菜,且夏季山区昼夜温差较大,番茄口感好;其次,相对于庞大的市场需求,山地番茄的种植规模目前不大,很多番茄是就近上市,外观上比从西北、华北长途贩运到长三角地区的番茄新鲜,很受消费者喜爱。因此,推进夏季番茄的山地或高山种植,可作为山区农民增加收入的一种渠道。
表3 泛长三角地区设施番茄种植收益汇总
对从金陵农网获得的2013年江苏省、浙江省、上海市与全国(包括35个省、市、自治区及新疆建设兵团)番茄批发价格周年数据进行分析(时间精确到旬),获得如图1所示的价格走势图。由图1可知,1月到5月中旬番茄价格都较高,特别是4月中下旬,番茄价格出现一个小高峰,这可能与长三角地区在4月中下旬会出现越冬蔬菜开花抽薹,夏季蔬菜还未上市,蔬菜供应因季节交替出现青黄不接有关。从5月下旬到7月中下旬,长三角地区气候温湿、光照充足,有利于番茄生长着色,设施及露地番茄都进入采收高峰期,番茄价格因此出现低谷。进入7月下旬,长三角地区进入三伏高温期,已不太适宜喜温番茄的生长,番茄本地供应量急速下降,市场价格开始回升。江苏省和浙江省均在10月下旬出现批发价格高峰,上海市则在9月下旬出现价格高峰。
图1 2013年长三角主要省市番茄周年价格走势
由于各地人工、物料、技术、茬口等方面的不同,番茄种植成本不尽相同,但都表现出人工和设施建设成本一次性投入高的特点。参考《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2014》, 2013年全国露地和设施番茄种植平均费用及用工见表4。番茄种植主要包括生产资料与服务成本、人工成本及土地成本,露地番茄种植中它们各占总成本的30.37%、63.97%和5.65%,设施种植番茄则分别占37.39%、56.77%和5.84%。
在设施生产成本普遍提高的背景下,设施生产在工具材料费及雇工工价这两项上却低于露地生产,可见设施生产在通过调整种植茬口,用吊绳等吊蔓取代传统插竹竿绑蔓,从而错开用工高峰、节约辅助材料上具有一定的优势,但由于设施生产主要用于反季节种植,其生长期一般较长,在品种选择、日常田间管理、大棚维护、病虫害防治、增降温、降湿等方面会增加人力、物力成本,同时对生产者生产技能也有较高要求。综上所述,虽然设施番茄的生产成本普遍高于露地番茄,但其上市时间对应着好的市场行情,种植户一般都有较好的种植收益。
在对江苏、浙江、安徽、上海、福州5省市进行实地调研时,笔者既走访了当地的蔬菜生产龙头企业,也调查了普通农户,所调查对象的番茄生产收益均大于全国平均水平,特别是龙头企业,扣除管理成本后,667 m2的收益超过万元;而农户种植,由于其自身劳动力基本不核算入成本,收益更高,浙江温州的越冬番茄,种植能手667 m2收益可超过2万元。长三角地区,从11月到翌年的4月及每年的7月下旬至9月上中旬,市场消费的大部分番茄均来自长三角以外的省市,为了长途贮运及延长货架期,外地番茄采收成熟度一般不及本地番茄,口感较差,在相同价格下,本地番茄更受欢迎。目前,除5~7月外,番茄的市场供应量大多不足,因此可继续增加本地番茄的反季节种植。
表4 番茄不同种植方式主要成本分析 元
番茄从种子到餐桌,经历种植和流通两大环节,生产中的人工、物料和土地成本,流通中的包装费、运输费、场地费和人工费,均在不停上涨,流通链越长,转手的人越多,成本越高。因此,优化番茄流通环节,将番茄种植收益更多的还给种植户,让消费者随时“吃得起”番茄,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目前在优化蔬菜流通的实践中,福州当地政府尝试的“农改超、农超对接”政策,通过超市改善了以前农贸市场个体经营零散进货的不足,对于生产相对集中、单品供应量大的种植大户、公司或乡镇,蔬菜价格比较高也比较稳定,对缩短蔬菜流通链有一定帮助。但因超市对蔬菜的数量、品质和外观的要求高于农贸批发市场,且种植户不能根据田间实际产出随意销售,很多零散种植户并未能直接向超市供菜。在上海,有的蔬菜合作社通过在社区开设直营店的方式,销售合作社自产及周边农户的农产品,虽增加了运营成本,但蔬菜价格会比批发给零售商贩或送到批发市场的增长一倍;合作社通过经销散户的蔬菜,既可以帮助农户增收,又能降低部分运营成本。但不论是农改超或开设直营店,目前能销售的蔬菜总量只占市场消费总额的小部分,如何丰富和优化农产品生产—销售链条,使菜农增收的同时也使消费者买的实惠又放心,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实践。
除了农户个体生产外,在调研的各地,无论番茄种植,或是其他蔬菜生产,都存在用工紧张的问题,特别是具有一定种植经验的中青年人员。番茄生产中人工成本已占生产总成本的50%以上,而机械成本只占总成本的1%。随着农场工人的老年化及年轻一代人对农业的远离,对于劳动密集型的蔬菜生产,用工紧张及人力成本上升成为设施蔬菜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一是蔬菜生产机械化,二是蔬菜价格上涨,以减少用工或吸引其他领域的人力进入蔬菜生产,进而保障蔬菜生产的持续稳定,而前者是根本。
在调研的番茄生产基地中,防治番茄病虫害的常用方法是选用抗性品种和使用农药。目前,市场上国内外的番茄品种繁多,但真正抗性显著且具有多抗性的品种不多,特别是适用于弱光、透气性较差、湿度大的设施栽培品种。在所调查的各地区,诱虫灯、性诱剂、防虫网等常见的生态防治病虫害的设施并未完全普及;番茄嫁接技术已比较成熟,但农户种植番茄时,选择嫁接苗的并不多;除福州利农公司与上海的扬升农副产品专业合作社对老病叶处理采用集中堆放、沤制灭菌外,其他大部分公司、农户虽将老病叶及残株带出大棚,但大多集中堆放在露地,仍有病原菌随雨水等扩散的风险;在通风控湿等内部环境调控方面,部分农户还未安装滴灌装置,浇水还是采取比较原始的大水漫灌。冬季为了保温,未能及时有效地开棚通风,也很少使用冬季大棚的CO2施肥等生理病害防治办法等。目前,在控制土传病害上,较实用有效的方法是水旱轮作和无土栽培,但前者适宜于降水丰富的南方地区,目前只在温州地区推广较多,而后者因成本较高,只有福州利农公司在使用。因此,加强对番茄种植户的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培训与指导,加大生态防治病虫害的设施设备投入,仍是保障番茄安全生产的重要方法之一。
泛长三角地区地理跨度较大,生态系统类型多样,这有利于区域内番茄的周年生产和持续供应,但要实现长三角地区番茄的安全生产与稳定供应,兼顾种植户与消费者的利益,仍是个艰巨的工作,需要政府、科研单位、技术推广单位等共同努力。首先,政府部门可先做好长三角地区番茄供求信息的动态跟进与信息公开、共享,进而合理规划番茄的种植规模和茬口,并加大对经济落后地区蔬菜种植设施建设的资金扶持力度等;其次,科研单位在努力开发新的优良品种的同时,应加强相应生产技术的配套跟进和推广,以便充分发挥品种优势,实现优质、高产;第三,农技推广单位等作为与种植户接触最多的一线技术服务人员,应充分利用其知识和资源优势,将国家政策、优良品种与技术等及时有效地传递给种植户,并与种植户多沟通,及时了解生产实践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能解决的现场解决,不能解决的汇总后反馈给相关农业部门或科研单位,做到惠农政策、先进种植技术与农户实际需求有机结合起来,良好互动,最终实现番茄的优质、高产、高效。
郭世荣,孙锦,束胜,陆晓民,田婧,王军伟. 2012.我国设施园艺概况及发展趋势.中国蔬菜, (18):1-14.
Survey on Production Status and Economic Analysis of Protected Tomato in the Pan Yangtze River Triangle Area
CHEN Jie, LI Ji, ZHANG Lu, LOU Qun-feng, QIAN Chun-tao, MA Hua, CHEN Jing-feng*
(CollegeofHorticulture,NanjingAgriculturalUniversity,Nanjing210095,Jiangsu,China)
Safe and balanced supply of vegetables is very important for social stable, healthy economical developmentin Yangtze river triangle area. The field investigation on protected cultivated tomato in different cities of the pan Yangtze river triangle was conducted. Comparison analysis of the prices of tomato throughout the years under different growing conditions, microclimate and seasons, we found the benefits of tomato production can be influenced by market and climate. The winter tomato could earn the most high and stable benefits. The following were the spring and summer tomato, and the lowest benefits was earned in autumn tomato. We speculated that the effect on benefit of tomato production was induced by the transportation costs in different seasons because of the long cold-chain in Yangtze river triangle area. In addition, the low level of mechanization, high labor costs, uneven production technology and 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 inhibited the high efficiency and high benefits production of tomato in this area.
The pan Yangtze river triangle area; Protected cultivated tomato; The production status; Investigation ; Benefits
陈洁,女,硕士,助理实验师,专业方向:蔬菜遗传育种,E-mail:sunnychen@njau.edu.cn
*通讯作者(Corresponding author):陈劲枫,教授,博士生导师,专业方向:蔬菜遗传育种,E-mail:jfchen@njau.edu.cn
2015-01-12;接受日期:2015-02-02
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40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