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血与光荣的远征

2015-09-08 21:45
焦点 2015年7期
关键词:滇缅公路大后方法西斯

1939年9月1日,欧洲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次年,英法军在敦刻尔克弃甲丢盔大溃败之后,英伦三岛岌岌可危。此时中国抗战如火如荼,气焰嚣张的日军,准备席卷东南亚后,经中国西南直捣缅甸、印度。英国希望借助中国长期抗战的经验和力量,支援它在远东殖民地的军事战局,挽救欧洲在远东大后方的危机。

同时,于中国而言,为了要取得抗战最后的胜利,也必须确保滇缅公路,这条最后的国际交通运输线,防止日本在西南大后方孤立中国。1941年春,英国邀请中华民国军事考察团赴缅甸、印度、马来亚考察。几经协商,在同年的12月23日签订了《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成立中英军事同盟。继而组建中国远征军两次赴缅,支援英军抗击日本法西斯,保卫中国西南大后方,立下了赫赫战功。历时三年零三个月的战争,以伤亡20万的代价,谱写了一曲英雄血泪赞歌。

远征,亦是为了保全这条中华民族的生命线。

在中国远征军的故事里,滇缅公路是边境线上最璀璨的血色明珠。这条诞生于抗日战争烽火中的国际通道,支撑着中国抗日战场战备物资大后方的经济供应。它究竟是怎样一条道路,能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命运如此紧密相连?中国近10万英烈和20万劳工,又是如何用生命和双手在崇山峻岭间开凿出了埋葬法西斯欲望的国际通道?

猜你喜欢
滇缅公路大后方法西斯
弘扬滇缅公路文化 助推区域旅游发展
永远很遥远
法西斯的“撸子”
滇缅公路的历史功绩及时代价值
大后方民众抗日救亡掠影展开幕
二战时期英国对日本的绥靖政策演变历程钩沉
决战“大后方”——突发报道中的编辑价值
关于中国抗战大后方研究的几个基本问题
纪实的力量
滇缅公路:老弱妇孺“抠”出的生命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