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倜生
一、飞剑之构造
飞剑即用小剑飞掷,以刺取人物也。其形与兵器中所用之相同,唯缩小若干倍耳。
剑身长约七寸有奇,前端成锐利之三角形,名曰剑头。两面皆薄而锋利,是名曰刃。末端有圆形之护手,是名曰盘。剑身中间,两面皆有棱起之处,实则为脊。盘之后面,即为握手之处,名曰茎。茎之末端,系有一环,此名为镡。剑头长半寸,两刃各长四寸半,阔约半寸。盘周围一寸,厚二分有奇。茎长约二寸,粗约半寸。镡极细,其周围不及半寸。每柄飞剑,计其重量,约在五两左右,较诸平常所用之剑,约不足其五分之一。
其携带之法,与飞刀无异,亦以六剑为一排。每一鞘则分为上下二排,共为十二柄。鞘以革类制成,或以鲨鱼皮制亦佳。旁侧各系一带,紧缚肩背间,须略带斜,使剑柄向左肩斜上。此系利用右手者。若用左手者,则须反此而行,使剑柄向右肩斜上矣。如此带法,无非取其临事之时,抽取便利而已。
二、飞剑之练法
飞剑之练法,与飞刀相同,手法只取阴手,发剑全在摔劲。以一种手法,而欲取无数不同之目标,其事固非易易。发时手宜略高于的,发出始易中,不能如镖箭等之取直线也。
飞剑之靶,以木为之,画盘大红心于其上。练者立一丈之外,握住一剑之把,顺手向前甩去,剑头约较的高一寸,更自验其不能中的之故,而加以改正,大约终不外乎过高过低、偏左偏右耳。至能每发必中,则移远数尺更练。唯距离愈远,发剑时之剑头较的愈高。至能在百步处每发中,则将的收小一围,再从一丈处起练,至愈收愈小,如钱大为止。然后更一人面于木板,五官七窍皆全,先刺其耳,继刺其鼻,继刺其目,终而刺取其面上各穴道,如太阳、山根、眉心等等,亦能应手适心、百发百中,则技已大成,用以临敌,稳可取胜。
余如手法之变换,距靶之远近,要在练习者之专心体会,阐幽发微,则熟能生巧,自然变化无穷。但手法终不离乎阴手,发剑终不离乎甩劲,距离亦至多百二十步耳。用心参悟,勤勤练习,则三年之内,定可成功。
三、飞剑之源流
飞剑一物,实始于唐。《剑侠传》所载之飞剑取人事,纯系剑术,为内家之一种运气功夫,非余所谓用作暗器之飞剑。
按玄宗时,抚州有叶法善者,字道元,隐于松阳卯酉山中,传阴阳卜筮符咒之术。玄宗念杨环,叶法善曾以术致其魂魄,以是从公卿游。《开天传信》记载:“叶法善有道术,一日与朝士会玄真观,忽一人叩门称‘曲秀才,未及延见,已突入座中。少年美风姿,语论不凡。叶飞小剑击之,应手坠地,乃一酒■,中有美酿。”按此节所载,掷小剑击之一语,则明明是今日暗器中飞剑,而非剑客所练之飞剑矣。故余谓此种飞剑之技术,实创自叶法善。叶以一代知名之士,而此事又盛传于都下,宁无人仿而效之耶。
清代某省有名捕何某者,擅此技,能以小剑百步内刺禽虫,无不应手而中,借此以捕盗,颇不虞有失。后以年老,退卯家居,凡有疑案,群捕皆乞其指点,所言皆奇中,以是何班头之名甚彰。某岁忽藩库失银无数,且不止一次,官勒限严查,卒无端倪,群捕受比苦甚,乃商诸何。何亦不知,但言敢数劫藩库,其人胆固大,而技亦必高,须加意焉。
众请其助,则曰:“老夫行且古稀,精力已衰,不复能如少年时矣。”不允。捕言于上,谓此事诚难办,且一无线索,非何班头出,则无人能使水落石出也。官即以命何,何不获辞,顾亦茫然无端倪,不知从何着手为是。继思藩库失金至巨,必非一二人一日所能盗。此等秘事,当亦不至纠众而来,是必贼人时至库中,每日盗去若干耳。若是则可伺于要道,俟其更至,设法擒之。计既决,则于夜间在藩库左近巡行,数夕无所得,中心焦灼,无所为计。
至第五夜,则方伏院中,忽见一黑影闪入藩库。于要道伺之,半晌而出,急飞剑射之,一中其胫,一削其顶。贼负痛狂奔,何亦尾之,至都司署忽飘然而下。何知必在是。次日即以告上官,乃令都司面询。都司忽称疾,命抚标兵往搜,库银俱在,而中剑者,即都司也。案遂得以大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