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轮驱动 联动发展

2015-09-06 20:15肖进雄
甘肃教育 2015年13期
关键词:安定区定西培训

肖进雄

近年来,定西市安定区紧紧围绕“率先科学发展,加快经济转型,建设首善之区”的总体要求,坚持把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规划之中,通过一系列举措,职业教育发展实现了多轮驱动,发展成效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

目标引领 规划先行

“当前,职业教育发展既面临着诸多困难,又存在着许多机遇和发展空间,我们必须直面困难,紧抓政策机遇,坚持市场化方向,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合理进行专业和课程设置,加快职业教育的发展,再造职业教育发展的又一个春天。”

2015年,在全区教育工作大会上,安定区副区长刘树武对职业教育如何突破瓶颈、加快发展提出了新思路,发出了“再造职业教育发展又一个春天”的动员令。

为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有关职业教育的发展目标,推动职业教育发展,安定区围绕“科教兴区,人才强区”的总体思路,制定了《安定区职业教育发展规划》,提出了以资源整合和规模扩充为主线,以改革和创新职教模式为动力,以提升职教基础能力为重点的发展战略。

针对当地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区上科学制定出“八个二”的发展举措:一是瞄准“内”、“外”两个市场,着力促进就业。“内”就是立足和满足当地就业市场,“外”就是打开和拓展外地就业市场;二是用好“主”、“辅”两块教学阵地,拓展教学空间。“主”就是职业学校这个主阵地,“辅”就是企业和车间;三是建好职业学校教师和企业技师两支教学队伍;四是激活两大机制,即建立职业学校的企业化运行和事业化管理机制;五是抓好“德”、“能”两个关键,提升育人质量。“德”就是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能”就是职业技能;六是整合两种教育资源,即职业学校和政府培训部门;七是优化两大环境,即就业环境和社会认同;八是强化两大职能作用,即政府齐抓共管和学校自主管理。

2015年5月,安定区成功入围第二批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区上紧紧围绕做大做强马铃薯产业,推动农民职业化、农业现代化、农村城镇化的目标定位,充分依靠甘肃现代农业职教集团、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定西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定西理工中专、区职教中心、区农广校等科研技术力量,大力扶持马铃薯种植、加工、销售龙头企业,促进了职成教育与产业发展的高度融合。

“我区职业教育将成为区域主导产业发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新农村建设、教育精准扶贫和民生改善的重要支撑力量,安定区的职业教育也有春天。”安定区教育体育局局长南俊武自豪地说。

制度保障 机制护航

为促进职业教育更好更快发展,近年来,安定区制定完善了包括职业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在内的一系列发展职业教育的规章制度,并不断健全职业教育发展机制,下大力气抓好“三教统筹”工作,积极协调有关部门解决农村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重大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农村职业教育由于多头管理、政出多门而导致的管理缺位等体制性弊端。

此外,还以职业学校为龙头成立了区级职教中心,整合优化全区职业教育资源,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两后生”培训和劳动力技能培训,促进了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充分发展。

区上专门成立了由政府分管区长担任组长,农业、畜牧、科技、教育、妇联、农机局、农广校、农技中心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领导小组,确定区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业机械化学校和种植业技能鉴定站等培训机构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基地,稳步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各项工作,为全区培养了一批“留得住、用得上、发挥好、不落伍”的高素质新型职业农民。

在主抓培训输转的同时,安定区也非常重视引导农民工返乡发展“回归经济”,启动了“凤还巢”工程,为务工农民返乡创业开绿灯、建平台、架金桥、办实事。

安定区教体局副局长雪保安在谈到职业教育发展时说:“我们像抓普通教育一样抓职业教育,努力促进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区上各独立初中、九年制学校增加了职业技术教育内容,开设了学业规划与升学指导课,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农村中小学在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的同时,充分利用现有师资、设备、场所,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农民教育培训活动。”

示范引领 试点推进

谈及安定区职业教育的发展,绕不开一所“标杆”学校——定西理工中专。

2011年11月,定西理工中专被国家教育部、人社部、财政部确定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项目学校。其现已成为全省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劳务品牌培训基地及退役士兵技能培训定点学校。

定西理工中专在示范校创建中的工作经验得到了省级验收专家组的充分肯定。

“市委、区委主要领导多次检查指导学校项目建设工作,现场解决学校用地等发展瓶颈问题,充分体现了当地政府对示范校建设的重视,定西理工中专积极探索出了贫困县(区)办职业教育的路子。”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张方明教授带领省级验收专家组进行实地验收后这样说道。

定西理工中专校长张银翔认为,职业教育要更好发展,必须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必须面向市场、面向企业设专业,突破关起门来办职业教育的思路。

近年来,学校不断拓宽联合办学渠道,依托重点专业和品牌专业,开展了电子技术应用、汽车运用与维修、计算机网络技术、学前教育、护理等专业的五年一贯制中高职一体化办学,并根据当地经济建设的需要,不断调整专业设置。

在办好重点专业、固定专业、长线专业的基础上,及时开设了热门专业、急需专业、短线专业,并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不断为社会输送掌握多种职业技能的人才。

学校各专业建设小组相继成立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深入合作企业实地调研,邀请行业企业专家来校指导专业建设,按照“三融合一体化”(主干课程设置与职业岗位真实工作内容相融合、实践教学标准与现行的职业资格标准相融合、人才培养过程与实际工作过程相融合,中高职专业知识与能力一体化)的原则,依据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按照人才培养与用人需求对接、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与岗位对接、教材与技能对接的思路,通过课程体系建设,深化教学内容改革。

2015年,学校增设了涉农专业,开设了电子商务、护理、音乐、舞蹈表演、美术绘画与设计等专业,办学渠道得到进一步拓展。

“尽管专业的调整存在师资、资金、生源等多重困难,但只要是切合实际找准了的路,就要坚持走下去。今后还要进一步拓宽升学的渠道,坚持就业与升学两条腿走路。”张银翔说。

自2008年以来,定西理工中专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跟着市场走,围着企业转,随着形势变,全面实施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和评价模式改革,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加大实习实训在教学中的比重,不断加大就业培训力度,探索出了具有学校特色的“招生—培训—实习—就业”一体化人才培养和实习就业模式。

学校先后与“长三角”的近50多家知名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有2798人顺利就业,毕业生就业率达95.8%以上,就业稳定率达85%,实现了“学生满意、家长满意、用人单位满意”的目标。

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李敏骞在参观完学校实训室并与学校领导班子座谈后感慨地说:“在贫困落后地区能看到办得这样好的一所职业学校,让人倍感欣慰。定西理工中专办学品位高、领导班子思路新、工作作风实,学校在示范校创建中的工作经验值得向全省推广。”

引企入校 校企合作

在强化制度保障和示范校建设等基础上,安定区组建了马铃薯产业、畜草产业、蔬菜产业、汽车服务、餐饮服务等校企合作职业教育联盟,各职业学校顺势发力,主动作为,职业教育服务地方产业发展的力度不断加大。

全区各职业学校充分利用当地的企业,为学生掌握一技之能提供服务。

定西理工中专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通过与锐捷等企业合作形成了“三段式六对接”人才培养模式,通过让每位学生“开设一个网店”的社会实践活动,实现了计算机网络技术与电子商务、市场营销等专业的融合,使计算机专业的学习由“工具化”向“能力化”转变,提高了学生的就业能力及服务社会的能力。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与西部汽车城(定西4s店)等当地企业以工学结合为主进行教学合作,充分利用网络技术、仿真技术,采用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实施“理实一体”教学改革,在培养和开发学生综合能力上形成了“工学交替—校厂互通—产教结合”的校中厂模式。学生参与了汽车维修的全过程,逐步实现了与企业岗位的零对接。

学校中餐烹饪专业在国家中职示范校建设中形成了“校企循环”式工学结合模式,采取“校企半天轮换制”开展校企双向教学,使校企在培养人才方面成为两个对等的主体,把兼职教师的聘任、实习费用的来源、顶岗实习的途径及服务地方经济有机融为一体。

定西机电工程学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则开展了“工学交替,产学结合”(半天在理实一体教室学习专业技能,半天在电子工厂实习)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不断推进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模块教学等“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

……

全区各职业学校重点建设专业通过共建共享、校企共同研发、校内自主开发,采取工学结合、冠名班、订单培养等方式,进一步完善了校企合作与工学结合制度建设,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培养培训 专业成长

“孩子自己会叠被子、自己会洗衣服了,到家里知道帮家人干家务活了,见到邻居能主动打招呼了,想想他在初中时人见人烦的样子,我已经很满足了。”这是安定区凤翔镇中岔村阴湾庄社23号村民梁军虎在孩子上了定西机电工程学校后逢人就讲的一句话。

定西机电工程学校是一所民办职业学校,办学之初为能招到学生,学校一班人想尽了办法——“进校入班”、“走乡串户”、发短信、发简章、打电话,可在最初的热闹后,招生工作每况愈下,甚至眼看就要到关门歇业的地步。但作为三股东之一的李初升没有选择放弃,“放弃意味着彻底失败,我要靠严格的管理撑下去,要靠教学质量把学校立起来!”

学校依靠军事化的管理制度和不断提高的教学质量,经过8年的内涵式发展,逐渐得到了社会的认可。

梁军虎的孩子梁程就是在学校严格的管理和自己的努力下,实现了从差学生到准大学生的蜕变。2015年,梁程在全省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得了三等奖,并在中职生对口高考中,取得了571分的好成绩。

他告诉记者:“我现在最想上的是兰州理工大学,这在三年前连想都不敢想。我最想感谢的是国家的资助政策让我没花父母的一分钱就考了个大学,最想感谢的是定西机电工程学校的老师们没有放弃我,给我搭建了一个成长和成才的平台。”

梁程只是安定区职业学校培养、培训技能人才的一个缩影。伴随着全区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不论是职业学校的教师还是学生,都在实现着专业成长。

近年来,瞄准“双师型”专业教师培养这一核心,安定区建立起了“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和准入制度,制定了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单招、特聘政策,并实施了“四大工程”。

一是实施“全员提高”工程,通过建立激励机制,完善教师学历进修、转岗培训、下企业实践锻炼、全员远程教育培训、校内岗位练兵(示范课、教学比武、优质课、观摩课)等制度,实现师资的转型与能力提升。二是实施“走出去”工程,修订和实施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培养计划,加快“走出去”培训步伐,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三是实施教师“技能大赛”工程,分校、市、省、国家四级教师技能大赛和科技发明创新,教师参赛成绩与业绩考核挂钩。四是实施“请进来”工程,聘请企业骨干兼职教师和专职技师类专业教师,特聘能工巧匠形成专业教师团队。

区上各职业学校还根据定西市职业教育内涵建设启动年、推进年、强化年的活动安排,大力丰富职业教育内涵,全面提高职业教育质量。

“是学校立足双师型教师培养成就了我,是学校立足教研立校成就了学生。”定西理工中专计算机专业教师朱向荣在他的专著《PLC应用技术基础(FX2N系列)》获得定西市中等职业教育教学科研成果二等奖后如此说道。

依托社区 挖掘资源

农村职业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2011年,安定区就被确定为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探索建立以“农村社区学习中心”为基础的农村职业教育体系试点县(区)。

对此,安定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确定了内官营镇锦屏、青岚山乡大坪村等为试点。经过几年的努力,社区学习中心建设发展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区上围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建设要求,成立了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当地社区中心建设发展规划的制订,为社区中心发展争取政策、人力、物力、资金支持,并依托职教中心,建立县级资源中心,指导各试点积极探索“自下而上”的农村社区教育格局。

面对几近荒芜的农村文化,安定区在社区学习中心建设中充分发挥村级小学的阵地作用,选聘了一些村学老师作为专兼职管理人员。教育主管部门提倡学校教育走出校门,走进社区,结合社会实践活动课程,深入挖掘每个社区独特的自然资源、文化资源和深厚的历史底蕴,依托村学及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开展农民教育培训。

大坪社区学习中心利用大坪小学的闲置教室,将学校原来的远教播放室和扫盲培训班教室整合建成了“大坪村社区学习中心”活动室。聘请当地剪纸老艺人、现年83岁的杨梅芳老人为社区学习中心的剪纸老师,并在定西剪纸传承人景爱琴的带动下创建了定西市大坪剪纸农民专业合作社,60多名农家妇女走上了就业的道路。

目前,大坪剪纸农民专业合作社已成立了创作室、制作室、艺梅营销中心,正在开发定西剪纸艺术乡土教材《陇中剪纸及实用技法》。

社区学习中心还经常性地组织开展培训,并按照“大户引领,群众行动”的要求,带动农户发展养殖业,建起了养殖小区。

大部分村民通过在社区学习中心培训中了解到的信息,积极选用马铃薯良种,提前建设小型养羊圈舍,开办“农家乐”。在社区学习中心副组长康耀伟等养殖大户的倡议下,成立了大坪村养殖协会。

在养殖协会的带动下,全村已在马铃薯、畜草、劳务、蔬菜四大产业中分别建立了协会,实现了千家万户的小规模农业经营与千变万化的广阔的农产品市场对接,降低了农产品生产及销售过程中的市场风险和成本,极大地促进了农民增收。

通过多轮驱动,安定区基本形成了以中等职业教育为主体,初、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沟通,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并重,学科门类齐全、办学层次丰富的职业教育体系,职业教育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

“尽管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同度还较低,职业教育的管理体制还存在一定程度的交叉现象,但只要我们职业教育人从自身做起,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也即打铁还需自身硬,就一定会汇聚全社会关心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合力,努力构建起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雪保安满怀信心地说。

编辑:孟 刚

猜你喜欢
安定区定西培训
相约定西
咱们定西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定西市安定区凤翔幼儿园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定西市安定区耕地主要养分含量分析
定西市安定区马铃薯新品种引进试验
景泰县全膜覆土穴播春小麦品比试验初报
培训路上的感悟——“喜、忧、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