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玉兵
【关键词】 阅读教学;兴趣;方法;学以
致用
【中图分类号】 G62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
13—0094—01
阅读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在新课程改革中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是学生“学以致用”的基本途径。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听、说、读、写等基本能力的提升是主要内容,拓展学生视野,发展学生发散思维,加强审美艺术感悟,使学生在阅读中矫正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外延功能,并且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这项功能的“正统性”不断得到加强。如何使阅读教学效果最大化,使学生的精神领域得到洗礼,让阅读成为毕生习惯呢?笔者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切入点。为了使阅读能力培养系统化,兴趣培养就应“从娃娃抓起”。学校方面,应在校园内各个角落创设浓厚的阅读氛围,使学生时时处处身临阅读情境之中,这是视觉、听觉、“心”觉的三位一体效应,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培养“阅读就是生活”的情趣起着助推器的作用。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切实把朗读演练作为专项活动去抓,开展形式多样的朗读表演和展示,让学生在快乐阅读中“激趣”,在趣味阅读中增智,达到乐学、爱学的佳境。
语文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必须实事求是、慎重考虑、科学谋划,有计划、分步骤地稳步推进。小学生自控能力较差,言行往往随意,缺乏自主性。所以教师要娴熟运用各种阅读技巧,声情并茂,巧口生花,开启学生兴趣的“瓶口”,为学生注入正能量。如,在讲授《绝招》一课时,课前可以先利用幻灯片让学生阅读几个小故事,并适当设问,使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促使学生精细化阅读。在深刻领会故事情节,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为导入新课奠定充实的情感基调。
二、根据实际,选择方法
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可以在短时间内形成,而兴趣与能力的持久保持和发展提升是一项急需攻克的难题,只有解决了这个问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兴趣才能永葆活力,阅读“细胞”才会主动新旧更替,进入良性循环轨道。忽略或轻视这项工作,之前所做的努力就会付诸东流、功亏一篑。毫无疑问,精读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教材中的很多文章语言清新活泼,情节生动感人,更有千古流芳的名句脍炙人口。对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剧情”设定自己的情感所属,调动身体的各个器官,思考与阅读同步,渐入“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佳境。教师不仅要会教,还应是一个出色的演员,要善于用声情并茂的诵读再现故事情节,用丰富多变的肢体刻画人物形象,用喜怒更替的面部表情切换剧情人物的内心变化,使学生在乐学中感受自然之美。如,在学习《火烧云》这一课时,通过阅读诱导学生主动融入自然,用心感受自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通过情感激发和正确引燃,加深学生对作者心境的理解,诱发学生对美的追求。
三、拓宽视野,学以致用
1.延伸阅读视野,跳出教材寻名著。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阅读量总目标为400万字以上,课外阅读量要达到260万字。小学阶段由于学生年龄偏小,正处于关键的身体发育阶段,教师在具体实行过程中,可以适当增加弹性,有的放矢地安排学生阅读。在尊重学生自主选“草料”的前提下,可以适当地为学生在内容选择、计划制订、读书笔记等方面进行指导或引导,以提高阅读的质量和效果。
2.加大实践力度,强化“学以致用”思想。提高阅读能力来自于语言积累,以形成基本的听、读、说、写能力。所以,在中间阶段,应推行边读边用的阅读形式,推动量变积累,引发质变膨胀,生成强烈的应用能力大爆炸,强调阅读的指向性。只有切实将日积月累中的“汇聚”转换成器官动能,才算阅读能力已“长成”。一定要让学生左手握日记本,右手拿摘抄本,让他们养成读之荟萃、记之精华、用以实践的好习惯。
总之,在小学语文课程改革中,只有将阅读作为重要环节加以重视,阅读才会真正理所当然地成为提升教学效果的利器,学生才能从根本上提高阅读水平。
编辑: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