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严小波
贵州省印江县林业局 贵州 印江 555200
印江县地处贵州省的山区,少数民族占全县人数的70%,对外交通不便,所以印江县的自然资源遭到破坏的比较严重。对于印江县森林资源和生态保护分别从保护和培养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动植物的多样性、防止水土流失、改善城镇生态系统建设、恢复地下水资源等来实现,以政策法规为主要的保护原则,以植被的保护为主要的目标,对印江县的森林资源进行保护。
印江县地处湘、鄂、川、黔四省的交接之地,是贵州省的山区。县内海拔最高2493.8m,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空气湿润,气候宜人,在漫长的地质运动作用之下,形成山峰突兀、沟谷幽深、飞流瀑布的地理景观,同时原始生态保存完好,保存了距今7000万年至200万年前第三纪、第四纪的古老动植物种类及丰富的生物资源,是世界上少有的亚热带较完整的生态系统区。
在地形、气候的双重影响下,自然生态呈现出比较明显的垂直带状格局:低叶常绿阔叶林和暖性针叶林带,中山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和温性针阔混交林带,寒温性针叶树的针阔混交林和亚高山灌丛草甸带,整个县区森林资源丰富,以针叶林和阔叶林为主,兼带草原,珍稀动植物种类繁多。
为了严厉打击破坏森利资源的违法行为,贵州省印江县人民法院巡回审理了李某和代某滥伐林木一案,当庭宣判两人的罪行之后,给当地的群众带来了一次生动的、直观的法律教育,让许多的群众认识到对于森林的砍伐和使用,要经过林业部门办理的许可证才能行。
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对于树木的砍伐有一定的规定和限制。国家或政府也可以就当地的具体情况,设立专门的森林资源保护项目部和负责人,进行具体的工作。对于滥砍滥伐的不法分子要进行制裁,但是对于不懂法律的群众,在不经意间造成森林破坏的行为要进行教育,对于森林资源的保护要从每个人做起,只有讲法律的规范和政策对于森林保护的观念深入人心,这样森林保护工作的首要任务就先完成了。
由于贵州地处湿润季风气候区,植被的生长速度相对来说比较快,整片森林的更新换代也比较快,这样的特点决定了对于印江县森林植被的保护主要是两个方面。
第一,基于印江县现在的经济发展状况来看,要把加强生态自然的修复和农业产业发展结合起来,对于遭到破坏的植被和树木重新进行种植,在种植过程中,根据山地的实际情况,在坡度陡、海拔高的地区种植茶叶和药材等经济林木,可以将核桃,板栗等种植在相对海拔较低的地方,这样在森林植被之中就会有经济林木的发展,对于提高森林的覆盖率和群众的经济收入有很大的帮助,也给森林的火灾预警和定期检查提高了便利。
第二、实现森林资源的资源利用率。对于森林资源的滥砍滥伐是要严厉打击的,但是对于森林中的有效利用资源可以进行合理的采集和运用,印江县森林资源蕴藏着丰富的林木资源和珍惜动植物资源。每年气候变更的时候,对于森林中不能适应优胜劣汰的树木和太老的树木往往会在这个时候结束生命,可以将这些树木采伐运下山,进行利用,这样为小树的成长提供空间,增加植被生长所需的养料和阳光,同时也为群众的生活提供木材的便利。采伐时要严重注意,不要破坏大面积的基本,利用现代的伐木技术从树根截取即可,减少对植被的破坏,在每次采伐时对于整片森林都要进行同期的养护与管理。
进行绿色生态产业建设是实现印江县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对于解决印江县生态保护与环境建设出现的问题,构筑良好的生态产业系统,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
因地制宜地确定发展目标,把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和森林破坏的修复放在优先位置,将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结合,着力发展茶叶、药材、核桃、板栗等山地经济林木的种植,对于水土流水进行有效地治理,增加森林的植被覆盖率,对于河道进行治理,强化湿地恢复与生态多样性保护,将退耕还林的政策切实落到实处,对于森林防火、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生态保护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在提高群众的生态保护意识和法治意识的前提之下,强化法制制裁和鼓励的力度,实现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
把农业产业发展作为重要的任务,突出地方特色,实行产业结构调整与打造生态环境并举,整片开发,全体推进,采取政府指导、群众参与、项目带动的产业发展平台,在不断改善群众生活的基础之上,将印江县的特色农业发展起来。
针对印江县的农业贫困现状,继续以茶叶、核桃、特色养殖、野山菌等特色产业为核心,对于培育特色产业基地进行扩展,加大政府对于茶叶、野山菌、特色养殖的种植鼓励和销售渠道的拓展,实现农业的特色化、集约化、规模化,引导农民走向市场,提高农产品的商品使用率,实现特色产业的流通和增值,与专业的企业进行合作,整体推动印江县的特色农业发展。特色农业的发展对于印江县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的意义,对于森林的珍稀动植物的保护有重要的作用。
印江县的森林资源是印江县生态保护和建设的一个有利优势,同时也是发展印江县特色农业的优质基地,对于印江县森利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是建设生态产业强县的重要基础,更是实现印江县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重要项目。
[1]王时霞,李鲸玉. 印江县森林资源保护评价及可持续发展建议[J]. 中国农业信息,2014,18:56-59.
[2]何结容. 森林资源保护与管理的可持续发展分析[J]. 科技致富向导,2014,05:1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