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 李嘉
校园足球系列调研之三:
不要让球场稀缺断送了孩子的梦想
新华社记者李嘉
喀什夏马勒巴格镇中心小学的维吾尔族孩子喜欢踢球,但没有地方踢。后来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的过问下,夏镇小学才利用政府拨款于2013年底建起了人工草皮球场。
今年2月,夏镇小学“儿子娃娃”队在中央电视台等举办的“谁是球王”民间争霸赛总决赛上夺得娃娃组冠军。三天后孩子们给张春贤写了一封信表达谢意:“之前,我们学校很小,没有场地。我们很喜欢踢足球,在学校想踢球也踢不了,只能在农田边踢野球,也很快乐。我们有个梦想,要是学校有个宽敞的足球场,在老师们的细(悉)心指导下,我们愿意刻苦训练,参加全国比赛。”
文字虽稚嫩,但这是孩子们的心声。有句玩笑话是“给点阳光就灿烂”,而给孩子们一片绿草地,他们一定会还给中国足球一个惊喜!
新华社校园足球调研组近日走访了新疆、武汉、大连等地,发现各地孩子对足球都充满了热情,但这份热情却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场地问题的制约。
在记者走访的几个城市中,新疆乌鲁木齐和喀什的场地严重不足。乌鲁木齐五小是连续4届全国校园足球比赛的冠军,但直到2013年才有了一块并不标准的人工草皮球场和一个笼式足球场,之前他们曾被称为“水泥地上诞生的冠军”。据五小校长吉利力·吾甫尔介绍,学校所在的天山区一共有47所小学,还不是每个学校的操场都能达到他们这个水平,整个区甚至连一个标准的草地场地都没有。
喀什十四中在当地也算成绩突出,但学校只有土场;处在喀什农村的英吾斯塘乡中学,一块土场上夹杂着稀疏的小草,甚至还有野菜。而这点绿草还是校长带着孩子们一起种出来的,孩子们每天要在这样的球场上训练6个小时。
新疆拥有标准球场的学校凤毛麟角,夏镇小学两年前建的球场在当地已经算好的。校长阿布都艾尼介绍说,在整个喀什有类似球场的学校只有5个,更多的学校都是土草混合场或者泥土场。
新疆教育厅体卫艺处处长安尼瓦尔介绍说:“新疆教育厅在校园足球上做出了很大努力,去年给了农村学校1亿多元经费改造校园。以前这笔钱是40%用来搞体育,现在则是全部都用于体育。”
北京国安俱乐部副董事长、青少年足球专家张路认为,开展校园足球没必要等大片标准球场都建立起来,在小场地上进行一些足球基本技能教学,如颠球、带球等,效果很好,还能避免孩子们受伤。
武汉市正是按照这个思路解决场地问题。武汉万松园路小学处在寸土寸金的市区,但铺设了600平方米的人工草皮球场。湖北省教育厅体卫艺处处长杨跃介绍说,武汉市计划年内维修并改造180所中小学校园足球场地,明年预计将达到300所。
相比之下,大连的校园足球场地情况要好许多,毕竟“足球城市”的底蕴还在。
解决孩子们踢球缺场地的问题,不能眼睛只盯着校园内的球场,而应该盘活社会资源,让更多的社会球场向孩子们开放。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王登峰谈到场地问题时强调:“要盘活存量。学校场地要向社会开放,学生也能到社会场地上踢球。要以新机制来规划场馆建设,所有新建场地要由社区和学校共享。”
校园场地对外开放状况各地进展不一。大连市目前有220多所中小学,约有70%到80%对社会开放,而湖北省的8000多所学校,目前场地对外开放的不到10%。针对这一问题,大连市教育局副局长杨跃权认为安全是最大的隐患,并且缺少相关政策。“场地开放进来的不只是孩子们。社会上的成人进了学校,如果到了关闭时间没出去,那么孩子出了危险该算谁的责任?有的市民素质不高,进校园遛狗,谁来管理?还有如果校园运动设施有了问题,对孩子构成的安全隐患也不可小视。收费方面,收不收,收多少,都缺少一个标准。”
关于这一点,青岛市城阳区的做法值得借鉴。新学校建设或旧校改、扩建时,明显划分教学区与运动区,并在两个区域之间加设隔离栏。学生在校期间开放校内隔离栏,体育场对外封闭;学生离校期间启用校内隔离栏,教学区封闭,运动场对市民开放。这种举措兼顾了学生和市民的需求,又不会互相影响。
另一方面,想让孩子们尽兴踢球也需要社会上提供更多的公共体育场地,尤其是可以就近踢球的社区球场。与足球强国相比,国内的社区球场建设几乎是空白,亟待政府部门在城市规划、房地产开发标准等方面对建设社区球场作出强制性规定。
《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中要求,要因地制宜建设足球场,充分利用城市和乡村的荒地、闲置地、公园、林带、屋顶、人防工程等,建设一大批简易实用的非标准足球场。青岛市城阳区近年来巧妙地利用了垃圾场填埋、河道暗渠改造、高压走廊利用等建设了带有足球场的综合性运动公园37处。武汉市副秘书长周元介绍说,武汉市这几年正在推行“见绿插足”。在城市的江滩绿化规划建设中纳入了足球场地建设,既是绿化地,也是孩子们踢球的乐园,不失为解决球场匮乏的一项良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