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晓燕
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石为韩礼德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人际功能。在韩礼德的理论框架中,语气、情态和基调是实现人际意义的主要手段。语气主要是从词汇语法层面来考察话语意义的,本文还结合了具体的语境,从整体上把握语气形成的模式,从而能够更加准确地把握文本的语言特色。
电视访谈节目是一种比较正式的会话方式,《鲁豫有约》是中国收视率最高的电视访谈节目之一,其自从开播以来就一直受到观众的喜爱,其主要原因就是节目中所展现的独特的语言魅力。本文以2015年10月播出的一期为例,把其从视频资料转变成对话文本,借鉴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理论框架中的语气系统理论对其进行分析,旨在总结出此类电视会话节目的话语特色。
在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的理论体系中,语气是最能够构建人际意义的重要资源。在小句中语气成分主要是由两个部分组成的,即主语和限定词,语气是小句信息交换的核心。最基本的言语角色可以分为两类:给予和要求。而在语言交际中交换物可分为两类,即物品与服务,或者是信息。如此就实现了最基本的语气类型。如表1所示(Halliday,2000:69)。
表1 :交换中的言语角色和功能
实际上,以上这些言语功能都是跟特定的语气类型相一致的。陈述通常是由陈述句来表达。提问一般是由疑问句来表现,而命令则由祈使句来表达。提供是相对来说比较特殊的,因为它没有跟特定的一种语气选择相对应。不同的语气类型可以实现不同的人际意义。因此通过研究说话人在语气的类型上的选择,可以揭示出说话人的话语角色。
本期的《鲁豫有约》的内容是陈鲁豫对于丹的采访。节目通过视频片段把会话分成了四个部分,本文抽取了第二部分的内容,将其转换成了文本资料。从分析鲁豫和于丹二人在谈话中不同语气的选择入手,分析她们作为主持人和嘉宾的不同角色在话语上表现出的区别。
通过对不同说话人的话轮数量和话轮长度的分析,可以看出主持人和嘉宾的话轮的数量具有明显的差异,嘉宾的话语的小句数量明显高于主持人的话语的小句数量。主持人通过插话、接话或者提问的方式来引导嘉宾谈话的主题,但是把主要的发言权交给了嘉宾,尽可能嘉宾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思想。
在第二部分的谈话中,鲁豫首先通过两个疑问句对于丹进行提问,而于丹则是用了十个小句来陈述回答鲁豫的问题。如果按照小句的数量进行测算,在这两个话轮中,鲁豫的话语仅占了16.7%,大部分的话语都是于丹来讲述的。而纵观本期整个谈话节目,都可以发现这样一个特点,主持人的话语不多,但是起到了引导的作用。大部分的话语都是由嘉宾来讲述完成的。从中可以看出,在谈话节目中,主持人的作用是引导嘉宾,让嘉宾讲述自己所设定的主题而陈述,不要偏离主题。而嘉宾就顺着主持人的思路,按照规定路线配合主持人完成节目的录制。
考察一个人在一定情景中说话多少,说得多长,并不能成为分析话语权力关系的唯一依据。更重要的是要考察说话人在得到说话者角色后干了什么,是给出了信息或者服务,还是得到了信息或者服务。从考察不同的话语角色,可以看出谈话者的地位关系。这一点可以从考察说话者选用的陈述句还是疑问句得到答案。陈述句一般是给予信息,而疑问句是要求给予信息或者服务的。考察第二部分谈话的文本就可以发现,主持人总共说了七个小句,其中两个为陈述句,五个为疑问句,疑问句所占的比例为71.4%。由此可以发现,在谈话节目中,主持人用疑问句的概率是很高的,她既要让嘉宾参与谈话,同时又让自己拥有一定话题发起人的身份。反观于丹在谈话中对于语气的选择,在所有的谈话中,她几乎都用了陈述句,即使是疑问句,也是反问句进行了自问自答。首先嘉宾在谈话中占了很大的比例,小句数量多。其次,陈述句的比例大,说明她是提供信息的一方。在谈话节目中,主持人经常在要求得到信息,而嘉宾一般都在给予信息。这种角色上的不能互换清楚地表明了主持人和嘉宾之间不平等的权利关系。
总之,通过分析本期的《鲁豫有约之于丹有梦不觉人生寒》,我们可以看出语气是会话参与者建构人际意义的重要资源。通过考察主持人和嘉宾在语气上的不同的选择,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即主持人虽然在谈话节目中所占的话语不多,但是起到了主导作用。而嘉宾所占的话语比例较多,基本上都是在给予信息,是信息的来源。
1.M.A.K.Halliday.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Hodder Education Publishers,2004
2.Geoffrey Thompson.Introducing Functional Grammar[M].A Hodder Arnold Publication,2004
3.李战子.语气作为人际意义的“句法”的几个问题[J].外语研究,2002(04)
4.朱永生,严世清.系统功能语言学多维思考[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