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志杰
河南大学体育学院排球教研室在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开始,宣布由原来每学年第一学期进行的排球教学比赛(锦标赛制)改革为每学年第二学期进行的排球联赛制比赛。这一比赛制的改革在河南省各高校的排球比赛中率先展开并实行,经过初期几个轮次的比赛,对于比赛的进程、未来的发展、参赛队伍的积极性、参赛队员的排球技战术水平都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河南大学体院排球联赛还处在起步阶段,在排球比赛的规则、裁判运用、轮次安排等方面严格按照正规的联赛来展开。比如裁判运用方面,第一裁判、第二裁判、记录员、司线员分工明确,这在河南省级排球比赛中亦不多见。关于任用司线员的问题上,河南大学排球联赛的总策划人就曾强调“必须要用司线员”的明确指令,尽可能地避免出现争议球的判罚。虽然只是一所大学一个院系的比赛,但仍要做到公平公正的裁判判罚,这对于爱好排球的参赛初学队员是一种激励,对于观看排球比赛的观众来讲也是一种引导,能在很大程度上激励这些人参与到排球的发展事业中来。
就目前来看,河南大学排球联赛已然开始出现断层的尴尬局面,整体技能水平的不高也是不得不马上要面临的问题。用数据来看,在2010年河南省第十一届运动会大学生组排球锦标赛中,河南大学体育学院以全部3:0的大比分赢得其他学校荣获冠军。而在近几次的比赛中河南大学已经连续四年没有获得冠军,作为参赛队员的笔者,深知这支队伍技能水平的高低,个别球员的能力过于突出,球队整体能力的水平却十分有限。而对于讲究团体运动的排球来讲,一传--二传--扣球这一系列环环相扣,缺一不可,球队整体水平的高低将会是比赛胜利的重中之重。河南大学体育学院排球比赛的开展便是基于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化与改革。将锦标赛制改成联赛制一方面可以推动整个学校的排球发展:体育学院的排球联赛整体水平(参赛队员技能、裁判队伍)仅在河南大学校园内尚属较高水平,排球联赛的开展使得各学院排球爱好者参观学习,甚至要求组织友谊赛进行交流学习。如此便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整个校园的排球氛围,推动了学校排球的发展。另一方面:联赛的开展也能吸引更多有资质、有基础的排球爱好者来河南大学就读,运动员更期待的是比赛,比赛场上才能真正展示出运动员的风采,排球联赛的施行,给运动员提供了更多展示自己的空间,比赛的密度,训练的强度都满足了这个阶段的运动员,所以将会吸引着更多的排球人才选择这里。有资质、有基础的学生参与进来,既提高了球队的整体实力,又带动了排球的发展,何乐而不为呢?
改革下的排球联赛不像一年一次的教学比赛那么隆重,比赛时间分散在了大部分学生的空闲时间,学生参与比赛的心态更为放松。放松的心态使得比赛中的个人技能能够正常的发挥出来,从而更快一步地指导学生认识到自己的技能水平,使学生明确自己提高的方向,从而提升自身水平。
河南大学体育学院排球比赛由原来每年秋季进行一次的排球教学比赛(锦标赛制)改为每年春秋两季进行的排球联赛,这一赛程上的改革使得原本集中在锦标赛制的比赛时间分散到了两个学期,更多地增加了比赛场次、训练时间和参赛队员。训练、比赛密度大,比赛时间跨度长,提供更多的比赛和训练,丰富运动员课余生活。
从投入的时间、精力来看,改革后的排球联赛比之前的教学比赛更大地受到了院方领导的重视,改革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本次改革的成功与否,一旦获得成功,这次改革风将会蔓延到其他的运动项目上,将会是体育学院体育改革的导火线。因此院方领导在思想上非常注重这次的联赛改革,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排球了地位,为排球的快速发展做好准备。
运用访谈法,对排球联赛参赛队伍的主要成员进行了访谈,针对于现阶段联赛出现的问题分析概括了各自的看法,归纳其主要问题在以下几个方面:
从访谈来看,队员们更多的是在关心训练的问题,除了每周两节的排球专业课,其余时间几乎没有多余的训练。队员表示一方面没有教练或者老师来指导督促课余训练,单纯靠自己的积极性去练习,没有专业的指导与训练没有多大的提升空间。另一方面场地的受限制,白天的场地在上课,晚上体育馆闭馆,周末更是不能进入场馆练习,这样不能给队员提供更多的机会来参与训练,同样阻碍了队员对于训练的热情,队员的技能水平得不到提高,比赛的施行必定又加大了难度。
联赛比赛是在各个年级之间的队伍中间展开的,在采访14级(大一)队员时,他们曾谈到:整个队伍没有人会打排球,只是因为对排球有了兴趣才来参加比赛的。然而在比赛中大家都是不知所措,不知道自己在比赛场上该做什么。相反的整个首轮次比赛结束后,研究生队是以全胜(三场3:1,四场3:0)的成绩进入次轮比赛,几乎奠定了冠军的基础。由此可以体现出两极分化严重地影响了整个联赛的发展,纵观中国女排联赛,没有哪个球队会保证不会输球,这是因为纵使水平不一,差距也不会太大,才能在良性的竞争中发展。而河南大学排球联赛此时的处境,势必会打击低年级队员对排球的热情。
正如3.1中所阐述,球队两极分化后的结果就是,较强的队伍很容易在比赛中对于弱的队伍产生不重视的心理。因为联赛是把运动训练专业和体育教育专业的队伍放在一起比赛,而相对于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运动训练的技能水平都要高出一筹,这样势必会造成消极比赛的产生,比赛场上没有应有的激情,对于新学员不能起到感染的作用,打击了排球爱好者的积极性,阻碍了排球的发展,违背了决策者最初的目的。
联赛的开始,并没有做出推广,最简单的宣传便是口口相传,知者甚少,只是在某个队伍有比赛时才会带上几个观众助威。观众较少也是影响球员发挥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以罗伯特·采恩提出的理论为代表的驱力理论认为:观众的存在有提高比赛者唤醒(驱力)水平的效果。由于唤醒水平的提高有助于产生优势反应,那么观众的存在会增强技术娴熟的运动员的自信心,从而使其表现出色。推广宣传不到位,观众便随之变少,球员在场上比赛的情绪就会逐渐下降,久而久之失去原来的的激情,长期以往,改革后的联赛与之前的比赛便没有了什么区别,高密度、长跨度的比赛只不过变成了一种变相的娱乐形式而已,达不到最初改革比赛的目的。
决策者要能正视目前遇到的诸多问题,不可顾全所有人想法,要有自己办赛的原则和决心,比赛的改革都会需要一个适应过程,太多顾虑及保守只会不伦不类,失去特色从而失去意义,不能达到预期的成果及目的。 当然比起没有,联赛还是迈出了艰难的一步,联赛才刚刚起步,面临的问题还太多,每一次改革都要经历从不断出现问题解决问题到日趋完善的过程。决策者要有信心和勇气面对这些困难,顶住压力将雏形中的联赛逐渐完善到成熟的联赛,并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为达到培养高技能、高素质的排球人才的目的而努力奋斗。
[1] 樊道明.竞技运动比赛中的观众效应及其影响因素[J].体育与科学,2007(6):77-79.
[2] 吴艳 对我国排球职业化改革几个基本问题的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5(3):129-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