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冬霞
在广西桂林的灵川县,有一个闻名遐迩的清官村—江头洲村。
江头洲村坐落在灵川县青狮潭镇(原九屋镇),位于漓江支流甘棠江上游的护龙河畔,距历史文化名城桂林32公里,已有一千多年历史,是我国北宋文学家、哲学家、理学创始人周敦颐的后裔之村。全村现有180户,800余人。周氏望族始迁祖周秀旺于明朝的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从湖南道州宦游粤西进入广西桂林,定居在九屋上塘(即今江头洲村),至今有六百四十余年的历史。
江头洲村有丰厚的文化遗产,辉煌的历史篇章和优美的自然景观,享有广西古村落中“历史文化遗迹数量第一、房宇建筑工艺第一、镂花种类第一、名人数量第一、数代为官同职第一、清官数量第一”的盛誉,被称为桂林第一“才子村、清官村”。
明清民居的缩影
走进江头洲村,笔者发现这里的明清古建筑群规模庞大、种类丰富,虽然古殿、古亭、古塔、古牌坊已在“文革”浩劫中毁坏,但古塔、古牌坊已重建,古祠、古屋、古阁、古楼、古院、古巷、古道、古桥、古井、古碑等依然存在,而且建造工艺精湛、文化底蕴深厚。
据统计,全村现存民居180多座、620多间,其中历经数百年保留下来的元、明、清建筑110余座,共占全村民居的六成,而且古屋连片、风格古雅、构思精巧、各时代特色鲜明,古建筑专家称“极为少见”。笔者游览过爱莲家祠、护龙桥、字厨塔、贞节牌坊、进士街、举人路、秀才巷、迷宫道、闺女楼等景点,果真各具特色。
爱莲家祠是一座坐西朝东,五开间,六进深,青砖包墙硬山顶的木砖构建筑,始建于光绪八年(公元1882年),六年后落成。因江头洲村村民的先祖周敦颐著有《爱莲说》名篇、崇尚莲花“出淤泥而不染”而得名。它楼阁连立,重檐复屋,风格独特,结构巧妙,工艺精美,文物琳琅,古树玲珑,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鲜明的民族特色和较高的科学、艺术、历史坐标,是江头洲村古建筑群中的代表作。虽然风雨亭、歇憩亭、祭祀殿已在“文革”中被拆毁,但精华部分文渊楼、大门楼、兴宗门等主体建筑物仍然保存下来,还闪现着当年的风采。
凤凰桥是一座高4米、宽5米、跨径8米、拱圈厚1米的敞肩拱式单孔弧形石拱桥,虽然建造中不用灰浆,但由于基础打得深、桥基铺得稳和砌建技艺做得巧,虽历经漫长岁月的风吹雨打、村人使用乃至战争洗礼,但至今仍岿然挺立、雄姿不减,掩映在古树绿荫之中。
字厨塔位于护龙桥东南侧6米处,原高10米,塔向四角五层,“文革”中被毁。2002年,村民自筹资金重建,尽管层数、塔高、装饰均不如前,但仍可在挺拔秀丽的现状中看出当年的壮观原貌。
踏着河卵石小道,沿着青砖高墙,我在古朴幽深、纵横交错的巷中穿行,不时进入宅第观览。这条“进士街”虽然长不过200米,但它毗邻相连着七座大宅院,宅院大门上又依次高悬着写有“进士”、“太史第”、“父子翰林”、“解元”、“知州”、“知同”、“德高望重”、“慈善可风”、“知县”、“奉政大夫”大字的十块匾牌,使人深切感受到中国古代科举文化的浓重气息。这里文物丰富而珍贵,古碑、古匾、古币、古书、古砚、古字画、古楹联、古陶瓷、古石刻、古木雕、古木床、古饰器保存较多,宗谱、家谱、古印章、古书籍;古石磨、古炮、古刀枪亦有保存,而且工艺精美。
江头洲村的古建筑、古文物的雕刻独具特色,不仅种类多样,木雕、石雕、砖雕齐全,仅镂花就有20多个类属、共500多种,而且工艺精巧、纹饰秀美、造诣深邃,因而被有关专家称为“中南镂花第一村”。
科第文化的代表
史料显示,江头洲村自六百四十年前有周氏家族以来,教风绵延,科第联辉,特别是清康熙之后,更是人才辈出。明清以来,江头洲村出仕之多、地位之高、成就之大、口碑之好,不仅在广西,而且在全国的村落中也是少有的。
据历史资料的初步统计,全村儒士312人,县学90人,府学生54人,贡生50人,国子监生(明清时期国家开办的最高学府)41人,举人31人,会试贡士10名,进士8人,庶吉士12人。全村出仕200余人,其中一品官4人,二品官5人,三品官2人,四品官8人,五品官18人,五品以上的高官37人,还有六品官14人,七品官36人。其中任过知县或县长的28人,所以江头洲有“四代翰林”、“五代知县”之声誉。清代分掌中央政务的有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在京城任职的16人,除工部还未发现任职官员外,其他五部都有江头洲人。有显赫政绩的就达40余人,具有鸿篇论著的20余人,有著述24部,共32卷。
史上赫赫有名的前贤志士30余人,有“神君”、“循良第一”的周启运,饮水茹檗的“廉官”周履谦,“桂林十大才子”之一、又称“救命大夫”的周冠,刚正不阿、铁面无私的清官周启稷,“百里之才”、“爱民之仕”的周履泰,毁家纾困、“弃堂利民”的周允斋,苦节贞操、教子成名的诰命夫人秦淑贤,远见卓识、乐育人材的举人周永,五四运动学生首领、精忠报国的周瑞琦,创办义学、乐善好施的周廷绶,出口成章的神童周绍刘,医德高尚、妙手回春的“神医”周星伯,“德高望重”、“慈善可风”的周泽润,见义勇为、成仁取义的周春云等。在周氏家族中,还出现了有名的字画家,如周冠和他的儿子周瑞瑺、周瑞钰,还有著名的书法家周启京、周廷普和周永等。他们书写出来的字体遒劲洒脱,妍秀多姿,富有文人士大夫书卷的气息,给后人留下了一笔极为宝贵的书法艺术珍品。
勤政廉洁的典范
江头洲的爱莲文化极为深厚,也可以从现存的楹联中看出,如“宗传姬旦家声远,学绍濂溪道脉长”,告诉周家后裔要学习先祖周敦颐“出淤泥而不染”这一为人之本的道德信念和“纯粹至善”的美德,在职要有政绩,任官要清正廉洁,做人要诚朴正直。因此,周氏族人清白做人,清廉为官,“爱莲”子弟层出不穷。
任布政使的周廷揆,在协济贵州、云南军饷时,功绩卓著,“覃恩二级,升授一品衔,赏三代一品封典”。廉官周履谦,举人出身,在四川梁山、盐源、黔江、罗江等县任知县、简州知州、顺天府同知时,积极推行“灰土粪田法”,传播农业技能,大力减轻农民税役,常以“贪一文断子绝孙,冤百姓男盗女娼”自律。他殁于梁山任所时,内无余帛,外无赢财,当地百姓感其恩德,自筹旅资,不远万里,将其灵柩从四川送回广西老家安葬。罗江百姓还为其立祠塑像,有楹联如是云:“官民鱼水情深,功德永传青史”,横批“廉政爱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