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海燕
【关键词】 语文教学;高效课堂;导入;合作;情境;学法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15—0081—01
高效课堂,顾名思义是教学效率或效果能够有相当高的目标达成的课堂。具体而言是指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效率较高、效果较好,并且取得较强的教育教学影响力和社会效益的课堂。这样的教学过程不应是一个平淡的过程,而应是学生全神贯注、思维极为活跃、学习效率极高的过程。下面,笔者从四个方面谈一谈实现高效课堂的感悟。
一、激情导入,唤醒学生的求知欲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对所学知识一旦产生兴趣,就会对知识有一种强烈的好奇与渴望,就会主动、积极、执着地去探索。上课伊始,让精彩的导语唤起学生“乐学”的强烈欲望,可使学生很快进入“求知”的境界。如,在教学六年级《丑公主》一文时,笔者就运用了这样的导入:“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曾说‘人并不是因为美丽而可爱,而是因为可爱而美丽,这节课我们就去认识一位因可爱而美丽的丑公主。”简练的导语犹如一块磁石,激发了学生走进文本的欲望,从而达到了一种“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让学生与文本内容形成了共鸣。又如,在习作教学《我是春天的小雨点》时,笔者用变魔术的方式导入,引爆了学生的思维,叩击了学生的心扉,使学生或悄然动容,或神思飞越,或跃跃欲试,从而使学生在这节作文课上思畅、言畅、心畅、情畅。
二、合作探究,提升学生的参与度
学习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合作探究便成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在教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是实现高效课堂,提升学生参与度的一项重要举措。如,笔者在《你,浪花中的一滴水》一课的导学中只设计了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属于文本内容层面的问题,可以采用同伴合作和小组合作的方式,依靠学生相互的补充便可解决。第二个问题是本文的难点,属于文本内涵层面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依靠教师精当的引导点拨和学生的探究。在探究过程中,为了让每个学生尽可能地参与课堂,成为课堂的主人、课堂的主宰,笔者淡化了教师的权威意识,俯下身子用公正、尊重、包容、悦纳的心去对待学生,用及时表扬、慷慨鼓励、会心微笑激发学生参与的欲望,使学生大胆地走上讲台,或交流或探讨,迸发智慧的火花,展现丰富的内心世界,表现真正的自我。
三、巧设情境,促进学生的发展
把语文课做成一首情感流淌的抒情诗,创设诗情画意的情境,是改变把知识强行“塞入”学生大脑的常用技法。如,笔者在教学《我是春天的小雨点》一课时,插入钢琴曲《清晨》,播放十张不同地点、不同角度拍摄的小雨点的图片,让学生置身于空灵、朦胧的春雨中,笔者顺势给图片配以精美灵动的解说,使学生大饱眼福极受感染,纷纷露出欣赏沉醉的神情。可见,创设情境能把学生带回到自我生成的、创造的、有鲜明特点的生活当中,能引导学生从各种定势、束缚、禁锢之中走出来,能唤醒学生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与缅怀,对未来幸福生活的向往与憧憬,能使学生真正处在学“语文”、用“语文”的愉悦之中,能让语文学习变成情智迸发、充满灵性与诗意的生命成长过程。
四、指导学法,培养学生的能力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就是为了不教。” 教师教给学生的是“点金术”,而不是送给学生一块块“金子”。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这样学生的思维才能更加活跃,头脑才会更加聪明,学习起来才会事半功倍。语文课堂培养的是学生听、说、读、写、思的能力。在培养学生听的能力时,教师要告诉学生听是一种学习方法,用目光倾听是对别人的尊重,也是谦逊的表现。在培养学生读、思、说的能力时,教师可以在学生初读课文时,让学生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其目的是让学生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避免走马观花;品读课文时,要让学生交流文字后面的内容,其目的是让学生会读、会思、会品、会诵,进一步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为后面的会写做好铺垫。
以上四点只是构建高效课堂的一隅,抛砖引玉而已。其实,教无定法,人各有法,只要是教得轻松、学得快乐的方法,都不啻是构建高效课堂的法宝。
编辑: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