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华
知识差异变资源
刚开始在课前玩数学卡片时,笔者手拿一叠1-20的卡片抽出其中两张,让学生相加或相减后说出结果。这样一来,表现活跃的总是那几个孩子,活跃的孩子更加积极,内向的孩子更加沉闷。为了避免这种局面,笔者又试着玩儿开火车游戏,教师和学生各拿一叠1-20的卡片,分别从对方手中抽出一张卡片,然后相加或相减说出结果。这种做法学生可以自己动手并独立思考,但运行的过程中一旦学生算不出答案,场面就会很尴尬。
为了让孩子的参与面更大,自信心更强,笔者不断修正活动方式。于是笔者又尝试课前2分钟卡片“心算”游戏。学生将数字卡片摆放在桌面上,教师出题,学生心算,解出答案后,每个学生选出他认为对的数字卡片,高高举起。教师没有让任何人回答问题,所以没有人必须站在聚光灯下,也不会有随尴尬而来的恐惧。看着学生高举着的答案,教师马上就知道谁已经会了,而谁还需要协助。
问题探究明算理
在教学《100以内数的比较》时,笔者在小棒、计数器操作的基础上,运用数字卡片进行大小比较,让学生在比较中更深刻地内化、理解、提升。首先,笔者想通过交换位置,从数的组成教学数的大小比较。于是笔者出示两张数字卡片1和2后,开始提问。
师:用这两张数字卡片可以组成什么数?
(学生回答12或21。)
师:比一比12和21,谁大?
生:21>12。
师:这两个数都是由1和2组成的,为什么不一样大呢?
生:12的1在十位上,表示1个十,2在个位上,表示2个一;而21的2在十位上表示2个十,1在个位上表示1个一。2个十比1个十多1个十,2个一只比1个一多1个一,所以21比12大。
此时借助数字卡片的教学,学生的思路打开了,就出现了这样精彩的发言。于是笔者又想到改变呈现次序,让学生掌握数的比较的操作过程。笔者首先将学生分成两大组,每一组派一位代表抽数,抽到的数大的那一组胜。先抽个位上的数字,第一组抽到5,第二组抽到4,教学过程如下。
师:第二组你们输了吗?
生:没有,还没有抽到十位上的数呢。
(十位上的数字,第一组抽到2,第二组抽到5。第二组欢呼胜利。)
师:看来两位数的大小比较中,十位上的数字很关键,要从十位开始比较。
运用数字卡片,从两个层面引导学生进行数的大小比较,使他们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进一步提升思维能力。
课外游戏促内化
数字卡片游戏,深受学生喜爱。在课外,学生会聚在一起玩儿数字卡片游戏。有个游戏是用石头、剪刀、布的划拳方法找擂主,接下来擂主和挑战者各拿一张卡片,看上面的数字,算一道加法和一道减法。如果给出的答案都是正确的,两张卡片同为擂主所有。如果擂主口算错误,马上让位,由另一方当擂主,直到出现错误后再次交换。最后再来比比看谁手中的卡片最多,谁就是最后的赢家,将获得奖励。也可以把三张卡片上的数连加、连减等,如果问题答案都是对的,那就赢了这3张卡片,继续当擂主,直到出错再更换擂主。
一段时间后,笔者倡导学生用两位数加两位数,或者用两位数减两位数。到最后善于挑战的学生可以做三四个两位数的混合运算,有时候数字竟超过了100。学生的计算能力明显增强,卡片游戏无疑功不可没。
数字卡片游戏也同时得到了家长的认可和配合,在家里,学生也可以和爸爸妈妈或是爷爷奶奶一起来玩。数学卡片游戏不仅让学生的计算能力不断增强,计算准确率大大提高,也充实了他们的课余生活,让孩子们乐在其中。
(作者单位:随县均川镇中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