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建勤(上海图书馆 上海 200031)
国家标准GB/T 3469的修订及其中文编目应用
丁建勤(上海图书馆上海200031)
国家标准GB/T 3469是著录国家标准(GB/T 3792)、中文编目规则要求的执行依据。GB/T 3469、ISBD、RDA相关内容存在一定的差异。基于GB/T 3469修订情况,中文编目的可能应用至少包括著录信息源、MARC实现、CNMARC数据映射转换处理等。
GB/T 3469一般文献类型标识RDA内容类型ISBD内容形式媒体类型
长期以来,图书馆文献编目通常采用“一般文献类型标识”(General Material Designations,简称GMD,又译一般资料标识)来描述资源的类型。由于种种原因,中国国家标准《文献著录总则》(GB 3792.1-83)在接受“国际标准书目著录”(International Standard Bibliographic Description,简称ISBD)一般资料标识著录单元的同时,并没有采用ISBD各系列推荐的具体标识,而是通过另行编制国家标准《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GB 3469-83),建立了一套自成体系的文献类型和文献载体代码,著录国家标准(GB 3792系列)和《中国文献编目规则》均要求引用GB 3469。
随着技术的发展,资源内容和载体类型日益多样化,由于GMD这个术语混淆了物理格式、资料类别、载体形式及符号体系(如布莱叶盲文)[1],已经不能适应帮助用户识别和选择所需适合资源的需求。为此,国际上对资源内容形式与媒体类型进行了重新构建和定义。
1.1RDA
早在RDA(Resource Description and Access,资源描述与检索)筹备期,修订联合指导委员会(The Joint Steering Committee for Development of RDA,简称JSC)的“格式变化工作组”(Format Variation Working Group,2001—2004)就开始关注GMD在目录记录中识别内容的表达问题。2005年底 “一般资料标识/特殊资料标识工作组”(GMD/SMD Working Group)提出了《RDA中的内容与载体术语》草案。2006年4月,“RDA/ONIX 行动”项目(RDA/ONIX Initiative)启动,并于当年8月1日正式提出《RDA/ONIX 资源类别框架》。在“术语”和“框架”的基础上, RDA主编于2006年8月4日提交《内容与载体类别》(Categorization of Content and Carrier)草案,经征求意见修改后,最终形成RDA 正文中的内容类型、媒体类型和载体类型[2]。限于篇幅,本文不讨论载体类型。
1.2ISBD
ISBD评审组于2003年成立了“资料标识研究组”(Material Designations Study Group),调查用于多格式与混合媒体的GMD/SMD(Specific Material Designations,特定资料标识)。2007年ISBD统一版预备版出版后,“资料标识研究组”向ISBD评审组提交了内容/载体组成草案,吸收了2006 年提出的RDA/ONIX资源类别框架,以及参考该框架的RDA初稿。2009年“内容形式与媒介类型”(Content form and media type )项作为ISBD第0项批准出版。其中“内容形式”还可以通过一个或多个“内容限定”子类进行扩充,描述所著录资源的类型、运动、维度、感官特征和性质[3]。2011年,第0项被纳入ISBD统一版正式版[2,4]中文翻译本为《国际标准书目著录(2011年统一版)》,以下简称ISBD 2011年统一版)。
1.3ISBD和RDA的简要比较
ISBD 2011年统一版和RDA的共同做法是不再使用GMD。RDA使用“内容类型”(content type)和“媒体类型”(media type);而ISBD则使用“内容形式/内容限定”(content form/ content qualification)和“媒体类型”(media type),即类似于RDA的“内容类型”。ISBD是通过“内容形式”和“内容限定”的灵活组合而成的(见表1),其结构形式为“内容形式(内容限定;内容限定)”。正如专家指出的,RDA是先组定组式的,ISBD是后组散组式的[2]。
RDA 要求记录适合被描述资源的尽可能多的(内容 /媒体 /载体)术语,交替做法是只记录应用于占优势部分的类型。因此RDA没有“多种内容类型”和“多媒体”的术语,而ISBD则有“多种内容形式”(multiple content forms)和“多媒体”(multiple media),并明确定义前者为“在三种或更多种形式适用时的混合内容”[3],后者为“对于由混合媒介组成、三种或更多媒介类型适用的资源”[3]。这意味着ISBD只允许著录一种或两种具体的内容形式、媒体类型。这也意味着传统编目规则中的“多载体”文献①在RDA和ISBD中可能有不同的描述方法。
RDA和ISBD媒体类型的规定基本一致,但ISBD无“未指定”(unspecified,即所描述资源的媒体类型不易确定),RDA无“多媒体”(multiple media)。此外RDA和ISBD在用词上存在差异,如RDA用“计算机”(computer),而ISBD则使用“电子”(electronic)。
表1 部分RDA内容类型与ISBD内容形式、内容限定对照表
2.1主要修订
国家标准GB/T 3469根据ISBD第0项 “内容形式和媒体类型项”,将标准名称由原来的“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修改为“信息资源的内容形式和媒体类型标识”。应注意的是,原标准将名称中的“代码”(“GB/T 3469”1983年版提供了双字码和单字码)更改为“标识”,虽然“2013年版”(标准的2013版GB/T 3469-2013)附录B提供了“内容形式/内容限定/媒体类型代码”,但在注释中明确了“编目机构可根据自身需要选择是否采用代码形式”[1],鉴于正文采用的是术语形式,因此编目机构可以直接选用术语形式,从而协调了原来中文编目虽然规定引用GB/T 3469,但实际上不使用“代码”的差异。应指出的是,若MARC支持(如MARC21 书目数据格式336内容类型、337媒介类型字段均分别设置术语和代码子字段),中文编目也可同时使用术语和代码。
国家标准GB/T 3469全面采用ISBD第0项已定义的标识,将信息资源类型按照资源内容和载体分为内容形式、内容限定、媒体类型等三类。即采用ISBD的规定,以内容形式、内容限定的后组散组方式描述类似RDA的内容类型,通过内容形式、内容限定、媒体类型的组配形式描述信息资源。应注意的是,国家标准GB/T 3469内容限定中的“维数说明”、“感官说明”与ISBD2011年统一版的规定存在细微的差异,前者规定“若从内容形式无法推断这类内容限定时”[1],应该使用,而后者则要求“只要适用,应使用尽可能多的术语来扩充或进一步说明相应的内容形式类别”[3]。
2.2扩展
国家标准GB/T 3469兼顾中文编目的传统做法,以“1983年版”部分“文献类型”和现行中文编目一般文献类型标识为依据,扩充了内容限定词(资料类别说明),如“会议文献”“专著”“报纸”“古籍”“期刊”等(见表2)。同时,明确“内容形式为‘文本’或‘图像’时,国内编目机构可根据自身需要,选择使用,或适当扩充所列内容限定词”[1]。
表2 GB/T3469-2013内容形式、内容限定及其扩充词一览表
3.1信息源
著录信息源是描述性编目重要的操作要求,有助于规范信息来源,统一数据描述。遗憾的是国家标准GB/T 3469-2013没有信息源的相关规定。鉴于现行著录国家标准(GB 3792系列)和《中国文献编目规则》(第二版)尚未根据ISBD同步修订,缺乏第0项“内容形式和媒体类型项”的设置,因此中文编目若引用GB/T 3469-2013,应注意参考引用ISBD信息源的规定,即“资源本身”。
3.2MARC实现
ISBD以第0项取代了原先“题名和责任说明项”(第1项)中的“一般资料标识”(GMD)著录单元,因此中文编目若试图使用200$b“一般资料标识”子字段来著录“内容形式”“内容限定”和“媒体类型”显然并不合适。MARC21书目数据格式通过新增336“内容类型”(content type)、337“媒体类型”(media type)、338“载体类型”(carrier type)三个字段取代原先245字段中的$h“资料一般类型说明”。值得注意的是,UNIMARC书目数据格式将新增181“编码数据字段——内容形式”(Coded Data Field-Content Form)、1 8 2“编码数据字段——媒体类型”(Coded Data Field-Media Type)、203“内容形式和媒体类型”(Content Form and Media Type)”字段著录ISBD第0项内容[7]。相信不久的将来,CNMARC也将同步修订,从而为中文编目著录资源的内容形式、内容限定、媒体类型提供可能。
3.3CNMARC数据映射转换处理
表3 文献类型与GB/T3469-2013映射表(举例)
自2 0世纪8 0年代国内图书馆开始使用CNMARC以来,随着现行编目和回溯编目的开展,业界已积累了数量庞大的CNMARC数据。因此新增数据启用内容形式、内容限定、媒体类型后,应考虑历史数据的映射转换处理问题,这将有助于提高资源揭示和组织的统一性和规范化程度,实现内容形式、内容限定、媒体类型的“早期提示”、检索过滤和显示选择,改善用户的检索体验。国家标准GB/T 3469-2013“附录C 应用实例”和ISBD标准2011年统一版示例可以为CNMARC历史数据映射转换处理提供思路(见表3),对于无法确切转换的数据,视需要和可能,或进行人工干预,或利用国家标准GB/T 3469-2013内容限定扩充词(资料类别说明)映射。当然,上述内容限定扩充词也可用于能确切转换的数据,从而兼顾读者的传统认知。若希望实现国际交换,对于GB/T 3469-2013自行增加的资料类别说明内容限定扩充词,编目机构可以考虑将这些扩充词的术语和代码著录于特殊字段和子字段。
中文编目若引用国家标准GB/T 3469,将导致中西文编目数据的差异(因为GB/T 3469与RDA存在差异),此时编目机构也应该考虑在系统后台建立两者映射转换表及其规则,便于检索和服务前台实现资源揭示和组织的统一性。《RDA内容类型和ISBD内容形式和媒体类型映射表》(Mapping of RDA Content Types to ISBD Content Forms and Media Types)的发布将有助于这类映射转换的实现。
注释:
① “多载体”文献:由两种或两种以上载体组成,各种载体之间不分主次的文献(引自《中国文献编目规则》(第二版)附录5主要名词术语)。
[1]GB/T 3469-2013信息资源的内容形式和媒体类型标识[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4:6.
[2]胡小菁. 内容和媒介类型:RDA与ISBD 对比分析[J].中国图书馆学报, 2012(4):55-61.
[3]国际标准书目著录(2011年统一版)[M]. 顾, 译.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2:38.
[4]王松林.从一般资料标识到内容形式和媒介类型《:ISBD 统一版》的新特点[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2(5):55-61,103-108.
[5]Mapping of RDA Content Types to ISBD Content Forms and Media Types [EB/OL].[2015-02-26]. http://www.ifla.org/node/5618.
[6]RDA发展联合指导委员会.资源描述与检索(RDA)[M].RDA翻译工作组,译.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4: 273-276.
[7]Weitz J. The 24th Meeting of the Permanent UNIMARC Committee 2014 May 12-13 And The 4th UNIMARC Users' Group Meeting 2014 May 14 IZUM 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Science, Maribor,Slovenia[EB/OL].[2015-03-26]. http://www.ifla.org/files/assets/cataloguing/scatn/scat-news-41.pdf.
中文采编部。
Revision on National Standard GB/T 3469 and Its Application in Chinese Cataloging
National standard GB/T 3469 is the basis for carrying out description national standard (GB/T 3792) and Chinese cataloging rules. There are some differences in terms of related content among GB/T 3469, ISBD and RDA. On the basis of GB/T 3469 revision,its potential applications in Chinese cataloging include at least source of information of description, MARC realization and CNMARC data mapping conversion, and so on.
GB/T 3469; General material designations; RDA content types; ISBD content form; Media type
G254.31
B
丁建勤男,1964年生,现工作于上海图书馆采编中心
2015-03-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