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赵忠丽
田务秋和他的『罗锅子香油』
文赵忠丽
田务秋
油,残疾,老头儿,乐亭县政协委员,农民企业家……这些毫不相干的词语连贯在一起,组成了一个实实在在、活生生的人物——田务秋。
1951年,田务秋出生在乐亭县农村一个香油世家。从出生起,他就“不舒服”,因为他是一个驼背残疾人。但他身残志不残。从小时候起,他的心里就埋下了一个梦想——继承父辈辛辛苦苦创下的家业,传承制香油的手艺,办属于自己的香油坊。
创业同样“不舒服”。1978年,田务秋用东拼西凑的200元钱,从集市上花120元买回一头毛驴,从生产队花40元买了一副旧石磨,接着又向几家亲戚借了30斤芝麻,迈开了创业的第一步。可香油坊开张没有多少日子,石磨就出了毛病,得到百里之外的滦县高坎庄请老石匠师傅修理。数九隆冬,天寒地冻。日头刚一偏西,田务秋就从家骑上旧自行车,冒着刺骨的寒风匆匆赶往滦县。到了高坎庄,已是夜深人静。第二天一大早,他又与老石匠一起往乐亭赶……这样的事情一件又一件,但始终没有压垮他创业的激情。
命运始终垂青奋斗不息的人。在田务秋的不懈努力下,香油坊的生意慢慢好了起来。为了扩大生产,他一边借鉴别人的经验,一边苦心设计,改毛驴拉磨为机械动力带动。石磨由原来的一副变为多副,既节省了劳力,又提高了产量。香油加工多了,销路成了大问题,他不得不把走街串巷叫卖改为追集摆摊。有一次,县城大集,他带上几瓶香油敲开了城里一家副食门店,想让店里为他代销,万丈豪情换来的却是“闭门羹”。晚上回到家中,他左思右想,终于意识到,门店不愿卖自己的香油,关键问题还是自己的产品没有被大家认可。
磨制香油,离不了罗,也离不了锅,自己又是个罗锅。一切仿佛命中注定,又仿佛是机缘巧合,自己的生命里再也离不开“罗锅”。1998年,罗锅子香油坊挂牌成立,田务秋向国家商标局申请注册了“罗锅子香油”商标。有了正式“身份”的香油更加“吃香”了,很快传遍了大江南北。
出了名的香油更要讲诚信。“人性铸就诚信基因,良心打造安全食品。”罗锅香油坊的每一间厂房都有这样的字样。为了使香油的制作更独到,田务秋一改过去效率很高的“压榨法”为传统的“水代法”。磨制香油从精选优质芝麻开始,经烘炒、磨磨、囤油、净化和灌装等12个环节,宁可少出油,也要保证油的成色和质量。他说:“香油怎么好就怎么做,永不差样。”
在创业的道路上,田务秋一路走来,留下了一串闪光的足迹:他由原来地地道道的农民变成了“大名人”——头上顶着“政协委员”“农民企业家”的光环,身上披着“唐山市慈善老人”“乐亭县第二届诚实守信道德模范”的彩衣;罗锅子香油先后获得第六届、第八届“河北省消费者信得过产品”“首届唐山农产品展示交易会名优产品”“中国特色农产品博览会金奖”等荣誉称号,其制作技艺2012年被列入唐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一项项荣誉纷至沓来,述说着辉煌,引人注目,让人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