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美丽乡村梦”照进现实
——河北省大力推进农村面貌改造提升工程

2015-08-30 12:55王洪海
乡音 2015年3期
关键词:农民农村建设

文/王洪海

让“美丽乡村梦”照进现实
——河北省大力推进农村面貌改造提升工程

文/王洪海

[策划人语]在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第一次提出了要建设“美丽乡村”的奋斗目标,进一步加强农村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综合整治工作。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美丽乡村建设,把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作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综合性抓手,牢牢抓在手上,取得了可喜成就。全省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自开展以来,凝聚了高度共识,彻底消灭了“连茅圈”,推广了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新样式,开始了由点到面推进,探索了新的机制,找到了新的路子,使农村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和社会各方面的广泛赞誉——

2014年7月。河北北部。怀来县东花园镇羊儿岭村。

古树,绿荫,花丛,城墙……近段时间,随处可见的风景让刘勇老人既感到熟悉,又有些陌生。记者见到他时,他正在感慨消失的大坑:“南面村头,那里曾经是个大臭水坑,光填埋的土就用了上百方。现在可好了,变成了人见人爱的花园了。”顺着老人所指的方向,记者看到了一个美丽的小花园:馥郁的紫色薰衣草、黄得耀眼的金叶榆,在夏日微风吹拂下,轻轻摇动着动人的身姿。

老人邀请记者参观他家新装的抽水马桶,“这个东西太神奇了,只要用手一按,‘哗’地一声全冲得干干净净,实在好用。”告别了那个用了一辈子的旱厕,老人和家人都感觉轻松了很多。厨房的变化更大,抽油烟机、橱柜、煤气灶一应俱全,做完饭后一点儿味儿都没有,全给抽油烟机吸得干干净净。

“我们基本达到了‘四美’的目标。”村书记张宝林告诉记者,自5月份羊儿岭村被确定为全省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试点以来,在各级政府和部门的支持帮助下,全村全力推进环境整治、民居改造、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提升、生态环境建设五大工程,对全体村民围墙进行修缮,做外墙保温,更换塑钢门窗,改造厕所和厨房,清理垃圾,建起游园和广场,基本实现了家美、庭院美、厨厕美和村庄美的既定目标。

2015年2月。河北东南部。沧州黄骅市黄骅镇东常庄村。

春节临近,常年来村里赊销化肥的一名农资经销商,拿着一沓欠条找到村党支部书记丰炳森,向他求助:“找不到欠账的人了。”

原来,去年开春,经销商按“老规矩”记下赊购化肥的村民姓名、款项,还留心记下了每户门前的主要标志物——张家有个柴火垛、李家有个牲口棚、王家有个小土堆……如今来收账,一下子蒙了,先前看好的“标记”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整齐的院墙、延伸到户的水泥路面和“拾掇得比脸蛋儿都干净”的花砖便道,“开车在村里兜了好几圈,愣是找不着欠账人的门!”

在经销商是烦心事儿,在丰炳森是“值得高兴的事儿”,“村里改造得比城里都‘漂亮’,说明美丽乡村建设有成效。”

…………

日前,一场转变千百年来农村传统生产、生活方式的深刻革命正在燕赵大地如火如荼地进行,这就是省委、省政府力推的我省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

有资料显示,近两年来,省委、省政府通过开展加强基层建设年活动和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已经对全省16,000多个农村进行了蹲点帮扶,扭转了农村环境脏乱差形象,进一步优化了村庄布局,完善了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了一批环境优美、设施配套、各具特色的示范村。

羊儿岭村和东常庄村就是其中的先进典型。

问题一:为什么要搞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

——城乡统筹发展的需要。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农村的全面小康,不仅包括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还应包括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生活环境的改善、生活方式的转变。

数据最有说服力。从23项小康监测指标看,纵向比,我省农民生活品质改善的步伐大大滞后于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横向比,我省有12项指标低于全国水平,其中农村面貌的情况尤为突出。

“我省有相当数量的农村垃圾遍地、污水横流、房屋破旧、缺树少绿,普遍存在‘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现象,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相距甚远。”在年初召开的河北省两会上,省政协委员田咏呼吁,要大力加强农村环境治理,促进我省美丽乡村建设。

进入统筹城乡、加快城乡发展一体化新的发展阶段,强力推进农村面貌改造提升恰逢其时。近年来,我省大力开展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三年上水平活动,全省城镇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但由于长期形成的城乡分割、重城轻乡的体制弊端,无论是基础设施,还是公共服务,对广大农村历史欠账较多,农村面貌与城市反差尤显突出。

“实施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就是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倾斜,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尽快让农民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现代生活。”省委农工部有关人士表示。

——经济平稳发展的需要。

当前,我们正处在扩内需保增长的紧要关头,强力推进农村面貌改造提升大有可为。避免中等收入陷阱、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必须把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作为根本立足点。拉动内需,农村有巨大的潜力。

根据消费结构升级规律,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000元时,农村生存性需求开始加快向发展性需求转变,农民对于住房和生活设施改善的支出将明显增加。2012年,我省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081元,农民人均用于住房的支出达1090元,较上年增长29.8%,表明全省农民群众对改善生活品质的愿望、需求现实而又强烈。

从国外来看,韩国在上世纪70年代,农民人均收入137美元时,就开始实施新村运动,加大农村投入建设力度。从国内来看,改变农村落后面貌、改善农民生活品质已经成为各地党委、政府的普遍共识和行动。从东部沿海省份看,浙江在200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940元时就开始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活动,在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8100元、与我省目前大致相当时全面铺开;江苏省也在全省普遍开展了以村庄环境整治为重点的“美好城乡建设行动”。从中西部地区看,安徽去年农民人均纯收入7200元,广西去年农民人均纯收入6008元,均低于我省农民收入水平,但两省都普遍开展了美好乡村建设,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支持。

而且,从浙江的经验看,通过村庄整治可以有效拉动钢铁、建材、建筑、装饰、家电等17个相关行业发展,也可以催生新型建材、环保设备、节能产品等绿色产业发展,一个千人左右的村庄就可拉动上千万的内需。照此计算,全面实施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可拉动5000亿元的内需,由此产生的内生增长动力不亚于上一批大项目。

专家表示,无论是基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的科学判断,还是对照兄弟省市的共同做法和成功经验,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都是我们顺应人民群众意愿、顺应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战略之策和必然之举。

问题二:农村面貌改造提升,底气从哪里来?

——蓄势待发的群众力量。

没有一个农民不愿意过好日子,没有一个农村不愿意发展。

羊儿岭村党支部书记张宝林和东常村党支部书记丰炳森都这样告诉记者,村子一天比一天变美,老百姓是一天比一天高兴。

几十年来,从新中国的成立到国家工业化,从改革开放到推进城镇化,城市源源不断地从农村抽血,农村和农民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和沉重的代价。“剪刀差”亏的是农民,“二元结构”欠的是农村,这份长久的亏欠,需要我们用长期不懈的努力和更多的付出来弥补。

况且,腰包渐鼓的农民已经不想等,也等不下去了。农村迅速膨胀的改造和建设需求,不断地激荡着他们澎湃的建设激情和内源动力,这一切亟待政府的科学引导和政策助推。

——持续增长的物质储备。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钱办不成事。

2012年,我省全部财政收入完成3479.3亿元,较上年增长15.3%。2013年,全部财政收入完成3641.5亿元,比2012年增长4.7%。2014年,尽管遇到了各种想不到的经济下行压力,全部财政收入完成接近3000亿大关。

从上边的数据可以看出,我省各级公共财政力量显著增强,确保了对农村建设投入的稳步增长。同时,随着金融资本支持农村力度不断加大,在农村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的条件已经具备。

——普遍形成的社会氛围。

鱼儿离不开水,好的发展环境至关重要。

从中央到地方,关注农村、关心农民、支持农业,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开创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新局面,早已成为全党全社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识。

而且我们欣喜地看到,在以统筹城乡发展为主线,引导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的政策背景下,大量工商资本纷纷涌入农村,村企共建、返乡帮扶、名流资助、合作开发等成功典型层出不穷,各界合力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氛围初步形成。

——日趋成熟的组织平台。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我省是农业大省,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如何,是农村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决定性因素。可以说,我们党的事业根基在基层、血脉在基层、活力在基层。

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工作,坚持不懈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通过新民居建设、幸福乡村计划、扶贫攻坚行动、基层建设年重点帮扶活动,有力地促进了政府职能和干部作风转变,搭建起了各级干部为群众办实事好事的平台,形成了良好的组织基础。

由此,承载着河北千万农民的愿景与追求,2013年6月,中共河北省委、省政府在省会石家庄召开了河北省实施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推进大会。

“各级党政主要领导要把这项工作作为基本的民生工程,亲自抓在手中,动员各方面的力量,支持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力争用三年左右时间,使广大农村的面貌发生根本性改观,使农民群众充分享受现代文明生活。”省委书记周本顺作出重要批示。

一场改进落后农村面貌的全省行动就此拉开。

问题三:怎样实施农村面貌改造提升工程?

——要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和工作方向。

这么大的一个行动,没有好的纲领是不行的。

记者拿到了2013年和2014年省委、省政府以办公厅名义印发的关于开展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的方案、通知等文件。这些文件就改造提升行动的总体要求、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建设内容、资金筹措、进度安排、保障措施都作了明确的规定,说得简便、实在、明白,非常便于各地、各部门操作。

有总体目标,即按照“保持田园风光、增加现代设施、绿化村落庭院、传承优秀文化”的要求,从实际出发,积极稳妥、扎实有序地推进,构建起美丽乡村创建先进县、美丽乡村创建示范县、美丽乡村整体创建示范乡镇、美丽乡村精品村、美丽乡村样板户整体发力、异彩纷呈的格局。

有总体思路和基本原则,即以实现农村布局优化、民居美化、道路硬化、村庄绿化、饮水净化、卫生洁化、路灯亮化、服务强化为目标,以“强班子、促发展、惠民生、保稳定”为主题,坚持县为主体、规划先行、群众自愿、乡村特色、表里结合、分类指导、健全机制的基本原则,不断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民素质提高、党群干群关系改善和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

有明确工作任务,2013年,重点抓好8000个村的改造提升,着力打好“四清”、民居节能改造、改水改厕改路、村庄绿化四大战役;纳入帮扶的5000个村,在办好十件实事基础上有重点地推进改造提升。2014年,确定的3000个重点村要一步到位,在年内全部完成饮水安全、道路硬化、垃圾处理、厕所改造、村庄绿化、民居节能改造和危房改造、污水处理、土地整理和公墓建设、厨房改造和秸秆处理、村民中心建设、标语广告整治、村庄标识设计、传统文化保护、产业支撑、基层组织建设15项改造提升任务。

——要有科学的规划和一抓到底的干劲。

谋定后动,规划先行。省委、省政府明确要求,必须编制好县域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等一整套紧密衔接的规划体系。

记者了解到,我省各地、各部门在编制改造提升规划方面都力求高水平。“我们有要求,在行动实施初期,是用七分力气抓规划、三分力气搞建设,做到不规划不设计、不设计不施工。”一位参与全省村庄绿化工作标准制定的省林业厅工作人员如是说。

有了方向,有了目标,有了规划,有了任务,就看怎么做了。

省委、省政府要求,各级干部要克服“大规模整治农村环境过于超前”的“阶段论”,“农民长期形成的生活方式难以改变”的“习惯论”,“各级财力难以支撑这项行动”的“条件论”等错误认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细化行动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强化工作举措、抓好组织实施,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把集中整治和机制建设结合起来,不搞“一刀切”“一阵风”,在建立和完善长效管理机制上下功夫,确保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取得扎实成效。

感情决定态度,态度决定行动。

“只有怀着深厚的感情,把农村面貌改造提升工作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来谋划,才能不愧对生我们养我们的农村大地、血脉家园,才能看到更多的条件,找到更多的方法,实现更多的可能。”河北的许多干部纷纷表示。

问题四:实施农村面貌改造提升工程,政协委员有何高招?

——要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

省政协委员、石家庄市委农村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书记张炬算了一笔账,农村面貌改造提升由于涉及内容多、建设投入大,一般一个中等规模大小的村庄,完成15项改造提升任务,大约需要500万元左右的资金,要达到美丽乡村标准则至少需要上千万元的投入,资金短缺已成为制约面貌改造提升的最大障碍因素。

“从全国、全省的综合经济发展实力看,现在已经进入到以城带乡、以工补农、城乡一体发展的新阶段,省委、省政府要进一步加大对农村面貌改造提升的资金支持力度,发挥财政投入主导和撬动社会资金杠杆作用。”张炬建议,在加大政府直接投入的同时,一方面鼓励各地充分利用增减挂钩政策,以土地置换建设资金;另一方面,充分吸收借鉴先进成功经验,在垃圾污水处理、村庄绿化等项目建设中,引入第三方治理(PPP)模式,撬动更多社会资金投入。

——要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

农村问题最终解决离不开现代农业的发展。省政协委员、九三学社秦皇岛市委主委、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志新呼吁,要以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为目标,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

“根据不同区域和不同层次农牧业的生产现状和实际需求,我省应建立适宜的循环模式,依据‘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则,发展生态农业,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关键在于技术创新。我省乡村从海边到山区,地形地貌多样,可适用的生态农业先进技术模式比较多,如生物圈养猪技术、农作物秸秆资源化技术、绿色防控技术、清洁工程技术、地膜回收利用技术、种养加模式等,要统筹规划、综合设置、系统应用,做到‘靠山养山、靠田养田、靠水养水’,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刘志新建议。

——要抓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开发工作。

“经过积极争取,我省共337个村进入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名单。这337个村是我省今后5年实施旅游扶贫富民工程,实现全面小康的前沿阵地。”省政协委员,省旅游局局长、党组书记栗进路认为,搞农村面貌改造提升,典型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决不能忽视。

栗进路建议,要结合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重点村目录,综合筛选一批旅游发展基础条件好、群众积极性高、历史文化特色突出的重点村,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旅游服务功能,实现农村面貌改造提升、扶贫攻坚与乡村旅游发展互动互促,力争到2020年,每个重点村乡村旅游年经营收入达到100万元。

——要全面落实发展绿色清洁能源的各项政策。

省政协委员、民盟省委副主委田咏建议,推进农村城镇化,改变传统农村的生产、生活模式,要进一步发展绿色清洁能源的开发建设。

“按照节能环保的政策要求,协助建立秸秆收购储存点,合理布局;对秸秆收购、存贮的设备给予补贴;政府采取多种措施鼓励、倡导采用多种渠道做秸秆收购和压块,用于沼气生产和冬季替代燃煤取暖。严格执行环境保护相关规定,不再审批新的燃煤、燃油锅炉,逐步淘汰示范区内单位和企业所使用的燃煤、燃油锅炉,引导使用燃气锅炉。要加大措施禁止晾晒畜禽粪便等污染环境行为,集中进行无公害、能源化处理。在具有一定工业化、城镇化规模的乡镇或县城,依托当地工业产业,走一条规模化的能源开发建设道路。”田咏说。

猜你喜欢
农民农村建设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