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记者 祁娟
丁丁停车:打造静态交通生态圈
文/本刊记者 祁娟
【访谈】
打开手机蓝牙,用户即可在丁丁停车的APP上实现车位锁的自动升降、闲时出租、一键搜索等功能。
宋珂
国家发改委公布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大城市小汽车与停车位的平均比例约为1:0.8,中小城市约为1:0.5,而发达国家约为1:1.3。保守估计,我国停车位缺口超过5000万个。面对“无处安放”的烦恼,智慧停车即将接力“互联网+”的大旗,昂扬站上风口。
个人机动车保有量暴增与停车位缺口巨大的矛盾,近几年有愈演愈烈之势。
有人曾做过估算,假定每辆车每年行驶2万公里,时速50公里,则全年的动态交通行驶状态只有400小时,而静态停放状态达8000多小时,占95%以上。或许正是看中了停车领域潜在的发展空间,近两年来,伴随互联网技术的日臻成熟、移动支付方式的普及,智能停车APP作为一种能够消除信息不对称、提高城市资源利用效率的创新模式大量涌现,并受到资本的追捧。
ETCP、停车宝、无忧停车……据统计,国内涉足智能停车O2O项目的企业有100多家。这些停车APP主要提供的服务就是车位导航和智能缴费。不过,与多数停车APP重点整合公用停车场资源不同,丁丁停车盯上的是闲置的私家车位。
正如创始人宋珂所说:“丁丁停车让一个车位‘变’成两个车位,所谓错时分享,非常符合互联网精神。这是丁丁停车区别于其他智能停车APP的一大特色。”近期,本刊专访了丁丁停车创始人宋珂。要了解丁丁停车,先要从智能车位锁的“诞生”谈起—
在北京加利大厦的一间民宅改造的办公区里,记者见到了宋珂。虽然已从业多年,但宋珂谈到创业和理想时,浑身焕发出的热情与活力,倒像是刚走出校门的学生。只有当他侃侃而谈时,他8年的IPO律师职业特性才显现出来。
“跟其他创业公司有所不同,丁丁停车是倒着做的。”宋珂介绍说。
早在2013年,在国内汽车保有量远超车位数的情况下,宋珂第一次开始有了一种借助互联网提高车位利用效率的思路。他说,当初想到用手机操控的智能车位锁,源于他每次出门都发现自家小区遍布的车位铁锁守卫,白天大部分都空空如也,而每次开车锁则需要人们亲自下车去弯腰打开或锁上。宋珂笑言:“现在已经是互联网时代,技术发展到今天还出现这样的原始画面,那生活也太不‘性感’了。”
看到了停车市场的前景和商机,宋珂脑中有关智能车位锁的想法更加清晰了。2014年3月,他给擅长硬件研发的申奥详细说了这一想法。一个多月后,申奥做出了一个智能车位锁的原型。看到想法落地,宋柯辞去了律师的工作,专心开始了创业之路。2014年7月,北京同于道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注册。
“其实,我们最初是想做互联网平台的,但需要产品来实现,而现有市场上并没有符合我们要求的产品,因此,才会出现‘先有产品后做公司’的反向创业之路。”宋珂说。鉴于律师的职业敏感性,宋珂还第一时间申请了“用手机遥控的智能车位锁”的专利。
谈起创业,不同于其他创业者喜好诉说艰难,天性乐观的宋珂明知个中辛苦却也享受过程:“创建丁丁停车这件事是有社会意义的,因为使用丁丁停车,不仅可以帮所有人赚钱、省钱,还可以更高效地利用整个社会的闲置资源,这正是促使我们创建丁丁停车的主要原因。”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丁丁停车的团队履历跟“停车”并无交集:宋珂有8年的IPO律师从业经验,熟悉资本运作;另一位创始人申奥擅长智能硬件,曾担任美国国家仪器高级应用工程师。或许正因如此,旁观者反而常常能打破常规、以全新的视角发掘机会。
虽然不懂技术,但从智能车位锁诞生的那一刻起,宋珂就充当了用户体验产品经理的角色,并不断给硬件和软件提要求。短短几个月,丁丁停车的第一代智能车位锁产品已经从1.0版本迭代到1.7版本。
由于车位锁的机身全铁覆盖,如何保证信号强度成为丁丁停车最大的技术门槛。在进行了大量试验和研究后,目前车位锁可以保证平均10米内的信号强度。另一个问题是,智能车位锁的成本居高不下。据介绍,这是因为虽然车位锁的电路为自主研发,但锁的外壳还是由一家大型车位锁公模供应商提供,销售量如果上不去,价格就降不下来。宋珂说,在淘宝上买智能车位锁标价是800元一个,而其他带遥控器的地锁价格大约在400至500元,“这个价格我们还有略赔一点”。由此当前在推广上,丁丁停车以B端切入为主,用规模来降低安装维护的成本,同时兼顾C端零售。
据了解,丁丁停车智能停车位管理平台主要由丁丁停车智能车位锁、丁丁停车手机APP以及丁丁停车云平台三部分组成。
采访时,宋珂一再强调,丁丁停车并不只是一个APP,其核心应用是一个用APP控制的智能车位锁。“打开手机蓝牙,用户即可在丁丁停车的APP上实现车位锁的自动升降、闲时出租、一键搜索等功能。”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市朝阳区和平街12区家属楼通过和平街街道政府采购的形式,将小区全部145个停车位都铺上了丁丁智能车位锁,同时改造了出入口闸机,鼓励业主们分享车位。这样的方式,在车位稀缺的老旧小区尤其值得推广。至截稿前的一个月时间,丁丁停车的运营已见成效:目前主要运营的三个点,通过使用丁丁停车智能车位锁的200个车位,每天可解决周边250辆车的停车问题,出色地缓解了周边停车难的问题。
在宋珂看来,丁丁停车并不想成为一个卖智能车位锁的公司,而是通过分享经济的模式,有效调动车位业主、物业以及相关政府部门的积极性,整合线上线下资源,解决停车难的痛点。这种基于智能产品打造平台的思路,一方面赋予了每个车位独立的智能化属性,解决了产品销路,另一方面对停车位闲置时段重新分配,进而构建了新的盈利模式。
根据中国交通技术网8月份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在其筛选的100家正在做“互联网+停车”的公司中,2015年成立的占比为19%,2014年成立的占比为35%,即在2014年至2015年7月成立的“互联网+停车”公司已经占据了互联网停车行业的半壁江山。这些停车APP主要提供的服务就是车位导航和智能缴费,用户能够快速搜到附近停车场的位置、剩余车位数量、停车价格等。
“我们与这些O2O智能停车APP最大的不同就在于,他们侧重于停车场管理,我们侧重于私人车位管理。”宋珂说,“换句话说,比较那些提供实时停车导航的应用,其用户都是车位资源的需求者,而我们的智能车位锁服务的是有车位的人,积累的用户就是车位资源的供给者。”
而通过与互联网的融合,丁丁停车很好地解决了业主、物业公司和平台本身三方的痛点,即通过智能车位锁切入车位信息精准管理,再通过后端APP平台实现预订、租用、支付等环节,收益由业主、物业和丁丁平台三方分成。“车位租金的分成的比例是这样:一般为出租车位业主拿60%,物业公司拿10%,丁丁平台拿30%,但也会根据具体情况有所调整。”宋珂介绍道。
对业主来说,丁丁停车可以有效“回收”车位成本;对物业而言,丁丁停车带来了额外收益,并且还可以提升车位的管理效率,节省了人力成本。这种一举三得多方受益的事,自然颇受欢迎。
“丁丁停车作为互联网平台,平衡的是车位与用户之间的关系。向用户进行推广不难,因为停车需求是现实存在的,难点主要集中在停车位资源的整合上。虽然目前,丁丁停车已走进北京150多个停车场和小区,铺设了1500多个智能车位锁,包括写字楼、景点、商场、医院等地,但整合资源不是动动嘴那么简单,这需要时间。”宋珂如是说。显然,能否取得足够的停车位是丁丁停车当下需要面临的关键问题。
从当初稳定的律师职业,到如今奔波于各大小区的创业者,宋珂完成了身份和心态的双重转换,北京最热的那几个月,在北京三环内891个小区中,宋珂带着团队跑了其中400多个。目的只有两个,写调研和谈合作。
谈起那段辛劳,被晒黑的宋珂一笑而过,“我们目前是跟小区、政府和C端业主洽谈合作意向。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虽然大家对丁丁停车这种共享模式的接受度很高,但疑惑度也很高,每个新事物的出现与发展都会必经这样一个阶段吧。因此,我们现阶段正在做两件事,一是让更多的人知道丁丁停车,但这不等同于大量地宣传营销;二是让一部分人赚到钱,现成的样本是最好的借鉴和参考”。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市朝阳区和平街12区家属楼通过和平街街道政府采购的形式,将小区全部145个停车位都铺上了丁丁智能车位锁,同时改造了出入口闸机,鼓励业主们分享车位。这样的方式,在车位稀缺的老旧小区尤其值得推广。
丁丁停车的商业逻辑是通过智能车位锁切入车位信息精准管理,再通过后端APP平台实现预订、租用、支付等环节,收益由业主、物业和丁丁平台三方分成,比例为60%、10%、30%。
凭借出色的场景设计,丁丁停车在2014年底获得了数千万元天使投资。而今年11月11日,在由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主办,英菲尼迪特别赞助的“敢•爱”未来创客实验室全国总决赛中,丁丁停车获得了未来创客大奖。
面对国内大量创业者仍在不断试水停车领域,宋珂说丁丁停车的态度始终是开放的,“大家侧重的领域不尽相同,倒是有较好的合作可能。当前整个智能停车领域尚未出现巨头,而大家也还没有足够能力开展深入合作,所以,要紧的是先做好自己领域的业务。未来,我们想打造一个静态的交通生态圈,但过程还很长”。
面对巨大市场需求,大批停车APP涌现,力争打造一款“停车神器”,成功者有之,失败者也不乏少数,移动互联网O2O市场的发展轨迹始终是一起教育市场,培养用户习惯,但大浪淘沙,最能抓住用户痛点的才能笑到最后,停车市场也不外如是。
丁丁停车智能停车位管理平台主要由丁丁停车智能车位锁、丁丁停车手机APP以及丁丁停车云平台三部分组成。其核心应用是一个用APP控制的智能车位锁,同时通过分享经济的模式,有效调动车位业主、物业以及相关政府部门的积极性,整合线上线下资源,解决停车难的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