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明星离艺术家有多远,大概就是一段疯狂的岁月这么长吧。当里根·汤姆森放弃了自己“超级英雄”身份转而从事剧场演出时,他就注定要走上这条不归路。被好莱坞超级大片“轰炸”习惯的观众们还有多少能静下来欣赏一部艺术片,更遑论那些电影中的“超级英雄”了。导演借角色向整个好莱坞甚至世界影坛发问,在所有人都赚得盆满钵满之时,真正的艺术电影的出路在哪里。观众是否做好准备去欣赏一部严肃的艺术电影;从业者是否能调整心态来完成一部艺术作品而不是视觉垃圾。问题已然提出,回答却不轻松。里根·汤姆森在经历了一系列焦头烂额的意外后终于取得了艺术上的成功,征服了百老汇最苛刻的评论家。但代价可以用惨烈来形容,他用一种近乎于行为艺术的方式完成了自己所谓的“艺术升华”。但这是否是基顿从一开始就追求的成功,或者说这是否是他心中最完美的艺术?
其实看完影片我们应该能看出导演的用心。影片一开始就是一个超现实镜头,一颗巨大的流星拖着长尾落下。这种镜头多见于司空见惯的好莱坞超级大片中,接下来我们看到里根·汤姆森凭空打坐。似乎一切都是我们熟悉的场景,巨大的陨石来自某颗地外文明,凭空打坐的人不是拯救地球英雄就是影片最大的反派。这些似曾相识的场景恰恰是导演精心布置的要讽刺的内容。影片主角里根正是深受其“毒害”的演员。早期的名声对他来说是一种拖累。他拥有的所谓“超能力”与其说是潜意识中另一个自我毋宁说是往日的名声带给他的强烈的符号性。在观众眼中他是电影中的超级英雄,在评论家眼中他不过是好莱坞司空见惯的跳梁小丑。
里根为摆脱好莱坞主流制片体制付出的努力正是导演用心所在。他借基顿之口讽刺了近年来最火的一干好莱坞大片和这些大片造出的明星。不过令人意外的是导演并没有避讳什么,所有讽刺的对象用的全是真名,这也在讽刺层面更为真实和辛辣。
但导演显然不满足于仅仅将这些全球抢钱的大片骂个痛快,那样充其量也不过是个电影愤青。他要做的是思考到底什么算得上真正的艺术,什么才算是艺术上的成功或完美。获得观众的追捧算吗?如果算那么里根·汤姆森在街上无意识“裸奔”的视频也算艺术了。那么评论家的盛赞算是吗?也许算是,但它未必就是艺术家自己所追求的。那么艺术家自己所追求的呢?影片的结尾,在里根·汤姆森的演出获得巨大成功之后,他又看到了那个“鸟人”,他就坐在医院的马桶上。看似里根·汤姆森将他制服,但其实是他已经与“乌人”融为一体, ”鸟人”已经溶解为他生活的一部分,他并没有将“鸟人”驱赶,对此他无能为力。
导演用它令人惊叹的场面调度和足以载入史册的长镜头完成了一个关于商业与艺术的思考。这部影片很自然让人联想起《黑天鹅》,着同样是一部关于艺术和人生的电影。但我认为比起《鸟人》,《黑天鹅》做得更极致,所展现的思考深度更进一步。《鸟人》虽然也有纠结、也有挣扎,但是相比《黑天鹅》只能说小巫见大巫。但同样不能否认这是一部难得的精品,无论从内容还是形式,更不要说其中直指好莱坞的那份锋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