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茶学普洱

2015-08-29 21:27杨凯
普洱 2015年3期
关键词:勐海茶厂硬币

杨凯

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到19世纪中叶以前,中国的茶叶出口一直是世界第一。1886年更达到历史最高点,年出口茶叶1,341,020公担(每公担100公斤)。然而,国人一直将茶“视为农村副产,从未认作专业,努力经营,以致栽培制造运销各端,墨守成规,不加改进。”1826年,英国人在印度发现了野生大叶种茶,间接证明当地适宜种茶。他们进而在广东引进技师,在云南偷运茶种,在阿萨姆、大吉岭地区大量栽培,随后又用本地茶嫁接中国茶,培育出更适合当地气候的品种,并制作出高品质红茶。随后,锡兰(斯里兰卡)也开始大量种植和生产茶叶。印度、锡兰的茶无论从种植、采制到包装都采用很多现代技术和机器,规模化生产,产品汤水厚重,品质优良,质量稳定。与此同时,日本、台湾、爪哇等地也加入茶叶生产和出口队伍。反观国内,茶叶仍是一家一户的小生产,纯手工,品质很难形成大规模出口所要求的根据不同级别划一标准的要求。加上个别商人给茶叶染色、搀假作伪,丧失了国际信誉,致使华茶外销一落千丈。1920年,茶叶出口降至185,012公担。

1937年,在一些有识之士,如吴觉农等人的努力下,由南京政府全国经济委员会牵头的中国茶叶公司成立。公司聚集了当时茶叶界的各路英才,如清政府时代的陆潆,江西的葛敬应、浙江的庄晚芳、四川葛林中、吴国光以及冯绍裘、范和钧、陈兴琰等,冀望打造一条茶业界的巨型航母,从茶树品种资源、生产、制作、销售、出口管理全方位进行改进,以期增强国茶在世界之地位。吴觉农先生尽管是提议人,并在茶叶界有着较高的声望,但由于他在作祁门茶厂厂长时,进行乡村改革实践,发展茶叶合作社,进行省际间联合运输,抢了私商、茶栈的生意,同时又因为在上海商检局做茶叶出口检验工作时坚持原则,得罪了很多大茶商,在新成立的中国茶叶公司里,他只得到一个襄理和总技师的位子,总经理则给了孔祥熙的同学、留美博士、时任经济部商业司司长的浙江人寿景伟。

这一年,由于日军占领上海,全面抗战爆发,中国茶叶公司只得迁往武汉,随后又迁往陪都重庆。原先的生产基地浙江、福建、安徽等地相继或是沦陷,或处在战区边缘,茶叶生产制造的重心被迫由东南地区转向内地。

此时的中茶公司意识到西部边区的重要性,纷纷撰文陈述意见。总经理寿景伟拟订了《开发西南计划书》;襄理吴觉农认为云南的大叶种茶是中国打破印度大叶种红茶国际市场垄断地位的重要武器;技术专员冯绍裘写了《全国茶叶管理之管见》,乌龙茶专家张天福也在稍晚些时候写了《开发西南五省茶叶案》。西南五省成了中国茶叶公司的新的目标。1938年9月,中茶公司派郑鹤春、冯绍裘来云南考察。他们首先会见了云南省经济委员会主席缪云台、建设厅厅长张西林,做了初步的讨论。认为:“自军兴以来,开发资源,为抗战建国基本工作。我国以农立国,工商幼稚,莫可讳言。此时所赖以与各邦换取器材,赖以平衡国际贸易者,厥为此少数之农产物。故目前对于茶之改良制造,增加产量,以及采用机制,期有一定标准,适合国际市场之需要,恢复固有之地位,实为不可或缓之图。云南现成后方重镇,向为产茶名区,产量丰富,品质优良,普洱茶叶,久巳驰誉海内。顾以自来限于内销,销路又只限于本省及川藏各地,农民视为副产,甚至树老叶衰,产量日减。现在全省产茶区域除少数地带,尚能维持固有销路外,多数生产过剩,货弃于地,影响农村经济,极为重大。且自鸦片禁神以后,弃地尤多,民生益艰。补救之法,固不限于茶叶,然亦为最有效方法之一种。是以就滇省论,关于旧茶区老树之整理,新茶区之推广,以及设厂制造,另辟销路,不独增加抗战之实力,实亦救济农村之急务也。爰经商决,先就滇省交通较便,产量较丰,易于入手各茶区,从事实地考究,以便规划进行。

10月上旬,他们拟订了考察计划,初步打算“取道滇越铁路,转个(个旧)碧(碧色寨)铁路至石屏,经元江、墨江、宁洱(今普洱)思茅、南峤(今勐海)、车里(今景洪)、佛海(今勐海)、绕道镇越(易武)、江城,再出宁洱至澜沧、景谷、景东、双江、缅宁(今临沧)、顺宁(今凤庆)、昌宁、保山、大理,循滇缅公路返省。”这条路线基本上涵盖了当时云南所有的大叶茶产地。由于这一路线大多数地方只有马道,没有公路,交通不便,他们最终由建设厅张服真处长陪同完成了一个缩水的考察,由大理到凤庆、昌宁、保山等地,一边了解社风民情,一边调查茶叶产供销,同时采集鲜叶,制作样品。经过五十天的考察,冯绍裘在顺宁(今凤庆)按照内地茶叶制法,制作了一批茶叶,他们初步认为滇西茶叶品质优良,如能改良粗放的制法,前途发展大有希望。对于这一结果中国茶叶公司总经理寿景伟非常兴奋,他与中国茶叶公司董事长卓宣谋一起飞来昆明,与云南方面商谈合作开发事宜。

寿景伟带来的计划是在顺宁(今凤庆)和佛海(今勐海)各建一座年产5000箱机制茶的实验茶厂,宜良建立实验茶场和培训基地。按预算,仅顺佛两厂的建厂投资就需要100万元左右。由于双方都不愿多出资本,最后商定首期“由富滇银行与中国茶叶公司各集资国币十五万元”,成立“云南中国茶叶贸易股份有限公司”,公司的中文名,云南在中国之前,英文名则为“The Yunnan TeaCorporation”,根本就没有“中国”的位置。公司总经理一职颇费斟酌,最后还是任命了寿景伟的妹夫,教育家、文献学家,曾任浙江第六师范、第十师范校长,之江大学、云南高等师范学校、安徽大学教授,云南元谋县、四川内江县、安徽庐江县县长,湖北、浙江、上海等省市教育厅科长、秘书主任等职务,有丰富的政界经验又对云南政治、社会、地理有较深入了解的郑鹤春为总经理。然而,郑鹤春对这个多方利益艰难平衡的公司的前景信心并不是很足,他在1939年3月与冯绍裘的通信中,对未来“以20万(第一次集资)之资本经营百万元之事业”这种资金状况表示了明确的担忧。

1938年12月“云南中国茶叶贸易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开始办公。公司董事会除中茶要员外,还包含了当时云南政治经济界的众多要人一一如建设厅长张邦翰、省经济委员会常委富滇新银行行长缪嘉铭、财政厅长陆崇仁等。公司方面的冯绍裘、范和钧也位列董事和次多数董事。公司广揽人才,1939年初,派冯绍裘赴顺宁建厂,范和钧同意出任宜良实验茶场场长。公司还商调茶叶专家方翰周、梁熹、庄晚芳,种植专家葛敬应等来滇。后中茶总公司认为“庄晚芳在福建的职务重要”,其他人也由于种种原因,没能尽数入滇。

1939年1月,公司派郑鹤春同乡曾担任过县长的周赓昌为顺宁茶厂总务主任,去顺宁建厂;2月,冯绍裘抵顺宁;3月,成立云南茶叶技术人员训练所,培养茶叶技术人员;4月,范和钧去佛海(今勐海)筹建茶厂,同月,宜良制茶所成立。

云南中国茶叶公司早期,工作的重心是外销茶,顺宁、宜良、勐海都在试制红茶,吴觉农还给范和钧一个重要任务,试制老青砖,用来和苏联交换抗战急需的军火。顺宁、佛海试制的红茶非常成功,佛海试制的老青砖也令苏联人满意,但由于运输问题,老青砖的价格无法令苏联人满意,红茶的销路也没有想象的顺畅。

1939年十月,云南中茶公司决定扩大经营范围,因地制宜,在昆明成立复兴茶厂,专门生产复兴牌沱茶和福禄寿禧四喜方茶,加入普洱茶加工领域。他们的沱茶用景谷、勐库、凤庆茶为原料,方砖用六大茶山的茶为原料。他们边调查,边生产,当年生产沱茶4.29担。

然而,云南中国茶叶公司的普洱茶之路是起伏坎坷的。他们生产的沱茶、方茶,原料、压制、包装都有一系列问题,在宜宾的价格被列在第三等级,低于永昌祥的松鹤牌、复春和的鹰球、成昌的双狮牌等名牌。驻宜宾的业务代表首先要求他们茶叶要揉紧,其次,包装不能散,除唛头外,还应该在竹篾篮筐上用布缝一个小布贴,贴上印上“中茶云南”字样。

随后,他们查找普洱茶易散的原因,却原来是范和钧在六大茶山采购的散茶,为防止茶叶太过潮湿,路上发霉,在当地又进行了烘焙。复兴茶厂给公司的报告说:“查佛海茶厂前后运来之普洱散茶,品质原属优良,复经该厂粗加筛拣,原料亦尚简净,惟以付运时用麻袋包装,柔软不耐搬运,经十数日长途马驮,整茶多被揉成碎末,损失殊重。复以该项原料,曾经该厂重为烘焙,水分过于,致压制方茶时缺乏黏性,而茶即支离易散,色泽亦复红暗,显呈枯涩,影响成品外观甚巨。为谋运输损失,保持成品色泽起见,嗣后购运是项原料,可即将原山毛茶用实篾竹篮装运,请转知该厂为荷。

顺宁茶厂在经过一年的红绿茶生产后,也开始生产传统的一百余克的小七子饼,这种小饼只在滇西北的维西一带傈傈族地区有销路。1941年,中茶公司又和蒙藏委员会的格桑家族合作,成立的康藏茶厂(下关茶厂前身)也开始加工蘑菇头紧茶。但无论是顺宁茶厂还是康藏茶厂,他们最初的工艺都不好,在丽江、中甸的价格都偏低。我们看一下1942年丽江二两重小饼茶的价格:

如果价格能够反映品质的话,上面的价格表说明中国茶叶公司早期普洱茶生产很不成功,可以学习和改进的地方太多。

为了更好地掌握原料,1941年,云南中茶公司派祁曾培(解放后调北京中茶公司工作)到勐库为顺宁茶厂(今凤庆茶厂)、复兴茶厂(后来的昆明茶厂)选购原料。下面是他的报告节选。

猛库茶收购经过

祁曾培

1.引言

曾培等此次奉派至缅宁县(今临沧)属博尚街(今临沧县博尚镇)办理猛茶(1950年以前均用此猛)收购事宜,阅时两月有余,时值盗匪猖獗,行人裹足,培等以工作刻不容缓,爰是三月二十四日随同马帮冒险前往,三十日抵达博尚,三十一日布置就绪,四月一日正式收购。兹将收购情形及经过略述梗概。

2.猛茶之经营

猛茶之经营,素乏组织,每逢春茶会前,茶贩茶号自办各项日常用品分赴产地,以易货方式零星收购,但其所购数量甚少,而一般茶户仍自行肩挑或驮运至博尚赶街出售。博尚每届春茶会时,猛茶陈列于市者,每街可达四五百担之谱,茶之价格,视茶贩茶号分庄购买力为转移;次既以云县茶价为准。茶贩茶号分庄或代办之资金,均不觉丰,全赖人力转运博云之间。故大多茶商以随买随卖为原则。茶贩茶号分庄在博收猛茶除纳茶税外,尚应纳秤捐,每百斤铜钱二百文,卖主纳铜钱三百文,共计五百文。所用之秤系老秤加二。此项秤捐充作博尚教育经费之用。

3.收购经过

①时间

本厂猛茶收购期限,四月一日开始,收至是月二十一日止,先后共五街,记费时二十一日之久。

②方式

本厂筹设,时届三载,青茶收购,又系创举。故本年收购方式,均依当地旧法办理之。由木锦春先生介绍缅宁茶商丁星程先生负责评价,复加派本厂技师祁曾培、技术助理员蒙有志两人前往协助之。历年一般茶商收购方式可分下列数种:

A.春茶会前预付定洋若干;

B.预先每驮付硬币十元,但茶户负利息四五分以上;

C.以货易茶;

D.赶街收购;

E.茶号水客茶贩均于春茶会前,至茶区放款,但茶户不付利息,且预先规定茶价,例如茶价每担规定硬币三十元,预计收购三千担,茶款共计硬币三千元,交由茶区茶贩自行收购,但茶价最高以三十元为限。茶贩每担以二十元收购,余款盖由茶贩自得,倘茶价超出规定价格,亦由茶贩负责。

本厂本年猛茶收购,系采用赶街方式收买之。

③币制

猛茶产于民族复杂之地,文化落后,纸币推行不易,尤以收购茶叶,非硬币不能办。故一般茶商进内收购猛茶,须事前设法调换硬币,以资周转灵通,或携带货物,以货易茶。

④数量

本厂收购猛茶先后五街,共收茶量记五零六六三斤八两。

⑤价格

猛茶价格,以民国二十五年为最高,春茶每担硬币(银圆)四十元,自毛尖约硬币五十元,普通茶约二十五元。在民国十五六年间,春茶约硬币二十七八元,二水谷花约十七八元,二水又低于谷花。最近一二年来,茶价受物价影响,似较二十五年又行上涨,春茶最高价在硬币四十五元至五十元之间,普通约硬币三十元,谷花约硬币十七八元至二十元上下。本年本厂收购猛茶,最高价为硬币四十七元,最低价为硬币二十六元,平均价约硬币三十四元左右。本年博商猛茶开秤最高价为硬币七十元,春中春尾普通价,仅硬币二十元至二十五元之间,但尚有大部春茶可达硬币三十二三元不等,此项价格,均视云县茶价涨落情形为转移。

⑥运输

猛茶运输方法,分驮马与肩挑两种,肩挑仅小量茶贩利用之,驮茶赖骡马驮运,费用既巨,而又迟缓,且本年猛茶极感困难者,即运输一项也。猛茶运输之难,实为发展猛茶之最大障碍也。

一九四一年七月一日

再看佛海。当时的佛海为滇茶重镇,南出缅甸可从仰光出海,交通较为方便。但云南中茶公司并没有打算生产普洱茶,他们更多地还是打算试验当地茶叶是否适合大批量、机械制作适合出口的外销茶,也就是红茶、绿茶、老青砖。经过一年多的调查生产,他们觉得有参与到普洱茶生产销售领域的必要。1940到1941年度,他们以服务社名义试制1000担藏销紧茶,向易武的同昌号订购400担普洱圆茶,并以联合运输名义向西藏运销了一万余担各茶号生产的紧茶。由于联运产品都是定制产品,收购价格比较低,因此,质量并不是很好,在藏区和缅甸只能卖二三流的价格。

1941到1942年度,范和钧收购的紧茶还没有运完,日本人就占领了缅甸。佛海茶厂大多数员工撤回内地。佛海服务社当年收购存放在缅甸待运的二千余担紧茶被炸,存在佛海的三千余担紧茶分散到加入联运的各茶庄,以减小被日机轰炸的风险。这批紧茶在1945年成了俏货,被恒盛公全部收购,高价卖给西藏。而在恒盛公收购的同时,鼎兴号的老板马鼎臣凭借和李拂一的良好的私人关系,预先调走一些优等货,也卖了好价钱。

时间到了1950年,云南换了政权。北京新成立的中国茶业公司收编了国民政府的中国茶叶公司,云南所有公营茶叶机构也在此例。含有国民党新生活运动的十二角星标志的标准商标退出了舞台,但很多离开茶叶行业的专业人员又回到了茶叶公司。

公司首先接收旧中茶位于下关的新康藏茶厂,并于是年熬制茶膏42担。

新公司早期业务中,贸易多于生产。1951年,他们收购滇西帮永昌祥、成昌和昆明同庆号三家私人茶庄沱茶500担,同时在勐海收购茶农和私人茶庄的茶叶。1951-1953年,他们整编了佛海实验茶厂和白孟愚的南糯山茶叶分厂,1951年该厂名为“中国茶业公司佛海茶厂”,1953年改名为“中国茶业公司西双版纳茶厂”。他们主要生产红茶并为公司收购紧压茶、青毛茶,未自行加工紧茶和圆茶。而下关茶厂在加工传统的紧茶、小饼茶(用宝焰牌商标)之外,也开始生产沱茶,此时他们的沱茶商标借用公司昆明茶厂的复兴牌商标。

1952年七月,公司下发通知,启用“中茶牌”商标。我们目前所见到的最早的中茶商标是和其他商标结合使用的,比如中茶复兴沱茶、中茶宝焰牌紧茶、中茶东风牌砖茶……1952年八月,公司接收原云南省矿业银行的西南茶厂,由于此时已有中茶商标和复兴商标,西南茶厂的单凤凰沱茶商标和双凤凰沱茶商标并未被公司使用。对于绿“茶”红“中”的“中茶”商标,云南公司觉得印刷太过麻烦,就搞了个全红的外包装,这种包装在1953年(一说是1954年)前后被中茶总公司派驻的祁曾培发现,为了减少浪费,包装纸没有销毁,而是用完这批包装纸后恢复绿“茶”红“中”商标。

1952年9月禁止茶农和茶庄私自向境外销售紧茶,批量的茶叶完全由中国茶叶公司控制。此时勐海私人茶庄的圆茶基本被收购,部分由中茶公司出口,部分出现在了昆明的委托商行里。这一年白孟愚在勐海曼真的总部则改建为为茶叶试验站(后改为茶叶科学研究所,其归属不断转换)。

1953年,下关茶厂发现私商德兴昌用一种新工艺生产小饼茶,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铁饼工艺,他们向私商学习,也开始在小茶饼上模仿,将压制工艺改为用铝缯直接蒸压的方式,用机器压制凹底小铁饼。1955年,小铁饼改为平底。同年,357克侨销圆茶(也就是我们后来所说的七子铁饼)也改为平底铁饼。这种改动在销售上似乎并不成功。

1954年4月,勐海茶厂开始加工紧压茶(包括七子圆茶、藏销紧茶)。这应该是勐海茶厂生产普洱茶的起始。这一年,我们也看到了下关茶厂生产圆茶的记录。

1956年2月,勐海茶厂更名为思茅专区勐海茶厂。此后,不管上级主管单位如何改变,勐海茶厂这个名字一直没有变。同年,私营茶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私营茶庄中的业务骨干都进入中茶系统,云南省的茶叶生产全部纳入中茶的体系内。

1959年,勐海茶厂开发出“勐海方茶”、“普洱方茶”、“勐海沱茶”、“勐海砖茶”等新产品。至此,我们可以说,中茶学普洱阶段彻底完成,他们从最初的主要目标是开发新茶区,生产符合现代化制茶理念的适合出口的产品(红、绿茶)的现代化企业,变为融入本地文化,除生产符合出口需要的红绿茶外,全面开发传统普洱茶,承担起维护辉煌数百年的普洱茶文化的重担。这既是一个产品的丰富过程,也是内地茶叶观念到本土茶叶观念的转化过程,更是经营理念的蜕变和升华,也是文化传承的递进与巨大担当。这种担当虽然是无意识的,却为我们今天品饮、制作、欣赏普洱茶保留下丰富的产品,使我们在讨论普洱茶文化的时候,不只是挖掘、不仅是整理,更不用从头到尾的彻底找寻,而是有一个不间断的文化传承和实物可资倚靠。

猜你喜欢
勐海茶厂硬币
华侨茶厂换新颜
Taxonomic Revision of Raorchestes menglaensis (Kou,1990) (Amphibia:Anura),with Descriptions of Two New Species from Yunnan,China
不翼而飞的硬币
勐海“南国春城”与茶
勐海甘蔗温水脱毒种苗试验研究
打造“勐海茶”品牌 做强普洱茶产业
——“勐海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启用
浅析国内茶厂的年底会计核算
莲都区初制茶厂优化改造措施探讨
硬币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