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价值体现

2015-08-29 10:50张静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15年8期
关键词:自我发展游戏幼儿

张静

【摘 要】游戏为幼儿提供了感知生活的途径,满足了他们对于新奇事物的渴望。《幼儿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幼儿在游戏过程中自我发展,蕴含着十分重要的教育因素,因此,鼓励幼儿参与游戏、组织教师运用游戏形式开展教学活动不容忽视。

【关键词】游戏;自我发展;幼儿;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5)24-0007-02

幼儿通过自身观察和探索,去感知未知世界的奇妙与新奇,然而幼儿的探索行为往往会因为年龄的关系而受到成人的约束或制止。高尔基认为,儿童应通过游戏简单、轻松地去认识周围的世界。幼儿也最喜欢游戏,爱玩是幼儿的天性,游戏是幼儿的生命,丰富多彩的游戏为幼儿搭建了无限的创意空间,为他们提供了感知生活的平台。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经历挫折,尝试解决问题,感受人际交往,累积丰富的经验,由此促进自身各项能力的全面、协调发展。在游戏中蕴藏着幼儿发展当代教育理论和教育观念的相互作用下,生成了“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这一命题。克鲁普斯卡娅说过,“儿童不仅在学业中进行学习,而且在游戏过程中也学习着组织、研究生活。”玩游戏是幼儿与生俱来的能力,他们通过游戏去认识周围的世界。游戏为幼儿提供了感知生活的途径,满足了他们对于新奇事物的渴望。因此,游戏不仅仅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也是最适宜在幼儿间开展的活动形式,是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经常使用的教育方式和方法。

陈鹤琴先生说过,“游戏是儿童的心理特征,是儿童的工作,是儿童的生命。”游戏时,在愉快而自主的活动中,幼儿的身心得到了发展,它具备了趣味性、社会性、自主性和操作性等特点。由于游戏来源于生活,在日常的教学和生活活动中,幼儿通过游戏开始接触社会,学习基础的生活自理能力、劳动技能和人际交往。同时,教师通过组织自主性角色游戏、学习性区域游戏,以及音乐游戏、智力游戏等游戏活动,帮助幼儿拓展视野,积累和丰富幼儿的知识存储量,促进幼儿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的发展。《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由此,教师应当从教育教学内容出发,选择并运用适宜的游戏方式组织教育教学活动,鼓励幼儿在游戏中发挥自主性,使其身心得以充分发展。那么,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应当如何充分发挥游戏的作用呢?

一、珍视游戏的独特价值,灵活运用游戏形式开展活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幼儿获得自我发展,蕴含着十分重要的教育因素及教育方法。因此,游戏在幼儿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教育价值。笔者相信,大多数幼儿教师在实际的教育工作中都会有这样的发现:在游戏中,幼儿的认知、记忆、兴趣、积极性等方面都处于较好的状态,能够较快地掌握和了解某一知识或技能。为何幼儿在游戏的愉快氛围中会有如此表现呢?原因之一是在自由、轻松、欢快的游戏中,充分调动了幼儿的思维,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自主性和想象力;原因之二是由于年龄尚小的幼儿缺乏社会性,在融入成人所设定和组成的社会环境的过程中,无法达到成人所预想的情感和智慧上的发展高度,然而幼儿在游戏中所得到的满足是根据自己的意愿出发,在快乐游戏的同时自愿、乐意地充分调动自身的感官,以达到全面发展。

作为一名参加工作三年的教师来说,有效地组织教学活动是最基本的要求和首要任务。笔者在小班教学过程中,发现大部分在活动开始部分能够集中注意力投入到活动中,但随着活动的继续开展和时间的推移,有部分幼儿的注意力明显转移,并不关注活动内容。当发现这一情况时,笔者通过语言、眼神等方式提醒幼儿集中注意力,虽然在这样的提醒下稍有成效,但是个别幼儿随时有分散注意力的可能性。例如,小班语言活动“虫儿飞”中,在引导幼儿学念“虫儿飞”的环节时,有部分幼儿明显“走神”,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不高。然而,到了表演游戏的环节,幼儿一听到可以扮演角色、进行表演游戏纷纷提起兴致,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二、充分挖掘游戏蕴藏的教育契机,谋求游戏与教育的有效结合

从本质上来说,游戏和教育是两种不同形式的活动,在游戏中,游戏者根据自己的意愿组织活动,自由、不受限制;在教育活动中,由教育者系统、计划地对受教育者进行培养。相比之下,游戏参与者之间是平等、自由、自主的,而教育中的受教育者和教育者是相互影响和互动的;游戏是以游戏参与者的兴趣、意愿和喜好为基础开展的活动,而教育则是有计划的目标、重难点和内容的系统活动;游戏中游戏参与者已经拥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进行外显的活动,而在教育活动中受教育者在教育者有计划地组织下可以对未知领域进行探索。

综上所述,游戏和教育之间存在不同之处,然而看似不同的游戏和教育又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第一,游戏与教育都有着相同的终极目标。游戏时,在愉快而自主的活动中,幼儿的身心得到了发展,它具备了趣味性、社会性、自主性和操作性等特点。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经历挫折,尝试解决问题,感受人际交往,累积丰富的经验,由此促进自身各项能力的全面、协调发展。克鲁普斯卡娅说过,“儿童不仅在学业中进行学习,而且在游戏过程中也学习着组织、研究生活。”游戏是幼儿与生俱来的能力,他们通过游戏去认识周围的世界。游戏为幼儿提供了感知生活的途径,满足了他们对于新奇事物的渴望,促进了幼儿认知、情感、能力等多方面全面、和谐发展。教育是从体、智、德、美、劳等各方面进行系统的组织和计划,以求幼儿身心协调发展。第二,游戏与教育的内容来自于同种领域,在游戏过程中需要幼儿自发地探索外界,运用身体各项机能和感官创造表现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在游戏时,幼儿的身体机能、平衡能力和协调能力得以锻炼和加强,并且规则意识和同伴协作交往等也得以巩固和强化,这些都是体、智、德、美等方面的体现。正是因为如此,在组织教育活动时运用了多种游戏形式:教师通过组织自主性角色游戏、学习性区域游戏以及音乐游戏、智力游戏等游戏活动,帮助幼儿拓展视野,积累和丰富幼儿的知识存储量,促进幼儿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的发展。

三、合理认识游戏教育化和教育游戏化,实现游戏和教育的相互转化

由此可见,游戏和教育是存在内在联系的。在这样共依共存的情况之下,教师就要正确认识如何体现“游戏的教育化”和“教育的游戏化”。

1.游戏之所以教育化,是根据无限制和自由的状态下出现的放任状态而提出的,是为了充分发挥游戏的教育价值和服务作用。这就要求教师以教育目标为出发点关注游戏,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结合内容选择合适的游戏形式,充分激发幼儿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2.教育之所以游戏化,是在幼儿园教育趋于小学化的大背景下提出的,是考虑到学前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和年龄特点而生成的命题,旨在为幼儿营造轻松、愉快的活动氛围,以供自由、自主地个性发展。游戏不仅是幼儿最喜爱和欢迎的互动,也是最适宜在幼儿间开展的活动形式,是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经常使用的教育方法。教师应当根据教育教学内容出发,选择并运用适宜的游戏方式组织教育教学活动,鼓励幼儿在游戏中发挥自主性,使其身心得以充分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编辑:朱泽玲)

猜你喜欢
自我发展游戏幼儿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优秀作品欣赏
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论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的自我定位与发展
大学英语写作课与教师发展研究
“互联网 +”的新形势下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师自我发展的探讨
数独游戏
小学教师自我发展策略初探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