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

2015-08-29 04:18秦海燕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5年8期
关键词:萨克斯茉莉花流行歌曲

秦海燕

兴趣是上好音乐课的关键。新课标明确提出:“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音乐课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们必须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科学合理地设计音乐教学,将封闭的课堂延伸至课外,让音乐走出教室,走进学生的生活。

1.利用学生的表现欲激发兴趣

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学生的表现欲很强,他们渴望得到认可与赞赏。因此,我有意识地培养和调动学生的表现欲,并将其转化为学习音乐的动力。

例如,我鼓励学生演奏自己在课外学习的乐器,让全班同学欣赏。这种才艺展示受到了学生的欢迎。他们纷纷拿来笙、手风琴、萨克斯、二胡、小提琴等,在课堂上一展身手。学习《草原巡逻兵》时,杨怡同学给大家展示吹笙,并介绍什么是17孔笙;学习《同一首歌》时,张晨同学现场吹奏萨克斯,并介绍萨克斯的种类、著名萨克斯演奏家等;有些同学没有学习乐器,但也不甘落后,经常向大家一展歌喉。学生们甚至给我一个惊喜,5位同学组成了一个演唱组合,一位同学吹萨克斯,另外四人演唱。他们的组合完全是自己组织、策划和排练的,合唱、伴唱、朗诵等元素搭配得很合理。受他们启发,另外几个人成立了“豌豆剧组”,表演音乐小品等。

2.巧妙对接教材与流行元素

在教学中,我注意发挥流行歌曲的兴趣链接作用,让流行歌曲巧妙地服务于音乐课的教学。例如,欣赏英国作曲家霍尔斯特《行星组曲》第四首“木星——欢乐使者”的片段时,有的同学就开始嘀咕:“这不是和电影《画皮》的主题曲《画心》差不多吗?”学生们几乎都会唱这首流行歌曲。知道这个情况后,我采用对比聆听的方法,通过对音乐要素的解读,让学生们进一步欣赏乐曲。此外,我没有满足于简单对比,还向学生们介绍说,这是霍尔斯特1920年创作的旋律,到现在已经90多年了。就是这样一支“老曲子”,现在还被人挖掘出来创作流行歌曲,并广受欢迎,这说明经典作品具有长盛不衰的魅力,我用这种方式来鼓励学生们多听经典名曲。

在民歌欣赏的教学中,我将教材中的歌曲与少数民族流行歌手演唱的歌曲进行对比欣赏,让学生自己去查找,激发他们的兴趣。如学习朝鲜族歌曲《苹果丰收》《翁黑呀》时,我就让学生查找“阿里郎组合”;学习蒙古族歌曲《草原上》《银杯》时,我就让学生查找斯琴格日乐的歌曲;学习彝族风格歌曲《赶圩归来阿哩哩》时,我让学生查找“彝人制造”。通过对比欣赏,学生体会到了传统民歌与现代流行歌曲的相同点与不同点,了解了“万变不离其宗”的艺术创作规律以及艺术创作中的创新与发展。这样就激发了学生对音乐课外活动的兴趣,使他们始终处于主动学习的状态之中。

3.将学生优势迁移到音乐教学

六年级的贾昊楠同学真是五音不全,没有一首歌能唱出调来,只要单独唱歌就哭。针对这种情况,我专门找到他说:“你可以不唱,但是老师希望你多查找与音乐课相关的资料,开阔自己的视野。”这样,在学习《茉莉花》时,他不仅查找资料并且进行了整理和打印,从起源到茉莉花的形状、用途,到如何种植和泡茶、茉莉花音乐为什么那么流行、宋祖英在悉尼大厅演唱《茉莉花》、高音萨克斯风演奏家肯尼基和刘德华演绎经典歌曲《茉莉花》等。在他查找的资料的基础上,我下载了相应的视频和音乐,学生在学习这一单元时充满了激情和热情,这样即使是不擅长演唱的同学也同样对音乐课充满了热情和期待。这种发现学生优势并迁移到音乐教学的做法,给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究的氛围,能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调动学生思维,使学生好学音乐、乐学音乐。

只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科学设计,精心组织,启发、引导、调动学生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音乐学习完全可以成为一种快乐的体验。我们还将继续从不同层面、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使他们能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乐趣,感受音乐的魅力。

编辑 于萍

猜你喜欢
萨克斯茉莉花流行歌曲
改革开放以来流行歌曲的正能量表达
茉莉花
茉莉花
丢了两元钱的车
谈爵士萨克斯基础练习中的若干问题
公园那边有人在吹萨克斯
室内乐组曲《绢道》第二组萨克斯四重奏
《打支山歌过横排》——“流行歌曲中的中国民歌”之十五
《摘葡萄》——“流行歌曲中的中国民歌”之十四
流行歌曲——贾樟柯的银幕“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