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亮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8-0155-01
长期以来,语文课堂一直在低效甚至无效中徘徊,呈现出“慢、少、差、费”的局面,教学内容的庞杂牵扯了老师们太多的精力。老师们总担心没有传授给学生知识,总感叹课堂时间不够用,殊不知教学内容的繁多直接导致了教学成果的低效。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应该“简约而不简单”,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作为语文教师,首先要加强对文本的研读。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研读文本不是蜻蜓點水的处理教材,而是潜心会文、深入浅出,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揣摩教材的言语精妙。当然每一课时制定的目标不宜太多,巧选最佳教学切入点,起到提纲挈领,统摄全篇的作用,才能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品味文本,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牵一发而动全身”——关注文本的巧妙
入选教材的每一篇课文均有点睛之笔,它们是破解全文密码关键所在。或是一个词、一个句、一个段,或出现在题目、开头、结尾。在整体把握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抓住关键突破口,细细揣摩,就能“牵一发而动全身”,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
1.从课题切入
许多文章的题目即“题眼”,不仅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还表达出作者的情感。透过题目这扇窗口,往往能迅速聚焦全文。以全国素养大赛上高跃永老师执教的《镇定的女主人》为例,课堂伊始,高老师就指导学生读好“镇定”一词,理解镇定的意思。接着围绕“镇定”设置一系列问题,体会女主人在紧急情况下的“镇定”。之后反复诵读描写女主人镇定的句子,感悟女主人与保姆的心里活动,体会其遇事镇定的品质。这种从课题切入的方法,既能开门见山,直接抓住重点研读文本,又能突破教学重难点,还能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真可谓一举多得。
2.从关键词句切入
所谓关键词句就是在文章中起到举足轻重的词句,往往能体现出课文的主旨。在课堂上以关键词句作为切入点,将教学各个环节自然流畅地衔接起来,能较好地完成对文本的解读。如一位教师在执教《卖火柴的小女孩》时,抓住“第二天清晨,这个小女孩坐在墙角里,两腮通红,脸上带着微笑。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里冻死了。”这句话中的“微笑”一词展开教学。为什么小女孩在大年夜里悲惨地死去脸上却会带着微笑呢?透过这个疑问,学生很快就能回到文本,找到原因。原来可怜的小女孩曾经五次擦燃火柴,看到了美丽的幻像,这微笑的背后是悲伤、悲惨、悲剧,是用“笑”来反衬“悲”。除关键词外,常见的课文关键句有中心句、起始句、总结句、过渡句、矛盾句等。在关键词句的引导下,学生更易于整体把握文本,阅读思考,感悟作品蕴藏的思想内涵。
3.从人物切入
在小学课本中记叙文占了很大的比重,以人物形象切入教学,通过分析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可以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质,适合于许多以人物描写为中心的记叙文。如:《地震中的父与子》以主要人物父亲为切入点,以“从哪看出这是一位了不起的父亲”为题穿针引线,将教学的主体内容有机地串联在一起。通过父亲动作、外貌、神情浓墨重彩的描写,联系生活、创设情境感受父亲是多么了不起。再展开想象父亲和消防队长、警察的对话进一步感受父亲的艰辛和伟大。这种人物切入法,易于让学生通过人物形象的分析,理解人物的精神,从而理解课文主题。
二、“举一隅而反三隅”——揣摩语言之秘妙
语文课堂须姓“语”,不能轻视语言训练,要让学生在文本的学习中“得意、得言、得法”,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我校一位教师在执教《三个儿子》时,就巧妙地关注到语言文字的应用。在学习三个妈妈分别是如何评价自己的孩子时,引导学生把课文中的语句换成“一个妈妈说她的儿子……,一个妈妈说她的儿子……,另一个妈妈说她的儿子……”这样的句式进行说话。并总结出在描述不同的人或事时可以用上“一个……一个……另一个”的句式。当学习了妈妈拎着水桶走来三个儿子分别是怎样的表现之后,继续巩固句式,内化语言,鼓励孩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这个句式。接着运用句式复述课文,最后出示图画,练习句式描述画面上的内容。句式训练“一个……一个……另一个”巧妙地融入课文学习中,循序渐进、模仿迁移,有效地提高了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三、“窥一斑而见全豹”——体悟体裁之精妙
新课标在学段目标与内容中提到“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从中我们不难体会到在教学中可以根据不同文章的不同特点作为切入点来设计阅读教学。如诗歌教学追求意境,要带领学生入情入境地读,边读边想,浮现画面,领悟诗歌意境之美。何捷老师执教的《匆匆》一课,就淋漓尽致地体现了散文的特点,让我们懂得了散文应“怎么教”。上课初何老师就开门见山告诉学生学习散文的方法是倾听、对话、思考,很好地把握了文体特点进行教学。在学生倾听名家范读,通过思考初步感受散文之后,与学生交流,从词、句、段引导学生理解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接着以一段为例,自主探究,积极对话,进一步感受散文特点。最后学法迁移,自主品读。从体裁切入,特别有利于学生掌握不同体裁的文章特点,如小说的三要素,议论文的论点、论据等。
综上所述,一个巧妙的切入点是打开阅读课堂之门的金钥匙,但切入点的选择是灵活的,多变的,切不可生搬硬套。教师要反复研读文本,找寻到适合文本特点,适合学生,适合自己的切入点,这样才能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