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飞飞 牟晓丽
【摘要】语文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人文精神、充满智慧的学科。在新的课程改革中,创设鲜活的语文高效课堂,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让自己的语文教学充满智慧的光忙。
【关键词】高效课堂 “新” “异” “活” “广”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8-0125-02
语文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人文精神、充满智慧的学科。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语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励。作为立足三尺讲台的教师,即要当好演员,更要当好导演;既要具备一定的知识积淀,更要具备完美的教学艺术底蕴。在新的课程改革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教师关注的热点;讨论、交流、探究等学习方式已成为课堂的主流,但常常发现课堂上的一些讨论、合作等方式还流于形式,表面上看去似乎非常热闹,有学习气氛,实际上学生收获很少,偶尔还有学生在教师的指挥下被动地、机械地讨论、交流。那么,如何创设鲜活的语文高效课堂,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让自己的语文教学充满智慧的光忙呢?
一、引发求“新”
兴趣是求知的向导,是学好语文的重要心理品质之一。所谓“强扭的瓜不甜”,学生在逼迫的状态下被动的学习,学习的效果必定是事半功倍,反之,学生在有了学习的兴趣,才会产生学习的欲望,才能自觉地花时间、下功夫、动脑筋、积极主动地学习,所以,在导入新课时,一定让学生一上课就能置身于一种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在不知不觉中学语文。
如教学《荷叶圆圆》时,以口语交际的形式导入。教师用一段谈话和视频将学生领入了课文的意境之中:
教师:莺歌燕舞、百花齐放的春天刚刚过去,快乐的夏天又笑吟吟地向我们走来了。你们看:樱桃红了,荷花露出了花骨朵,知了在树上唱起了歌,正是出去郊游的好时候。走吧!让我们一起去寻找夏天!(播放美丽的荷塘、荷叶、荷花视频。)
学生:我找到了,荷叶绿绿的,圆圆的像个大圆盘。
学生:我找到了,荷花雪白雪白的,像穿着公主裙。
学生:我还找到了粉红荷花,漂亮极了!(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画简笔画。)
这一段课题的揭示通过观看视频说话,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了学生对荷叶的认识水平,幷让学生在交流中获得了更多的关于荷叶的信息。当然我们根据不同的课题,不同的题材,要设计不同的导入新课的方式,做到在引发中求“新”,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的学习之门。
二、探究出“异”
在教学中,阅读对语言意义,语言情感,语言技巧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与他们的生活经历,知识积累,认识能力,理解水平等有关。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大胆交流,各抒己见。在探究中,教师要穿针引线,巧妙点拨,以促进学生在激烈的争辩中,在思维的碰撞中,得到语言的升华和灵性的开发。
如《将相和》是战国时期的故事,由三个小故事组成,即“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结尾写廉颇脱下战袍,背上荆条亲自上门请罪,蔺相如连忙出来热情迎接,学习这句话时,教师向学生提问,谁能想象一下,他们互相都说了什么呢?学生思维活跃,争相发言,通过这一扩展想象,学生对廉颇,蔺相如的形象特点有了充分的认识,真正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的张扬。
三、品文显“活”
语文教材中的许多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其语境描述的美妙,语言运用的精妙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内容,而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的有限,课文中的精彩之处没有可能引导学生一一感悟。为了使这些精彩之处,给学生留下整体印象,我们必须在阅读中抓住重点,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反复诵读,在读中感悟,在品中理解,升华認识,填补空白。
如《亡羊补牢》这一寓言故事,可谓是“家喻户晓”,学生学后却不以为然,便一笑置之了。其实,教学不该就此完结的,我试着让学生按自己的意愿改编这个故事。当学生在课堂上侃侃而谈,直抒胸臆的时候,作为倾听者,我仿佛看到了将来商海和学术界将涌现一批叱咤风云的人物,学习语文所带来的开阔与豪迈热情在我和学生之间流动。
吕淑湘先生说过:“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堂教活了。如果说一种教学方法是把钥匙,那么在各种教学方法上还有一把总钥匙,它的名字叫‘活。”
四、拓展重“广”
新课标指出:“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是相等的。”在课改实践中,我们把语文的触角伸向了广阔的天地。
重视拓展延伸。如教学《狼和小羊》一课时,教师提出“小羊如果不用讲道理的办法,你能替它想出别的办法吗?”学生争相发言,想出许多对付恶狼的办法,构成新的童话故事。
重视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如在口语交际中,适当的教给学生调查,观察的方法,组织学生走进生活,寻找大自然奥秘。
重视学科的整合。如学习《雪地里的小画家》时,让学生在课上动手画一画各种各样的动物脚印或爪印;唱一唱美妙动听的歌曲《雪地里的小画家》;读一读,写一写文静的小诗。这样的整合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途径获得了知识,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和谐的氛围中,快乐的学习。
总之,只有让学生在课堂上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多读,多思,多问,多写,实现耳,眼,口,手,脑“全频道”吸收,“多功能”协调,“立体式”渗透,才能使课堂教学效率明显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