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程序设计类课程考核模式改革研究

2015-08-29 21:01刘奕
课程教育研究·下 2015年8期
关键词:课程考核程序设计高职

刘奕

【摘要】程序设计类课程作为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在注重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强调通过实践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实践能力。本文针对当前高职程序设计类课程考核模式落后于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改革的现象,分析了该类课程考核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从考核的形式、内容及评分标准三个方面,提出了考核模式改革的若干思路。

【关键词】高职 程序设计 课程考核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8-0057-02

引言

考核是评价被考核人是否完成某项任务或者达到获取某种证书所要求的能力和技能的一种方法,考核方式直接决定被考核者的学习动机和内容。

课程考核要服务于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考核模式必须随着所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调整而进行改革和完善。随着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课程体系的重构,程序设计类课程内容已侧重于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但综观各高职院校,学生学习该类课程平时懒散,考前围绕所谓的重点死记硬背,学习的效果由期末考试成绩决定,这种重知识、轻能力,重记忆、轻创新,重理论、轻操作的考核模式,忽视了该类课程的强实践性、教学过程的监督以及学生自身专业技能的养成,导致学生分数与能力之间存在差距,与教学的质量之间存在鸿沟,完全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如何改进考核模式使得成绩和能力保持正比关系,获得高质量的专业人才,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高职程序设计类课程考核模式存在的问题

程序设计类课程主要学习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通常包括C、C++、C#、Java等语言[3]。它们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信息工程等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一般在低年级开始學习,学习效果直接影响后续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已有很多教师对该类课程进行了教学方面的研究与实践,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但考核方式明显滞后于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严重影响了专业人才的质量。

1.教师思想陈旧,忽视了考核模式改革

随着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课程体系重构,程序设计类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很多教师没有认识到课程考核对于学生学习的积极引导作用,忽视了课程考核模式的改革。仍然采用陈旧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不能根据程序类设计课程的特点、学生的差异、专业的要求对考核进行科学化、合理化、多元化的设计。

2.考核形式单调,忽视了程序设计类课程的特点

目前程序类设计课程多采用案例教学、项目化或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法,但部分老师仍然采用传统的笔试来考核学生,命题依据则是自己上课的内容;也有部分老师采用机试来进行考核,给学生提供案例样本,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模仿案例进行操作。这些笔试、机试都忽视了程序类课程的强实践性,很难实现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价。

3.考核内容单一,忽视了学生综合技能的养成

“知识本位”观念根深蒂固,考核存在“重知识、轻能力;重记忆、轻创新;重理论、轻操作”的现象,很多教师的考试内容仍以上课教授的知识点为主,并未涉及对学生综合技能的考查,因此学生的精力集中在对课本知识点的记忆上,忽视了自身综合技能的养成,这又与高职教育的目标“培养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背道而驰。

4.考核评价方式单一,忽视了过程监督及学生学习态度

现在部分高职院校的该类课程仍然采用平时和期末考试成绩的分数进行加权计算得出最终成绩的评价方式,往往平时成绩所占比重较低,因此出现了大量学生“考前抱佛脚”的现象,日常学习带有盲目性,无法控制学习效果。

这样依赖于“一次性”考试成绩的手段,过分强调了结果性评价,忽视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监督,无法体现职业教育以能力培养为主的特色。容易让学生养成在考前临时突击的不良习惯从而忽视了平时的技能训练与知识积累。

二、高职程序设计类课程考核模式改革思路

1.根据课程特点确定多元化的考核形式

各种程序设计语言的基本语法具有相似性,因此程序设计的思想是课程的核心,而编程思想的形成以及编程技能的提升,需要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摸索和体会,是一个日积月累的磨合过程,要确保对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进行全方位的评价,我们应根据课程特点,教学内容及方法,确定多元化的考核形式。

(1)理论考试

采用开卷或者闭卷的形式,作为其他考核形式的有力辅助,对课程的部分基础理论知识进行考核。可以在整个学习过程结束后统一进行。

(2)平时态度

平时态度主要由出勤率和课堂表现两部分构成。出勤率反应的是每位学生每次课迟到、早退、请假和无故缺课的情况。课堂表现是记录学生上课的正负面行为,反应学生学习的态度,比如主动回答问题、提问题、提出创意等正面行为可以进行加分,上课吃东西、睡觉、聊天、玩游戏、玩手机等负面行为可进行减分,它包含的内容比较多,教师可根据授课的具体情况而定。

(3)过程技能

过程技能主要记录学生完成各类项目的过程,对学生的知识、技能和素质进行综合考核。包括课堂项目、作业库项目和综合项目三个部分。

● 课堂项目

以个人为单位,反应每次课上教师随堂布置的小项目以及拓展项目的完成情况。考核学生每个基本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以学生完成情况为给分依据。

● 作业库项目

由两部分组成,一个是每次课后教师布置的项目完成情况;二个是课后以组(3人)为单位自主出一道题目附答案作为作业库里的项目,为其他组同学的新增作业。考核学生对基本知识点的灵活应用情况,并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以学生完成项目和出题实际情况为给分依据。

● 综合项目

以组为单位,合作完成一个综合项目开发,并撰写项目实施方案,制作项目ppt,进行项目答辩。考核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情况,考核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工程化、系统化、模块化的编程思维习惯等职业素质,考核学生专业技术文档及ppt的撰写能力。以每组项目完成情况及学生合作情况为给分依据。

2.据课程目标确定综合化的考核内容

该类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程序设计基本思想、技能及逻辑思维能力,因此考核内容既不再是传统的一些理论知识,也不再是教师上课所讲的简单案例模型,而应对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职业素养、实际编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做综合的测评。

3.根据对应职业岗位确定职业化的考核评分标准

每一门该类课程都有对应的职业岗位,有明确的岗位能力要求,高职培养的应该是能满足企业不同岗位需求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因此考核评分标准应以企业对这些岗位的职业要求作为标准。按照企业对员工的要求,学生自己参与,对其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各方面的表现进行监督,做动态的、透明的、全面的评价。

三、总结

课程考核模式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在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相匹配的基础上,结合程序设计类课程自身的特点才能对高职该类课程的考核模式进行科学化、合理化的改革,从而充分发挥考核的引导作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与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社会输送更多适应企业岗位需求的高级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朱晓旭. 程序设计类课程过程性考核研究与实践[J]. 计算机教育 2014(22): 99-101

[2]韦波. 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考核模式改革研究[J]. 机械职业教育 2014(7): 45-46

[3]朱从旭, 施荣华. 提高程序设计类基础课教学实效的途径与方法[J]. 计算机教育, 2013(3): 22-25

[4]蓝雯飞, 郑波尽.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建设思路[J]. 计算机教育, 2012(6): 30-32

猜你喜欢
课程考核程序设计高职
基于Visual Studio Code的C语言程序设计实践教学探索
从细节入手,谈PLC程序设计技巧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形成性评价在高校生物技术专业课程考核中的应用策略
高职高专院校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改革探索
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的考核模式因素分析研究
财务管理本科专业课程考核与应用型人才培养问题研究
PLC梯形图程序设计技巧及应用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