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促进兵团团场职工多元增收:途径、难点与建议
——来自兵团基层大学生干部的访谈

2015-08-29 06:59胡宜挺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新疆石河子832003
新疆农垦经济 2015年12期
关键词:团场兵团职工

唐 超 胡宜挺(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新疆石河子832003)



新时期促进兵团团场职工多元增收:途径、难点与建议
——来自兵团基层大学生干部的访谈

唐超胡宜挺
(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新疆石河子832003)

新时期促进兵团团场职工多元增收,对于稳定职工队伍、建设屯城戍边新型团场以及兵团率先建成小康社会意义重大。文章通过与兵团大学生基层干部座谈的形式,发现兵团团场职工多元增收的途径主要有做优大农业、产业融合发展、创业园区建设与职工技能培训四种途径,但面临着产业结构不合理、政策效率低下、职工综合素质低、致富带头人缺少、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低等问题。因此,要促进团场职工多元增收,应在坚持促进多元增收与团场实际相结合、与提高团场职工能力素质相结合、职工自主创收与政府做好服务相结合、农业增收与非农增收相结合以及职工增收与团场基本经营制度不变相结合的原则下,通过深挖大农业优势、大力开展团场创业园区建设、加大技能培训、加快城镇化进程、培育团场致富带头人以及完善政策供给等方面促进团场职工增收。

团场职工;多元增收;基层大学生干部;兵团

一、引言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核心是收入问题,对应于兵团就是团场职工的收入问题,党的十八大确立全国2020年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兵团提出2018年率先在全国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团场职工收入无疑是衡量小康社会的重要指标,团场职工增收不仅关系到兵团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也关系到维稳戍边历史使命的完成。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新疆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时指出:“新形势下,兵团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使兵团真正成为安边固疆的稳定器、凝聚各族群众的大熔炉、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示范区。”增收致富既是团场职工群众的根本利益,也是兵团党委执行党在农村政策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目前,尽管团场职工社会保障水平相对完善,但仍然面临产业结构单一、职工综合素质较低、缺乏致富带头人等突出问题,制约了团场职工增收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影响职工收入持续增长的因素较为复杂,既有历史沉淀下来的长期因素,也有现实发展萌生的短期因素;既有宏观层面的政策因素,又有微观层面的技术因素;既存在结构性矛盾因素,又存在政策性障碍因素;既有经济组织本身的因素,又有职工自身以及其他不确定因素,这也决定了团场职工增收的困难[1]。2013年8月兵团印发了《关于促进团场职工多元增收的意见》,要求把促进团场职工增收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并提出了职工增收的具体目标,即“十二五”后三年团场农牧工家庭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4%,2015年比2010年翻一番,达到18000元,三分之一的团场超过22000元;到2020年力争实现收入与经济同步增长,团场农牧工家庭人均纯收入比2010年翻两番,达到36000元以上[2]。理论界虽然也就团场职工增收的问题和难点进行了研究,但多是从职工和兵团以及师市等视角展开的[3-6],从基层干部视角进行研究的相对较少。大学生基层干部是团场基层队伍的新鲜力量,对团场职工增收的实际情况比较熟悉,同时对上级政府政策认识深刻,在团场管理中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因此,选择大学生基层干部的视角研究团场职工多元增收问题比较有典型性。借助《新疆农垦经济》杂志和兵团干部学院的平台,通过与兵团第七期基层大学生干部培训班45名学员(其中:男性学员30名,女性学员15名;汉族学员35名,少数民族学员10名;中共党员24名;平均年龄28.4岁;研究生学历1名,本科学历28名,大专学历16名)座谈,尝试回答以下问题:兵团促进团场职工增收有哪些可供选择的途径?又存在哪些难点?如何稳步推进团场职工多元增收?

二、兵团团场职工多元增收现状

统计数据显示,2010-2014年,兵团团场职工家庭人均纯收入分别为8782元、10233元、12106元、12499元、13930元,同比分别增长14.5%、16.5%、18.3%、13.5%、11.5%,年均增长11.7%。但是与兵团GDP增速相比,近5年团场农牧工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速相对较低,农牧工家庭人均纯收入占人均生产总值比例呈下降趋势(见表1)。从农牧工家庭人均收入构成情况来看,2014年,团场职工家庭人均收入中的家庭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占比分别为52.4%、22.9%、6.1%、18.6%。其中,家庭经营性收入提高较快,近10年间占总收入的比重提高了26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收入占家庭经营性收入的比重高达90.6%,农牧工家庭实现增收对其依赖程度更高;转移性收入随着近几年养老金、社会救济、最低生活保障等社会保障政策的落实和增资幅度加大,实现平稳增长;工资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增速仍然缓慢,与兵团提出的到2015年农业承包经营收入以外的其他收入达到40%以上的目标还有较大差距。

表1 团场职工收入情况

三、兵团职工多元增收的主要途径

(一)做优大农业

生产经营性收入仍然是职工收入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农业是兵团的优势产业,挖掘农业增收潜力,既是职工增收的基础,也是职工多元增收的重要途径。通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和畜牧业,从而促进职工增收。在发展设施农业方面,部分团场通过政策引导、示范带动、规模拉动、服务推动等措施,引导职工走设施农业之路。如第六师101团先后投资1000余万元,在一连、二连、三连、四连修建了2000多个大棚,统筹做好连队规划和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配套工作;出台优惠扶持措施,鼓励职工承包大棚,并为承包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已成为101团职工经济增长的新亮点。第六师芳草湖农场投资3160万元兴建158栋食用菌温室大棚,用于生产双孢菇、金针菇等食用菌,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第十四师皮山农场建立了1000亩的玫瑰花种植基地和100多座蔬菜大棚,既解决了职工群众吃菜难的问题,同时也成为职工增收的重要途径。在发展养殖业方面,主要通过特色养殖实现职工增收,如;第五师84团通过贷款扶持和划定草场发展畜牧业,并成立了养殖合作社以此带动职工增收;第四师78团通过从青海引进牦牛发展特色养殖,在包扎墩草场建成“万头”高山牦牛特种养殖基地,极大地提高了牧民的增收渠道。

(二)产业融合发展

通过发挥现代农业的多功能性,以一二三产业融合为契机,带动职工增收。具体形式主要有通过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观光休闲农业,葡萄种植业与酿酒业融合发展酒庄产业等。如第十师184团利用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建设红色旅游基地,发展休闲农业,从而带动就业,促进职工增收;第四师70团九连通过建立合作社,种植了100亩薰衣草,与各旅行社合作,发展观光旅游业,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第八师152团通过与张裕公司合作建设张裕酒庄,生产高档葡萄酒并开展工业旅游,以此带动葡萄种植业的发展。

(三)创业园区建设

第一师各团场大力开展创业园区建设,积极引进相关企业入园,出台优惠政策,鼓励有资本、技术、经营能力的职工自主创业,引导连队职工利用农闲时间向二、三产业转移。在土地利用和集约化程度上,把团部功能区和产业功能区连成一片,园区引进农产品加工业,使种植和加工相结合;通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转移了大田劳动力,使职工从大田走出来享受城镇生活,将人、资本和资金聚集到团场,通过搭建创业平台,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如14团通过搭建创业平台,创建了1700亩的创业园,出台了贷款、土地、用电等多项配套服务措施,以此鼓励职工干部进园创业;6团通过开展创业园区建设,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进园区,并建立了用工信息服务平台,帮助职工就业。

(四)职工技能培训

采取多种措施,加大职业培训力度,提高团场职工就业能力。以促进职工多元增收为目标,多层次有针对性地对职工开展手工编织、家政服务、网上创业、城镇绿化保洁及餐饮服务等各种类型培训班,增强职工创业就业能力,提升职工的致富本领。如第七师130团和第六师102团通过举办家政月嫂、物业、手工编织等方面的培训,组织职工外出务工,增加了职工收入。

四、兵团职工多元增收的难点

(一)产业层次低,结构不合理

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农牧团场无论是产业结构还是农业内部结构,都不尽合理,突出表现在:一是部分连队种植结构单一。长期种植粮、棉、糖,土地难以轮作,土壤板结,病虫害和白色污染严重。部分师、团下达的种植计划没有给连队调整留有更多的土地空间。二是畜牧养殖业和果蔬园艺业发展不平衡。大部分团场农业内部结构不合理,种植业比重仍然高达80%,畜牧养殖业不到15%,果树园艺不到10%。三是个体、私营经济发展滞后,产业支撑弱,非农就业途径少。如第十二师三坪农场职工长期依赖农业特别是种植业,且种植业结构单一,严重制约职工增收,第一师7团主要以种植棉花为主,近年来种棉花效益不好,职工收入增长缓慢。

(二)政策不灵活,运行效率低

兵团的管理体制较难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政企职能不分,集公共行政管理方式、部队管理方式、企业管理方式为一身,这导致政策执行时过于僵硬,效率低下。例如在制定增收目标时,有的团场并不是从事农业(如建工师各团场),没有闲暇时间增收,但是也要完成多元增收目标;干部规定过严,缺乏弹性,制约了干部带头致富的积极性,成立合作社程序繁琐,不利于合作社的发展。

(二)职工综合素质偏低,难以开创增收渠道

很多团场职工文化水平低,多元增收的意识不强,经济能力有限,普遍存在市场意识薄弱、经营水平低、承包规模小和风险承受力差等问题,团场对农业承包职工主要进行以农业种植业为主的生产技能培训,多数职工都较为熟练地掌握了这些农业生产技术,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大多数职工对于从事二、三产业所需要的职业技能极度匮乏,导致劳动力总量过剩和劳动力市场结构性短缺并存,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步伐缓慢。如第六师六运湖农场职工年龄在45岁以上的占比是80%以上,文化程度大多数在初中以下,职工外出务工困难,第十四师皮山农场职工就业能力较弱,没有从事二三产业所需的技能,制约了外出就业。

(三)缺少致富带头人和龙头公司

受传统观念和风险承受能力以及兵团体制的影响,普通团场职工创业致富的积极性并不高,这就需要有致富带头人来引导,致富带头人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既有别于较大规模投资形成的龙头企业,也有别于政府的行政推动,他们植根于农村,创业于农业,成功于农业,他们对农民的示范作用大,带动效果好。致富带头人的缺少,对团场职工增收产生了不利影响,另外,团场内的相关企业规模较小,有影响力的龙头企业不多,带动作用较弱,也难以在促进职工增收方面发挥应有作用。如第一师7团虽然开展了创业园区建设,但缺少相关致富带头人,电子商务平台虽然建立,但基本没什么销路;很多团场的果品公司没有发挥应有的带头作用,电子商务等新兴业态应用缓慢,农产品卖难问题普遍存在。

(四)新型城镇化和二三产业发展缓慢

近年来团场城镇化虽然发展迅速,但质量不高,突出表现在产业支撑不够,土地环境约束力加大,城镇集聚和辐射功能不强,城镇布局分散,城镇之间相互影响带动功能弱,这些都严重制约着团场职工的多元增收,相当一部分连队干部和职工晚上到小城镇居住,白天回连务农,没有改变以种地谋生的局面。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三次产业结构,全国为9.4∶43.7∶46.9,自治区为17.6∶45.2∶37.2,兵团为29.0∶41.8∶29.2,相比之下,兵团产业结构层次不仅低于全国而且低于自治区。一产所占比重过大,高于全国19.6个百分点,高于自治区11.4个百分点。三产比重稍小,低于全国17.7个百分点,低于自治区8个百分点。作为兵团八年来快速发展的第二产业产值以年均28.5%的速度递增,但对劳动力的吸纳却平均只增长了9.1%,显然其对兵团农业劳动力没有起到足够的吸纳作用。兵团城镇分布呈北多南少的格局,有120个分布于北疆,占团场小城镇总数的69%;而与北疆面积大致相等的南疆,团场小城镇只有55个,占31%。小城镇人口大多数不足1万人,规模小,无法发挥人口集聚的功能,也不利于城镇产业的聚集和联动发展,对就业尤其是农业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形成劣势。

五、促进兵团团场职工多元增收的原则与建议

(一)基本原则

1.坚持促进多元增收与团场实际相结合。按照兵团总体目标要求,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根据各团场的区位情况,资源禀赋,产业结构制定可行的政策和增收目标,政策的制定要以发展团场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和发挥团场职工的积极性为前提,政策可以根据团场的实际情况作适当调整。

2.坚持促进多元增收与提高团场职工能力素质相结合。提高团场职工的能力和素质是实现职工多元增收的前提和保障,要紧密结合职工多元增收工作,通过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团场职工的能力和素质。

3.坚持职工自主创收与政府做好服务相结合。通过舆论宣传和政策引导,充分调动职工创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确立职工在多元增收中的主体地位;同时,政府做好服务工作,推进职能转变,实现简政放权,找准政府行为和市场功能的最佳结合点,真正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

4.坚持农业增收与非农增收相结合。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充分发挥兵团大农业优势,促进团场职工农业经营收入稳定增长。同时,积极推进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发展,大力发展二三产业,提高产业就业吸纳能力,进而在促进职工非农收入快速增长上取得突破。

5.坚持职工增收与团场基本经营制度不变相结合。兵团长期探索形成的团场基本经营制度,适应了当前兵团发展要求,承包关系近几年趋于稳定,保证了团场与职工各自利益,且有助于维稳戍边功能的发挥,因此,需要把保持团场基本经营制度的稳定性与职工增收相结合,统筹协调,理顺关系,形成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有机统一的良好格局。

(二)主要建议

1.深挖大农业优势,促进职工转移就业。在保证粮棉等主要农产品供给稳定的基础上,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走精细化、集约化、产业化的道路,向农业发展的广度和深度进军,不断开拓农业增效增收的空间,稳步提高职均承包管理的耕地面积,鼓励职工“退田进园进棚养畜”,促进职工从大田种植向畜牧业和高效设施园艺业转移就业。

2.大力开展团场创业园区建设,为职工提供更多的创业就业机会。创新自主创业组织形式,提高组织化程度,鼓励职工兴办各种类型经营实体,积极开展自主创业,大力发展自营经济,增加职工经营性收入。支持职工创办各类小微企业和专业合作社,从事农产品加工、工业配套生产、建筑施工等产业,发展商贸、餐饮、住宿、运输、租赁、家政、物业等服务业。依托自然和社会资源、军垦和民俗文化,鼓励职工发展具有区域特色、民族特色的旅游、餐饮业,按照创业相关政策给予扶持。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积极引进劳动密集性的农产品加工业,增加职工从事工业生产的机会。

3.加大职业技能培训,提高职工增收本领。团场农牧职工收入与发达地区工人的的差距,实质是知识的差距,信息的差距,教育的差距,体制的差距,归根到底是人才的差距。建立团场职工培训工作组织机构和职工培训协调机制,从职工迫切需求出发,有计划、分层次、多形式开展培训,为职工多元增收开拓多条渠道,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家政服务、机械维修、装潢、广告制作、手工艺品制作、服务礼仪等职业技能。

4.加快城镇化进程,拓宽团场职工就业空间。一要以扩展就业为突破点,逐步实现城乡户口的一体化管理。通过破除城乡分割的社会保障体制,将进城务工的团场职工子女逐渐纳入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从而为农业劳动力流动和择业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不断拓宽团场职工的就业空间和增收渠道。二要加快团场企业的制度创新和结构调整,增强对团场剩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三要实施小城镇发展战略,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从长远来看,团场职工收入持续快速增长还取决于团场城镇化的进程和水平,团场职工收入增长问题,是与城市化密切相关的问题。

5.营造宽松环境,培育团场致富带头人。首先要通过设立专项扶持基金,开展团场致富带头人培训工作,不断提高团场致富带头人队伍的内在素养和致富本领。同时,加大典型人物、典型事例的宣传报道力度,营造促进职工多元增收工作的良好环境和舆论氛围,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群众创收创业、多元增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加强组织引导,使其成为基层组织的主体。应采取各项激励措施鼓励团场职工创业,不断拓展致富带头人领域,引导他们成长为带动一片、富裕一方的营销大户、企业家和经纪人。最后,要加强领导,规范管理。严格制定培育团场致富带头人的资金管理办法和规章制度,积极引导扶持团场致富带头人发展产业,并努力整合各方面资金作为后盾支持,为团场致富带头人提供宽松的创业环境。

6.因地制宜,完善政策供给。根据团场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增收目标,增收政策的制定要以服务团场职工为原则,灵活地制定相应的保障措施,同时要积极争取国家的政策支持,落实各项保障和扶持政策。加强保障性住房、教育、卫生、人口计生、低保、救助、扶贫和社会保障等政策的实施力度,稳步扩大政策覆盖面,不断提高保障水平。全面落实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农资综合补贴、退耕还林补贴和农业保险补贴等政策。规范落实政策工作流程,加大检查力度,切实保障各项政策落实到位,提高职工转移性收入。巩固职工减负成果,加强涉农收费的监督管理,杜绝增加职工不合理负担行为。按照市场原则,健全大宗农产品订单价格机制和收入分配机制。加强农资集中招标采供和监管,降低农资采供成本,减轻职工负担,保护职工利益。

[1]王力,高继宏,汪海霞.影响兵团团场职工生产性收入增长因素的实证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8,(2):92-95.

[2]兵团党委六届十一次全委(扩大)会议.《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关于促进团场职工多元增收的意见》.

[3]马彦梅.浅谈兵团团场职工多元增收问题[J].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2014,(4):83-85.

[4]李建明.对团场职工增收问题的思考[J].新疆农垦经济,2007,(6):58-61.

[5]郑珍.论兵团问题研究——探寻团场职工增收之路[J].金融经济,2009,(6):94-95.

[6]张建江.石河子团场职工多元增收问题研究[J].新疆农垦经济,2013,(10):70-73.

[7]王福田.发挥丝绸之路经济带优势促进团场职工多元增收[J].新疆农垦经济,2014,(3):28-33.

[8]黄福江,高志刚.兵团农牧工家庭多元增收对策分析[J].新疆农垦经济,2014,(4):75-79.

[9]张丽梅.兵团边境团场农牧职工增收途经研究[J].新疆农垦经济,2011,(12):46-49.

(责任编辑:李亚利)

唐超(1990-),男,安徽宿州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农业经济理论与政策;胡宜挺(1978-),男,安徽砀山人,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农业产业组织与制度。

猜你喜欢
团场兵团职工
以职工之家为抓手 让职工享“家”温暖
职工书画
兵团记忆
兵团记忆
兵团10个团场摘掉“穷帽子”
《最美职工 职工最美》 曲谱
团场女人
团场的冬天
用兵团精神凝聚兵团人的梦
青年职工的贴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