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观视角下的时空变奏

2015-08-28 06:10杨雪张海洋
卷宗 2015年8期

杨雪 张海洋

摘 要:影片《精神病患者》看似是一部简单的悬疑电影,但往深处看却是一部直至人内心深处罪恶和欲望的影片。主要描述的是一个具有双重人格的精神病患者诺曼贝茨,在贝茨旅馆多次杀人,正好遇到捐款潜逃的玛丽安而后将其残忍杀害,影片营造了很浓厚的悬疑阴森的氛围,从影片叙事方式来看,影片的叙事视角采取希区柯克一贯的主观视角、窥视视角还有压缩时空的方式来展开。

关键词:主观视角;时空变换;悬疑

《精神病患者》这部电影的主要叙事方法是以大量的主观视点,窥探他人的隐私的视角,和时空的压缩和转换为主,对时间空间的节奏拿捏精准,为电影营造出一种悬而未决的氛围,在满足观众的窥视欲的同时,给观众以强烈的视觉冲击,电影以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为基础,既拉动了观众的悬疑之心又调动起观众对社会的思考。以悬疑的方式接露出人性对金钱,欲望的追逐和丑恶,在这样一个社会中,双重人格的精神病患者的出现也不足为奇,更引起人们对这个社会丑恶黑暗面的思考。

1 以窥视快感为代表的主观视角

影片大量运用了主观视角,在叙事角度中,电影视角问题显得非常重要,影片的各种视角的运用,受某种思想态度的支配,表达了叙事者对于事件的判断。[1]从玛丽安拿到那四万美金之后,就直接奔向家中,把那四万美金放在床上,影片先是对这笔钱进行了个特写,在玛丽安换衣服,整理东西准备走的时候,就曾三次以主观视角去看这一笔钱,这三次去看那笔钱,就暗示了玛丽安内心的激动不安,她的紧张的内心和对偷窃这件事情内心的踌躇和不安都描写的淋漓盡致,主观视角对于渲染情绪,表现人物心理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玛丽安携款潜逃失踪之后,玛丽安的姐姐莱拉和她的男朋友山姆在寻找她的过程中也来到了贝茨旅馆。并在此之前,有一个私人侦探阿波盖斯先去了贝茨旅馆去询问玛丽安的去向,诺曼贝茨并没有完全告知,于是阿波盖斯在告知莱拉之后又返回旅馆,并偷偷潜到了诺曼贝茨的家里,没想到,诺曼贝茨扮成他的母亲在楼梯上杀害了他,从阿波盖斯走上楼梯的时候,他的背景就虚化了,为后来被杀死这一事件营造出一种神秘恐怖的气氛。

阿波盖斯刚进屋的时候,看屋内的所有东西也都是以一种主观视角的方式去拍摄的,与后来莱拉再次进入屋内是一样的,对屋内的一切事物都充满着好奇和不安,以主观的视角去拍摄屋内的事物,表现出看得人的不安的内心,更加渲染了在封闭的空间内的紧张气氛。尤其是莱拉进入诺曼贝茨母亲的卧室内,她发现她的桌子上有一个相互握着的雕刻的双手,就走近去看,镜头用由远到近推拉的方式展开,走近之后,莱拉以后后边有人,就猛然向后转身,发现镜子的后边还有一扇镜子折射出自己的映象,希区柯克无疑是在此悬疑的片中再加一些恐怖的元素,而镜子是通向另一扇大门的入口,用来做悬疑的道具再合适不过。

影片最后莱拉终于找到了诺曼的母亲,兴奋之际,转过头来发现原来只是一具干瘪的尸体,并且通过灯光的明暗变化,使那具尸体不仅是形体的恐怖也给人以内心的恐怖。通过主观的视角让那尸体慢慢转过身来,并达到了电影的悬疑高潮,真相终于揭开,观众犹如变成了莱拉,莱拉在屋内看到的所有的东西也都转变成观众亲眼所见的东西,以主观镜头的方式就可以直面观众的心理,看见主人公的心理过程,从而形成悬念,表现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以窥探隐私的视角出发:精神病患者保持了导演希区柯克一贯窥探模式,对于后现代工业时代的来临,各种通讯媒体的兴起,人们对于窥探他人隐私的倾向也逐渐加强,而希区柯克电影中的窥阴癖模式在此部电影中也得以表现,而他也毫不避讳对窥阴癖的兴趣,不管在哪部电影中都多少会带有窥视的色彩,而电影《精神病患者》从电影开始,并没有直接拍电影的主人公形象,而是以俯视的角度先表现了夏季午后的凤凰城的景象,之后镜头就从一扇半开的百叶窗进入屋子里,这本身也是一种对窥探的隐喻,在室内的男女主人公,男主人公山姆起身站在开着的窗户边,玛丽安处在较暗的一面,从画面的明暗程度的对比,再加上几句简单的对白,就清楚的展现出两人尴尬的关系和处境,为以后玛丽安携款潜逃埋下伏笔。玛丽安携款潜逃到贝茨旅馆的时候,和贝茨旅馆的老板诺曼贝茨告别之后,回到屋子里,脱衣服准备洗澡的情景,被旁边屋内的诺曼从一个小洞中尽收眼底,这一视角是诺曼贝茨的主观视角,对窥视女人的满足,对想要占有她的欲望的宣泄,也是为影片后来将要发生的不幸事件做出铺垫,并将悬念抛给观众。

2 时间和空间的压缩与变换

在热奈特的叙事学研究中,认为叙事事实上是叙述者与时间进行的游戏。若斯特也认为:“只有时间得到重新的安排,叙事才存在,象照相那样没有对时间进行安排的艺术样式根本称不上叙事”,所以叙事的时间的重新安排是电影叙事的基础。[1]

在影片《精神病患者》中,对叙事时空的压缩更是精彩,特别巧妙的缩短了时间的长度和更好的利用了空间的关系。就在玛丽安携款潜逃后,被警察盯上后来去换车,之后在她开车的同时,电影出现了刚才那个二手汽车店老板和他员工的对话,表现出对玛丽安的怀疑。也出现了玛丽安的老板和他的客户卡西迪的对话,和玛丽安的姐姐莱拉的对话,发现了玛丽安并没有把钱存到银行,而是逃跑了的这个事实,这种压缩时空的叙事方式,不仅将电影的每一分钟都充分的利用起来,使得电影发展脉络更加完整,也同一时间,其他人不同的反应,与玛丽安此时正在逃跑的这件事相互映照。这种方式巧妙的推动剧情的发展,为以后莱拉找玛丽安也不会显得太过突然和没头没尾之感。

影片《精神病患者》用压缩电影时间突出紧张激烈之感。影片以浴室杀人案的快切镜头而著名,其中各种景别的运用,近景和特写镜头的使用,时间段,节奏高,从玛丽安进入浴室之后一共50个镜头,带给观众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主要是近景和特写交替使用应该有45秒,这种不到一秒钟的短镜头,给人以紧张刺激的感官刺激,一场正常的杀人案不可能只有几十秒就结束,而影片中却简单只用这短短几十秒的时间就给观众营造一种惊心动魄的感觉,可见在压缩时间的选择也是影片必不可少的环节。

时空的对比和选择也很重要。在玛丽安进入诺曼贝茨的小客厅在吃三明治,谈话的时候,而摄影的视角的变化有三次,灯光效果也有对比。第一次是拍摄的是诺曼贝茨的正面的半身,显示出两个人的关系还比较融洽,而后来的两次变动,都是倾斜的拍摄诺曼贝茨的左侧,并且在画面构图的另一侧,是诺曼贝茨做的标本,猫头鹰展翅起飞的场景。显得阴森恐怖,从对话开始时找一片人生的净土到玛丽安提议将诺曼的妈妈送到精神病院的转变,两人的内在关系也进行了改变,从诺曼对玛丽安的好感到有点反感她的意见,构图角度的变化,在改变人物的关系和渲染气氛上也有着重大的影响。

景深镜头来表现空间联系性和时间延续性。在《精神病患者》中玛丽安在携款潜逃的路上被一个警察盯上了,可能发现了玛丽安有什么不妥,就一直跟随着玛丽安,于是玛丽安就到了一个二手汽车店,准备以自己的车换一辆其他的车,以摆脱警察的跟踪,就在她和卖二手汽车的老板在商量价钱的时候,玛丽安看到了追随自己的那个警察,就在转身准备拿钱给老板的时候,电影用的是一个景深镜头,拉伸了时间的延续性和空间的关系,表现出玛丽安内心的惶恐不安,用景深镜头的延伸,来突出玛丽安和警察的内心的距离,表现出内心时空的一种联系和关系。

参考文献

[1] 彭吉象 影视美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

杨雪(1992—),女,河南省开封市人,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学生,研究方向:电影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