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列宁“事实上的民族平等”观及在中国的实践

2015-08-28 05:09李冰冰
卷宗 2015年8期

李冰冰

摘 要:平等:政治社会或经济地位处于同一水平,没有或否认世袭的阶级差别或专断的特权,民族生而平等,而民族平等是一般意义上平等概念的延伸,正如民族平等含义所阐释:指不同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联系的相互联系关系中,处于同等的地位具有同样的权利,而民族平等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核心,是解决民族问题和制定民族政策的重要支柱。

关键词:民族平等,事实平等, 机会均等,预科教育

民族平等是马克思解决民族问题的基石和制定民族政策的出发点,本文就列宁有关民族问题所作的“事实上的民族平等”的提法获得的启发和对现实的思想进行探讨。

1 “事实上民族平等”提出的背景

列宁论述“大民族要以对待自己的不平等来抵偿生活上实行形式的不平等”。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列宁从二个方面来阐释,一是:民族之间存在事实上的不平等,二是:如果要是达到各民族平等,大民族需要对落后民族进行帮助,列宁认为民族事实上的平等表现在两个方面,由于历史和现实各种原因,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存在差异,所谓的“大民族”由于地理位置和现实条件、生活的环境一直处于优势,而一些少数民族由于偏远地区,物质基础与东部地区存在很大的差异,还有另一方面,大民族主义思潮也会影响各民族间思想,心理上的不平等。大民族的民族优势压迫着少数民族,形成民族优势感。

在我国,对于社会主义时期各个民族间事实上,认为消除民族间事实上的不平等一般要经过两个阶段,实行民主改革和社会改造即为第一阶段。第二阶段,大力发展各民族经济文化事业,缩小这方面发展水平的差距,接近赶上先进民族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上,国家出台各项政策来促进解决民族之间事实上的不平等来实现民族间真正的平等,如:毛泽东同志多次指出在我国反对大汉族主义,也要反对地方民族主义的问题,周恩来同志也多次说过:要对历史上的汉族对少数民族的欺负“还债”“赔不是”。在1982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政治报告,明确指出了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是平等、团结、互助。并指出“进一步发展各民族之间的平等、團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1982年12月4日,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序言中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1984年的《民族区域自治法》明确规定:“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从上面可以得出:国家从制定相关政策来保证和实现“事实上的民族平等”但在民族区域自治地方不仅从政治政策的制定,还是从经济、教育、文化等多方面,多管齐下,对少数民族地区政策倾斜,接下来,从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制度政策来阐释“大民族怎样对待自身的不平等来实现各民族之间事实的不平等。

2 “事实上的民族平等”在中国的实践及问题

少数民族预科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积极倡导开办民族预科教育,《民族区域自治法》第71条中规定:国家举办民族高等学校,在高等学校举办民族班,民族预科,专门或重点招收少数民族学生,并且可以采取定向招生,定向分配的方法,从1950年起,中央人民政府批准了《筹办中央民族学院试行方案》其中规定,中央民族学院任务之一是“为国内各少数民族实行区域自治以及发展政治,文化建设培养高级和中级干部”。随着少数民族预科教育的发展,其政策也变的灵活化,层次化。1980年《关于1980年在部分重点高等学校试办少数民族班通知》指出:高考制度改革以后,一些重点高等学校对少数民族考试降低分数线录取,但存在由于学生文化水平太低,跟班上课有困难等情况,为了更好地为少数民族培育人才,决定从1980年开始,有计划,有重点地在部分重点高等学校举办民族班,至此,民族预科教育的性质,任务和培养目标发生了重大变化,民族预科教育由原来单纯的文化补习转到了为全国重点高等院校培养,输送合格大学本专科预备生方面起着特殊作用。但随着国家对少数民族各项政策的倾斜,少数民族地区人们的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预科教育本身也如“体育特长生加分政策”,少数民族地区高考加分政策受到了质疑,预科生生源地控制不严,关注群体的不平等而却忽视了个体不平等,从最初的只对招生特定贫困,偏远地区少数民族考生为主,而现实却将这一政策扩大对所有少数民族成员的优惠.这样导致一些发达地区的少数民族地区学生享有同发达地区的汉族学生一样优良的教育资源,而汉族学生却不能享受同少数民族地区的预科教育优惠政策。而那些偏远、高寒地区、山区、牧区的学生却因那些别有用心的人认为预科教育能够当做进入好大学,好专业的敲门砖,预科的门槛被人为抬高,而真正需要预科教育的人被竞争出局,原有国家办预科的初衷变味了,预科教育政策的价值也荡然无存,对此,国家必须要引起高度重视,维护民族之间事实上的平等,首先、应建立全国统一预科考核制度,严格审核生源地学生,严格控制和统一高中的生源和户籍在大城市而非贫困地区的生源,真正做到“物尽其用”,并对那些虚假者进行严惩,真正保证教育的公正、公平性。这样才能对得起大民族要对待自身的不平等来实现各民族之间事实上的平等。

3 国家对于“事实上的民族平等”提出的对策及现实思考

从上面关于少数民族预科这方面来说,不论从教育,还是经济,文化我们真正要做到应该是共同团结奋斗,不断缩小地区差距、民族地区差距真正实现少数民族地区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同样,国家在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扶持力度,帮助少数民族兄弟尽快脱贫,一些会议召开也充分说明这点。从最近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可以看出,此次会议受到了高度重视,会议指出:把握新形势下的民族问题,民族工作的特点和规律,统一思想认识,明确目标任务坚定信心,决心提高做好民族工作的能力和水平。(1)强调党的民族理论和方针政策正确性,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道路的正确性。(2)加强民族团结,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做到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坚定反对大汉族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维护民族大团结(3)加大对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实行差别化的区域政策(4)支持民族地区加快经济社会的发展,注重改善民生,促进公平(5)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优势,增强民族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加快发展服务业逐步把旅游业做成民族地区优势产业,增强民族地区自我发展能力。以上的措施反映我们党和政府千方百计地把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万众一心,不懈奋斗,这不仅是在理论上发展了列宁的“大民族以对待自己的不平等来帮助落后民族达到事实上的平等”这一重要思想,并且在实践上也充分体现。3

我国道家常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国在对少数民族加大投入扶持力度的同时,我们也要培养少数民族自身竞争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大力发展支柱产业和商品经济,让其能够自食其力,自力更生,从而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进而同心同德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

参考文献

[1]列宁.列宁论民族问题[M].北京:民族出版社,1987.

[2]王龙国.王菊香.列宁”事实上的民族平等观”[J]毕节学院学报.2006.(11)

[3]黎军.田飞达.论我国民族预科教育的发展,意义和性质[J]民族高等教育研究.2013(10)

[4]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六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

[5]青觉。马克思民族观的形成和发展[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