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施工测量放线初探

2015-08-28 04:10刘晓杰
卷宗 2015年8期
关键词:施工测量建筑工程

刘晓杰

摘 要:随着世界经济的飞跃发展,我国新型城镇化的步伐也越来越快,人们对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越来越重视,施工测量放线是保证工程质量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因此要求测量工作不仅要细致也要准确,为建筑工程施工提供安全、可靠的数据,做好工程建设的基础性工作。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测量;测量放线

1 测量放线概述

(1)定位放线依据

根据建筑设计总平面布置图确定平面控制方案和施测精度,以规划部门指定的建筑红线桩,国家高程标准桩及现场放点进行现场轴线控制网和标高控制点的引测。

(2)定位放线作业条件

施工测量作业条件管网图等资料齐备;测量仪器经校检完好齐备;施工现场已平整好,地面障碍物已清除;建筑规划红线界桩已投放,保存完好;测量员已事先熟悉建筑规划红线图和建筑总平面图,建筑物规划红线的间距符合当地城市规划要求,已算出建筑物各特征点与规划红线之间的距离尺寸并正确标注在建筑总平面图上。

2 施工测量准备

本工程采用整体控制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长方向控制短方向的原则。

(1)技术准备

根据建筑结构形式和施工场地特点进行场地考察,并结合甲方所给建筑总平面坐标点进行建筑物的初步定位,现场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专业测量工程师和测量技术人员充分熟悉图纸,并编制测量施工方案,对关键施工部位和施工难点、重点进行测量技术交底。

(2) 施工测量组织

施工现场以项目经理牵头、项目技术负责人负责组织专业测量人员组成一个专业测量组,并将相关测量人员资质进行报审。确保建筑物定位和施工过程测量控制及成果能满足设计要求,并满足施工及验收规范要求。

3 总平面控制网布设

根据总的建筑平面定位坐标图、甲方所给测量控制点,采用全站仪闭合导线二次回测法,根据提供的平面控制点及建筑总平面坐标图,放出各楼号平面定位坐标点,根据各楼号坐标点进行轴线定位、根据坐标点及轴线定位绘制总平面控制网。经业主和监理复核认可后构成整个场区总平面控制网。其控制桩点采取设置钢筋混凝土墩子,墩顶设置十字控制线,并用油漆进行标识。周围并用钢管进行围护。

4 平面测量主控制线测定

(1)地基与基础部分

利用现场总平面控制网用全站仪和50m钢卷尺采取直接设站法、投影法和主轴线法相结合方法进行主控线的测定与复核。

(2)主体结构部分

主体结构±0.00平面:利用现场总平面控制网用全站仪和50m钢卷尺采取主轴线(纵横轴线)法进行主控线的测定与复核。

主体二层以上结构:采用内控法和主轴线控制法相结合。利用现场总平面控制网用全站仪和50m钢卷尺采取二次回测法,在已浇筑成型的±0.00混凝土楼板上建立各施工区域的平面控制网,经业主和监理复核并签字认可后,作为二层以上结构平面传递内控控制点之用(用于平面和高程控制之用)。

內控基准点周围清理干净,并用模板进行适当遮盖,防止杂物或混凝土落下进行破坏。以上各结构楼层对应于低下一层的内控点处留置预留洞,便于使用垂准仪传递各轴线控制点之用。传递轴线时,用垂准仪将±0.00内控基准点投测至相应楼层,并用经纬仪(全站仪)和50m钢卷尺复核无误后,报业主和监理复核确认后,作为该楼层平面测量控制点,并进行结构梁柱的定位放线施测工作。

5 沉降观测

沉降观测必须定期准时进行,不得漏测或补测;首次沉降观测时间为首层结构施工完毕、观测点设置完成后进行。

沉降观测工作要求:沉降观测是一项较长期的系统工作,为保证观测成果的正确性,应坚持“四定”的工作原则:固定人员观测和整理成果;固定使用的水准仪及水准尺;使用固定的水准点;按规定的日期、方法和路线进行观测。

沉降观测精度要求:根据建筑物的特性和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的要求选择沉降观测精度的等级。

原始数据要真实可靠,记录计算要符合施工测量规范的规定,按照依据正确、严谨有序、步步校核、结果有效的原则进行成果整理及计算。

施测要点 建立水准控制网:根据工程的特点布局、现场的环境条件制订测量施测方案,按照图纸要求单位提供的水准控制点(或城市精密导线点),根据工程的测量施测方案和布网原则的要求建立水准控制网。确定固定的观测路线并绘制观测路线图:由场区水准控制网,依据图纸设计的沉降观测点布点图,确定沉降观测点的位置。在控制点与沉降观测点之间确定固定的观测路线,并在架设仪器站点与转点处做好标记桩,同时绘制沉降观测路线图,保证各次观测均沿统一路线。

沉降观测点的首次高程测定:首次观测的沉降观测点高程值是以后各次观测用以比较的基础,其精度要求非常高,施测时一般用N2 或N3 级精密水准仪,并且要求每个观测点首次高程应在同期观测两次后决定。

沉降观测:根据编制的工程施测方案及确定的观测周期及时进行沉降观测,观测时应遵守以下规定:

观测仪器应在成像清晰、稳定时进行;仪器离前、后视水准尺的距离要用皮尺丈量,或用视距法测量,视距一般不超过50米。前后视距应尽可能相等;前后视观测最好用同一根水准尺;前视各点观测完毕后,应回视后视点,最后应闭合于水准点上。

根据各观测周期平差计算的沉降量,列统计表,进行汇总;绘制各观测点的下沉曲线,将统计表中各观测点对应的观测周期所测得沉降量画于坐标中,并将相应的荷载值也画于坐标中,连线,得到对应于荷载值的沉降曲线;根据沉降量统计表和沉降曲线图,预测建筑物的沉降趋势;定期将建筑物的沉降情况及时的反馈到有关主管部门,正确地指导施工;

垂直度观测 在楼层结构施工过程中,在每栋建筑物的四个大角的两个方向进行垂直度观测,观测时间每层结构施工完进行一次观测;并将每次测量数据进行如实记录和存档。并及时对数据进行比较和分析。

装修前应对所有的大面的墙柱等进行一次全面的垂直度观测,可以吊垂线和采用经纬仪相配合进行,从女儿墙边或是檐口边(边轴线)吊垂线至一层结构,以测出所有外墙的垂直度偏差,作为外墙装修和变形测量的依据。

单位工程在装修结束,对建筑物的外墙垂直度再进行一次观测,本次主要以使用经纬仪为主进行观测,并刻度尺配合,测出建筑物的垂直度偏差,并将测量数据进行存档和进行数据分析。并将测量数据报送相关单位和人员。

竣工测量 竣工测量资料的整理 测量控制点的点位和数据资料(如场地红线桩、平面控制网点、主轴线点及场地永久性高程控制点);地上、地下建筑物的位置、坐标几何尺寸、高程、层数、建筑面积及开竣工日期;室外地下各种管线与构筑物;的位置、高程、管径、管材等。

6 施工測量工作的组织与管理

根据现场施工情况,配备相应的测量人员和仪器设备。必须独立验线,验线须与放线分开进行。

验线部位主要包括:定位依据规划局给的坐标点及设计图纸坐标; 场区平面控制网主轴线及其控制桩;场区高程控制网及±0.000高程线;控制网及其定位放线最佳部位场区平面控制网与建筑物定位须经平差计算评定其精度并实地验测精度,不符合要求必须重测;细部测量不低于原始测量放线精度进行验测。两者之差须小于或等于限差;为避免测量差错,测量内业计算必须经技术人员复查,复查无误后方可采用。互查方法:两人对算;相互检验;以不同方法核算;采用“多余观测法”校核。

建筑物的定位、基础开挖、结构底板、±0.000及以上,标高以及楼层放线以每四层为单位都邀请公司测量人员、工程监理、质量检查人员共同进行验线,栋号技术主管应共同参加。同时填写楼层复核记录、楼层测量放线记录、测量放线报验单,并请有关人员签字。现场成立的专业施工测量放线组,实行分级质量负责制,对于测量成果和测量过程实行平行检查和检验制度,

参考文献

[1] 石磊 . 浅谈房屋建设测量放线施工技术 [J]. 中华民居 ( 下旬刊),2013,06(06):278-279.

[2]缪建军.浅析建筑工程测绘的重要性[J].价值工程(理论研究)2012(9).

[3]袁文忠.工程建设中工程测绘所发挥的作用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13).

猜你喜欢
施工测量建筑工程
浅谈闸坝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管
浅析全站仪在公路工程施工测量中的应用
谈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虚拟演示软件系统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