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性高校宿舍文化建设探析

2015-08-28 22:03黄文曦
卷宗 2015年8期
关键词:学生宿舍宿舍学校

摘 要:高校宿舍文化建设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在大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其重要作用不容忽视,建设途径要从物质层面、制度层面、精神层面进行“三位一体”的推动,才能取得成效。

关键词:地方性高校;宿舍文化;物质环境

高校宿舍是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高校宿舍文化建设的成效直接影响到大学生学习生活习惯的养成,也直接影响到整个宿舍成员的归宿感和精神风貌。一种良好的、积极向上的宿舍氛围能形成一种强大的正能量,激励和引导宿舍成员在各个方面追求进步。而消极的宿舍氛围,不仅影响到同学之间的团结,也会影响到学习成绩,甚至影响到个别同学的心理健康。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必须将宿舍文化建设作为学生教育和管理的重要平台,通过多途径引导和激励学生重视和加强宿舍文化建设,以此带动高校学风建设,从而推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1 高校宿舍文化概念界定

要研究高校宿舍文化建设,首先要对“高校宿舍文化”的概念进行界定。根据目前学界的研究,高校宿舍文化是指在高校宿舍这个特定的环境里,宿舍管理者和宿舍成员依据客观条件,从事各种活动所形成的物质环境和文化氛围的总和。从性质可以分为两大类别,即物质环境和文化环境。按照高校宿舍文化的内部结构,又可以将这两大类文化划分为三个层面:第一层面为物质层面,即学生宿舍园区内的硬件设施、布局结构、环境卫生等方面,这是宿舍文化的基础,其建设主体以学校为主;第二层面为制度层面,即宿舍管理规章制度和日常缩影遵循的道德规范的建设和执行,这是宿舍文化的保障机制,主要依靠宿舍管理者建设实践;第三层面为精神层面,即宿舍成员在长期的生活和活动中所形成的共同的思想意识、审美观、政治信念和价值取向等,这是宿舍文化的灵魂,其建设主体由宿舍的个体成员共同构成。[1]从概念界定上可以看出,高校宿舍文化的建设应从基础设施、管理制度、内在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等方面入手,形成“三位一体”的建设思路。

2 地方性高校目前宿舍文化建设现状

2.1 硬件设施配套落后,加大了宿舍管理的难度

当前,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很多高校在宿舍硬件设施等方面加大了经费投入力度,高校学生的住宿条件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但在部分地方性本科院校,由于国家教育经费投入的限制,这些高校的宿舍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比如有的地方高校,学生住6人间宿舍或8人间宿舍,生活空间狭小,缺乏配套的设施。有的地方性院校寝室没有通热水,有点学校虽然通了热水,但学生普遍反映价格太高。因此,违规使用大功率电器的情况屡禁不止,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有的甚至酿成了火灾。配套设施的落后,给宿舍文化建设没有提供可靠保障。

2.2 宿舍管理员文化层次参差不齐

由于大多数高校宿舍管理员的岗位没有纳入学校正式编制,而且工资待遇低,这就在人员的聘用上带来难度。多数高校都是聘用的一些年龄大的离退休人员来管理宿舍,有的地方性高校由于地域限制,只能聘请学校周边的一些居民来管理宿舍。由于年龄和文化上的差距,使宿舍管理员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存在一定的障碍,以至于出现问题时,容易造成言语上的冲突,产生矛盾,进而影响到宿舍和谐氛围的构建。

2.3 对宿舍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

高校宿舍文化的建设非一朝一夕之功,而需要长期持续地开展,在高校各职能管理部门凝聚合力,只有经过长期的打造、建设,方能让宿舍文化在学生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当前,部分地方性高校的各职能部门之间没有形成有效的合力,学生工作主管部门重视宿舍文化建设,而相关的后勤等部门没有达成共识,体现在学生宿舍设备自然损坏、地板渗水等学生反映的问题不能及时得到解决,影响到学生对学校管理服务的认同,影响到宿舍文化的构建。

2.4 缺乏规范的宿舍作息制度

当前,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学生手机和网络的普及,这一客观事实对学生的自律性、自觉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多数高校晚上宿舍没有限网限电,部分自律性、自制力较差的同学通常上网或玩网络游戏到深夜,晚上的睡眠时间得不到充足保证,不但影响到宿舍其他同学的学习生活,而且让自己白天上课处于萎靡不振的精神状态。

3 地方性高校宿舍文化建设对策

3.1 加强宿舍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改善学生居住条件

地方性高校由于资金等原因,在宿舍的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上可考虑引入社会资金,和学校签订合同,共同建设,使学校、学生、社会投资三方都能从中有所收益,达到共赢的目的,但学校在这一点上要严把质量关。只有宿舍基础设施的完善了,才能为整个宿舍文化的建设提供了良好的物质环境,奠定了基础。

3.2 转变观念和思路,提供宿舍管理员的文化层次

当前高校宿舍管理员的文化参差不齐,高校人事主管部门要转变观念和思路,把宿舍管理员纳入高校教职员工编制,提高薪酬待遇,让这一工作岗位有人干、愿意干,提高了宿舍管理员的文化层次和水平,才有利于宿舍文化的开展和落实。

3.3 提高对宿舍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形成宿舍文化建设常态化机制

要加强高校宿舍文化建设,学校层面必须高度重视学生宿舍文化建设,要始终将宿舍文化建设与学风、系风建设并重,将宿舍文化建设作为学生日常教育和管理的重点。根据学校和院系情况制定相应的学生宿舍管理细则,成立以院系党总支书记为总指挥的专门宿舍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安排专门辅导员做宿舍文化建设工作,拨发专门经费用于表彰在宿舍文化建设中表现突出的宿舍和个人。

3.4 加强宿舍管理制度建设,融入学生教育管理制度体系

学校或者院系,在制定学生干部制度、優秀学生奖学金量化分加分制度、优秀学生干部评比制度、专升本量化分加分制度、入党推优选先、助学金评定等制度都与必须要与宿舍文化建设挂钩。只有这些相关与学生教育紧密相关的制度的支持,才能让学生意识到宿舍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才能让学生从被动转化为主动加入宿舍文化建设。

3.5 坚持宿舍走访,形成宿舍四级管理体系

学校或者院系要始终把学生宿舍作为教育和管理学生重要阵地和平台,要求管理和教育学生要走入宿舍、深入宿舍,形成了走访宿舍由院领导、辅导员、班主任、学生干部组成的四级管理体系。学校或者院系领导要不定期深入宿舍,關心和慰问学生,让学生在学校和宿舍能感受到家的温暖,能在学校找到一种归宿感;负责公寓的辅导员老师要经常深入学生宿舍,把了解到的学生宿舍文化建设情况做总结,以便更好的推进宿舍文化建设;班主任尽量做到每周深入本班每一个宿舍,对学生的宿舍文化建设情况进行点评,对好的宿舍多加点赞,对较差的宿舍提出要求,并进行鼓励,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心,是学生做好宿舍文化建设的最大动力。

3.6 坚持宿舍评比,形成宿舍动态激励管理机制

将优秀宿舍内务照片在校园或学校张贴板展出,同时邀请学生处等相关职能部门领导、学院领导、班主任和学生参观各方面表现突出的宿舍,有助于保持和维护好宿舍文化建设成果。坚持沟通协作,形成宿舍联动管理机制。做一线学生公寓管理工作的辅导员必须加强与宿舍管理老师,学校分管学生公寓老师以及学生干部的沟通和交流,及时了解问题宿舍,对宿舍管理做到有的放矢。

4结语

高校宿舍是学生大学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宿舍文化建设的成效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和成才有重要影响,宿舍的群体共性行为是很容易被强化的,宿舍成员的群体生活潜移默化改变个人学习、生活习惯的力量是很强大的,宿舍文化建设好的宿舍,其成员都有积极向上的学习和生活态度,宿舍成员之间的关系也很和睦,这些学生处理好了人际关系,也能更好的适应社会。例如在某地方高校的其中一个宿舍,这个宿舍曾经是该学院男生中内务做得很好,宿舍成员关系非常和睦,宿舍每个人都非常优秀,在当年毕业中,两名学生分别考上了西南大学和四川大学研究生,三名学生考取了教师编制,一名学生考上了公务员。这充分说明了一个积极向上的宿舍氛围不仅能推动校园文化建设,也是培养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途径。宿舍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基础,宿舍文化建设的成效直接影响学生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甚至人格的形成。因此,高校要重视宿舍文化建设,把宿舍营造成一种具有时代气息,成为学生健康快乐成长成才的摇篮。

参考文献

[1]崔海浪 浅论高校宿舍文化建设[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9)172.

[2]于祥成 马春波 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状况调查及对策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7)92.

作者简介

黄文曦(1982-),女,法学硕士,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学生宿舍宿舍学校
莫里永学生宿舍
——贯穿建筑的连续上升走廊
热得快炸了
吉田寮:亚洲最破的学生宿舍
学校到底是谁的
作品四
学校推介
一个都跑不掉
高职学院学生宿舍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高职学生宿舍管理的思考与建议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