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从严做好干部档案管理工作

2015-08-28 20:02陈闰
卷宗 2015年8期
关键词:管理

陈闰

摘 要:本文从干部人事档案造假的现象出发,就目前干部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并从制度建设、队伍管理和监督管理等方面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干部档案;管理;造假

2014年6月中央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从严管理干部档案的通知》,凸显了新形势下从严管理干部档案的现实紧迫性,也体现了中央坚决整治干部档案工作中的不正之风和严明组织人事纪律的决心。如何提高干部人事档案管理水平,更好地发挥人事档案的作用,为选拔、培养和管理人才提供真实可靠信息,是当前时期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重点。

1 干部人事档案造假现象

近年来,各地查处干部或干部帮助家属履历造假的案件层出不穷, 2011年江苏省如皋市检察院查实了33份假退休档案。2011年11月从广东省工商局副巡视员岗位退休的张水生,被查出任惠州市工商局人事教育科科长期间,伪造其两个儿子的学历、工作履历、干部身份等档案材料,从而为他们顺利办理了工作调动。2013年4月任太原市质量检验协会秘书长的王红英,自1991年来3次涂改出生日期,从实际的1976年3月14日最后改为1978年12月15日。这些干部人事档案造假事件严重扰乱了党的组织人事工作的严肃性、权威性,在社会上造成了极坏的影响,影响了我党选人用人质量和公信度,危害不容小觑。

2 干部档案造假原因分析

干部人事档案的造假事件逐年增加,从这一起起的档案造假案件中我们可以看到,某些人为了谋取私利,不惜铤而走险造假。为何档案造假屡禁不止,而且能成功实现,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2.1 利益诱惑

在层出不穷的人事造假案件中,造假者主要有以下几种目的:(1)为了升迁。在现行官员干部选拔过程中,年龄、学历、基层工作经历等都是影响其晋升的因素,因此“三龄二历一身份”是最易引发干部造假冲动的关键档案信息,出现了“职务越升越高,年龄越来越小、学历越填越高”的现象。(2)为了提前退休。有些企业或个人,为了达到少交养老保险或早领退休金的目的,造假办理特殊工种退休,企业不再缴纳保险费,减少了负担,职工养老金收入也有保障。在利益驱使下,双方“同心协力”改大年龄,改足工龄,以达提前退休的目的。(3)为了评定职称。有些人为了满足职称评审的条件,寻找机会涂改原始档案,有的是在原表格上涂改从事专业技术时间,出生年月等,有的将别人的学历材料、业绩材料通过涂改和技术加工变为已有。总之,造假者目的各异,内容也不尽相同,但都是为了一已私利、可观利益,弄虚作假,置法律的尊严于不顾。

2.2 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不严

《档案法》、《干部档案工作条例》以及《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对档案管理都有相应的规定,但干部档案还是能够轻易举地造假,说明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不严,存在漏洞。(1)管理制度执行不力、操作不规范。在档案借用、查阅、传递过程中,管理人员没有严格遵守档案借阅、传递、的规定,特别是面对熟人时,将有关制度弃而不顾,致使有的借阅者乘机在档案上做手脚。(2)责任心不强。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材料甄别不仔细,查档不认真,管理不尽职责。(3)监管不到位,长期以来干部档案都是以纸质文件形式存档,易于修改,监管被动,而且缺乏相应的监管机制。(4)惩戒力度不够。山西省津市有着11次简历造假记录的住建局局长薛新民,在被警告1年后被平职调整,后来在媒体曝光半个月之后,才被免职,从中可以看出追究责任很轻,惩戒力度不足。

2.3 干部人事档案管理队伍不健全

(1)综合素质偏低。许多领导对干部人事档案工作不够重视,把档案工作当作是任何人都能胜任的工作,将没有接受过专业学习、责任心强的人选配到档案工作岗位上,并保持档案队伍的稳定性。(2)管理力量薄弱。档案管理人员身兼数职或一人管理数千卷档案的现象比比皆是,精力不足、业务不熟,缺乏收集整理以及鉴别档案真伪的能力。

3 从严做好干部档案管理的几点措施和建议

要根治“干部档案造假”,必须从制度上严格把关,从思想上进行教育,从管理上进行完善,从法律上进行防范,把握各个环节,全方位从严管理干部档案,现就从严做好干部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以几点措施和建议:

1.建立健全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严格干部档案日常管理。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干部档案工作条例》等有关规定,建立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各项制度,并坚持“五不查”(即无《阅档审批表》不查、非正式党员不查、未经批准不查、涉及本人不查、亲属档案不查)、“四不借”(即未经领导批准不借、非特殊需要不借、手续不全不借、本人及亲属档案不借),“两不接”(即身份不确定不接、材料不齐不接)、“三不转”(即没有调函不转、个人带档不转、接受单位不明不转),实行专人负责、责任到人。同时建立干部档案审核长效机制,对在职干部特别是科级干部档案进行认真审核,对干部“三龄二历”按政策作出认定,同时对干部身份进行审核,使干部档案管理工作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在不断提高管档工作水平的同时,用制度约束和规范干部的行为,确保干部档案完整、准确、规范。

2.注重优配档案干部,加强档案干部队伍建设。档案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人员,要做好干部人事档案工作,必须要有强有力的档案管理人才队伍作支撑,一是要坚持标准、严把入口,选配政治可靠、作风正派、责任心强、政治素质好的中共党员从事干部档案工作;二是干部档案管理人员队伍要保持相对稳定,确保工作的连续性;三是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着力引导干部档案工作人员坚持原则、公道正派、敢于担当,坚决抵制各种不正之风,当好干部档案的“守门员”;四是要加强法律法规的学习,特别是与档案有关的法律法规,同时要加强档案管理业务培训,提高人事档案的重要性和管理要求的认识。

3.严审细甄,严把干部选拔任用考察关。一要坚持任前审核。要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和“谁管理、谁把关,谁考察、谁审核,谁签字、谁负责”原则,对拟选拔任用干部、新进干部队伍等人员的档案进行严格审核,重点审核“三龄二历一身份”等内容。发现档案涂改、材料和信息涉嫌造假的,立即查核,未核准前一律暂缓考察并停止任职、录用程序。二是严格执行干部任前公示信息。按照干部任前公示要求,干部选任部门要认真审核干部任前公示信息,尤其要注意审核干部的档案材料是否涂改造假,干部身份、政治面貌和学历学位等重要原始依据材料是否齐全,工作经历是否真实完整,干部信息认定是否符合政策规定等。发现有疑义的立即查核,未核准前不得公示。细化工作流程和责任,让干部选拔工作始终运行在阳光下。

4.加强干部队伍思想教育和党性教育,加大档案法律法规宣传力度。引导各级干部自觉讲诚信、懂规矩、守纪律,严肃对待个人档案,如实填写有关材料,确保档案信息真实准确。

5.创新干部档案管理的方法和手段,积极推进干部档案数字化。建立干部信息数据库,减少人为干预。将干部的“三龄二历一身份”、籍贯、年度考核结果、干部考察情况、干部奖惩情况等信息录入计算机管理系统,动态化管理干部信息,使信息资料的查询、监管和利用变得更快捷、准确,同时全方位掌握干部的德、能、勤、绩、廉,方便组织培养和选拔优秀干部。

6.建立健全监管机制。上级部门和领导应加强监督和检查,加强纪律约束,对参与涂改、造假的干部档案工作人员,依照有关规定追究档案对象、组织人事部门负责人和档案审核人等相关人员责任。

参考文献

[1]冯舫女 .人事档案造假的原因和对策[J].北京檔案,2011(11)

猜你喜欢
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水利建设与管理》征订启事
聆听两会
——关注自然资源管理
2020年《水利建设与管理》征稿函
运行管理
管理就是沟通
解秘眼健康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