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的句末语气词研究

2015-08-28 19:56袁琦
课外语文·下 2015年7期
关键词:雷雨分析研究

袁琦

【摘要】自1933年《雷雨》创作至今已有约79年,这部作品却始终为世人所拥戴,保持着新鲜的生命力。这归功于《雷雨》本身的新奇的情节,严谨的结构,以及它充满诗意、精致的语言。然而,目前学界对《雷雨》的研究大多倾向于文学研究,鲜少见到关于《雷雨》语气词的研究成果,关于《雷雨》句末语气词的研究更为匮乏。以《曹禺戏剧选》(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中的《雷雨》为语料,研究《雷雨》的句末语气词,从而发掘出对现代汉语语气词有利的语料,对句末语气词现有的研究进行补充和深入。

【关键词】《雷雨》; 句末语气词;分析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雷雨》中的句末语气词比较丰富。据统计,按句末语气词出现次数多少排序依次是:么(吗)、吧、的、了、啊及啊的音变、呢、来着。句末语气词粘附在句子之后,可以增强语调来表达语气。但是句末语气词更重要的作用是表达口气。《雷雨》中的句末语气词有增添或削减口气的功能。这里所说的句末语气词的“句”是指在上下文中相对完整的单句,这样一来分析句末语气词的界限就十分明晰。根据增添或削减口气来分,《雷雨》中增添口气的句末语气词是:啊及啊的音变、的、呢、啦等;削减口气的句末语气词是:么(吗)、了、吧等。

《雷雨》中的句末语气词进行分类可以将其分为两大类分别是:增添口气的句末语气词和削减口气的句末语气词。

一、增添口气的句末语气词

《雷雨》中增添口气的句末语气词是:啊及啊的音变、的、呢、啦等。如:

(一)啊及啊的音变

1.啊

(1)鲁贵:(自傲的)叫她想想,还是你爸爸混事有眼力,还是她有眼力。

(P17)鲁四凤:(轻蔑地笑)自然您有眼力啊!

(2)鲁贵:(着急)凤儿,你这孩子是什么心思?你可是我的亲生孩子。

(P21)鲁四凤:(嘲笑地)亲生的女儿也没有法子把自己卖了,替您老人家还赌债啊?

例(2)中的“啊”出现在了疑问句末尾,我们判断它是疑问句的句末语气词而不是疑问语气词是采用的去掉语气词“啊”即“零替换”的方法。去掉后我们发现例(2)的语气没有发生变化,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个“啊”在句中是增添口气的,而不表示语气。口气由原来的直率、生硬变得缓和,是增添缓和口气。

例(1)(2)中去掉“啊”口气都会变得急促、生硬,这是因为尽管父亲鲁贵在女儿心目中地位极低,但是他毕竟是父亲,所以说话口气不能太生硬,于是加上句末语气词“啊”后口气就会相对缓和。

所以经过对《雷雨》中语句的分析,我们发现,一个句子能否带“啊”,主要取决于“啊”的缓和口气的功能是否与说话人当时的心理状态和话语的语气要求相和谐。

2.啊的音变——呀

“呀”是语气词“啊”的音变,用在句末也起舒缓口气的作用。如我们将例(4)中的语气词“呀”去掉,“冲儿,说!(半晌,急促)冲儿,你为什么不说话?”虽然句子的语气没有变,但是口气变得生硬,不符合对话角色间的人物关系,加上“呀”口气就缓和许多。

(4)周繁漪:冲儿,说呀!(半晌,急促)冲儿,你为什么不说话呀?你为什么不抓着四凤问?你为什么不抓着你哥哥说话呀?……(P168)

周冲:(抬头,羔羊似地)不,不,妈!(又望望四凤,低头)只要四凤愿意,我没有一句话可说。

3.啊的音变——哪

“啊”的音变“哪”有两个来源,一是“啊”接前面一个音节的韵尾是n的,发生音变,是语气词“啊”的语音变体如例(5)中出现的“哪”;二是语气词“呢”“啊”的合音如例(6)中出现的“哪”。

(5)鲁侍萍:那个(指着有镜台的柜)是什么?(P75)鲁四凤:那也是件老东西,从前的第一个太太,就是大少爷的母亲,顶爱的东西。您看,从前的家具多笨哪。

(6)鲁四凤:你连叫我都不敢叫。(P59)周萍:所以我要离开这儿哪。

例(5)(6)如果把语气词去掉口气则会变的急促生硬,有语气词口气则较之没有缓和了许多,由此可见“啊”的音变形式赋予了舒缓口气的作用。例(5)中语气词“哪”体现了四凤和周萍之间的恋人的亲密关系;例(6)有语气词“哪”则显得讲话口气委婉比较符合当时人物的心理特征。

(二)的

(7)鲁贵:我跟你说,太太这两天的神气有点不大对的。(P29)鲁四凤:太太的神气不对有我的什么?

(8)鲁侍萍:不要紧的,——刚才我在门房听见这家里还有两位少爷?(P77)鲁四凤:嗯!妈,都很好,都很和气的。

通过以上例子,我们可以认为句中的“的”是表示对事实的确认,语气词“的”有确认口气、增添肯定的作用,句中含有语气词“的”是说话人对听话人表明其肯定态度的一种方式。例(7)中如果去掉语气词“的”语气不变,可是加上“的”后则加深了对太太这两天的脾气不大对的肯定。例(8)中鲁四凤的语气词“的”就是增加了确认、肯定的语气为了让母亲更加放心,符合鲁四凤当时的心理状态。

(三)呢

“呢”的用法有两种:一是在陈述句句末,增添不容置疑的口气,如下例(9);二是用在疑问句句末,增添探究的口气,如下例(10)。

(9)鲁四凤:(喜形于色)妈来了,在哪儿?(P64)

鲁贵:在门房,跟你哥哥刚见面,说着话呢。

(10)繁漪:(不自主地,尖酸)哦,你每天晚上回家睡!(觉得失言)老爷回家,家里没有人会伺候他,你怎么天天要回家呢?(P35)

鲁四凤:太太,不是您吩咐过,叫我回去睡么?

二、削减口气的句末语气词

《雷雨》中削减口气的句末语气词是:么(吗)、了、吧。

(一)么(吗)

反问句就是给句子增加一层否定的口气,反问句比一般的否定句有更浓的否定意味。句末用或者不用语气词“么(吗)”在口气上是有差异的。endprint

(11)鲁四凤:(惹怒)您是父亲么?父亲有跟女儿这样说话的么?(P22)

鲁贵:(恶相地)我是你的爸爸,我就要管你。我问你,前天晚上——

(12)鲁四凤:不,不,你放开我.你不知道我们已经叫你们辞了么?(P100)

周萍:(难过)凤,你——你饶恕我么?

例(11)中我们去掉句末语气词,原句变为:“(惹怒)您是父亲?父亲有跟女儿这样说话的么?”疑多于问,疑惑的口气较强,加上语气词“么”,问多于疑,疑惑的口气削减了。例(12)对话中也都含有句末语气词“么”,消减了疑惑的口气,展现了周萍这个周家的孝子兼浪子感情上的怯懦。

(二)了

(13)周繁漪:(见周朴园出,阴沉地)这么说你是一定要走了。(P144)

(14)周繁漪:冲儿,你把什么人都看得太高了。(P44)

这里的语气词“了”表示事情已经如此或表示发生了新的情况。例(13)中周繁漪那句末的“了”就是认定周萍要走这一事实的。又如例(14)中周繁漪作为周冲的母亲对自己儿子感觉是很了解的,她是认定周冲把人都看高这一事实的。

(三)吧

(15)周萍:(转头问冲)父亲没有出去吧?(P49)

“吧”可用于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句末。在我们对《雷雨》语料调查中没有发现用于感叹句的语气词“吧”。“吧”几乎不能用于感叹句,这与感叹句用来表达强烈的感情,而“吧”对此有削弱作用相冲突是有一定关系的。 经过我们的统计发现“吧”最常用于祈使句,约占56%,其次是疑问句。“吧”在疑问句句末,削减疑问口气,如例(15)若去掉语气词“吧”,原句变为“周萍

(转头问冲)父亲没有出去?”疑惑口气较重,加上“吧”消减了疑惑口气。“吧”在陈述句末有削减肯定的口气,带有商量的口气。

三、句末语气词的语用功能

一般认为,句末语气词是表达语气的,不过从语用方面来看,句末语气词还具有增添口气、削减口气、指明疑问点等语用功能。上文中,我们已经探讨了句末语气词增添口气、削减口气的功能,下面则讨论指明疑问点的功能。

(18)周冲:没有,他很寂寞的样子,我替他很难过,他到现在为什么还不结婚呢? (P46)

周繁漪:(喃喃地)谁知道呢?谁知道呢?

(19)周朴园:你以为你们那些代表们,那些领袖们都可靠吗?(P95)

例(18)周冲的问句是特指问句,周繁漪的回答则是反问句。例(19)中周朴园的“你以为你们那些代表们,那些领袖们都可靠吗?”是是非问句。这些问句在使用句末语气词时是有一定的选择性的。如例(18)中的“呢”不能换成“吗”,例(19)中的语气词“吗”就不可以换成“呢”。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可以认为,语气词“呢”和“吗”是疑问句类别的标志。

四、结语

《雷雨》对汉语语言学的研究来说,具有深远的研究价值。其语言精致则体现在剧中人物的语言不但符合人物的身份,而且作者在用词和对人物语气的处理上也根据剧情的变化以及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而变化。对《雷雨》的句末语气词进行研究,本文通过对《雷雨》中句末语气词的分类及其功能进行研究发现,《雷雨》中的句末语气词具有增添口气、削减口气以及指明疑问点三大语用上的功能。我们认为,这些发现能够帮助人们阅读以及欣赏《雷雨》,同时也能帮助读者准确把握人物性格特点,提高对文学作品的赏析能力。

(编辑:马梦杰)endprint

猜你喜欢
雷雨分析研究
雷雨天使用手机会引雷上身吗
雷雨天
《雷雨》中的“雨声”
雷雨
跨国公司中小型供应商管理改进问题研究
探析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气象灾害与病虫害方面的影响
大直径区熔硅单晶的研究与制备技术探究
新时期高校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分析研究
雷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