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综合化与高师教育创新

2015-08-28 06:06王峰娟
课程教育研究·中 2015年8期
关键词:创造精神高师师范生

王峰娟

【中图分类号】G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8-0007-01

教育工作要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高师院校担负培养中小学校高素质合格教师的重任,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在北京的人才招聘市场上,综合性大学毕业生和高师毕业生一起来抢教师饭碗,一位重点中学校长说,虽然师范生对教材、教法熟悉,但综合院校的非师范生综合能力强,科研能力强,对学科的认识较深,在创新意识,尤其在开设选修课方面优势明显。因此,在同等条件下,他会考虑录用综合院校的非师范生。可见,客观现实对高师教育提出了创新要求,尤其是目前的高考综合化对高师教育也提出了创新要求。

一、高考综合化对高师创新教学的要求

课程综合化的内涵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学科与学科之间的综合、学科与学习者之间的综合、学科与社会之间的综合。综合试卷以学科基础知识为本,主要强调学科内的综合,跨学科的综合占的比重不大。综合题难度不大,大部分学生都能做,但得分率不高,说明学生应试能力强,但交叉学科综合解题能力弱。综合考试以能力测试为主,旨在考查学生所学相关科目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调学科内的综合,跨学科综合也是依托各学科的基础知识将各种知识融会贯通。

面对高考综合化的客观需求,中学教学必须尽快改变以往过于死板的教学方式。

第一,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性和对现实社会观察分析的能力。综合能力测试将考察学生的获取信息和学习知识的能力、思维和想象能力、设计和实验能力、评价和决策能力,更加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考查,从各种现象中归纳、观察事物的能力和获取新知识、筛选信息的能力;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勇于探索。各科将继续注重从知识立意转向能力立意;强调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特别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如环境、能源、资源等与化学学科息息相关,关系到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试题将与自然、生产、生活联系起来,使命题更加贴近实际。如2000年文科综合高考的启示——主观题采用了开放式设问,答案设置多样,利于考核学生综合能力,突出培养学生的价值观、思维能力,特别是创造性思维能力。各科的命题朝向能力、素质方面发展,考查学生学科相关课程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利于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第二,办学模式和教学方式要有利于学生兴趣、爱好、特长的发挥,有利于学生创造性个性品质的发展,如联想、比较和推理等。各学科任课教师应打破各自为政的封闭状态,共同备课,知识互补,重视基础,适度发散,增强创造意识,有利于学生扬长避短,在学习中拥有更多的选择性,自立性,使学生成为一专多能的创造型、复合型人才。重视知识的整合性,也就是连接各部分功能组合为一种新的功能。中学各学科长期各自为阵,进行封闭式教学,综合考试已使这种形式不适应开放式教学的要求。变封闭型教学为多学科协同的复合型教学,要求教师仅对本学科教学有深入的了解,对相关学科知识也应有所触及。

第三,教师适当了解和掌握相关综合学科的基本常识,注重学科交叉点的综合与渗透,建立开放型的知识结构。并将综合辅导作为有效补充,引导学生把本学科知识融会贯通,形成较为系统的学科知识体系。授之以渔,引导学生创造性运用知识,提高综合能力,引导学生多向思维,提高综合能力,关键是要教会学生根据所学相关科目的综合知识,创造性地思考问题和解决各种新难问题,变学会知识为会学知识。

二、高考综合化考试与师范生素质培养

当前基础教育的改革速度非常快,师范教育不能只是消极被动地适应,而是应该密切关注和研究基础教育改革,高师生素质培养主要体现在:

1.由课程实施到课程设计,在课程掌握上体现前瞻性,推动和引导基础教育更好地发展。当前师范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滞后,教学方法、手段落后以及教材陈旧,特别是实验教学条件普遍落后,相关学科交叉、融合不够,严重制约人才培养模式,重视研究课程体系有助于高师生全面系统把握综合的知识结构系统。

2.重视高师生创新素质的培养。创新型教师是实施创新教育关键,善于吸收和应用最新教育科学成果、有独特见解、能够发现或创造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的教师。培养师范生创新精神,就是对人类积累的知识进行再发现的探索精神、摆脱传统思想方式羁绊的怀疑精神、人类探求真理执着的求实精神,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有独特、变通、流畅、敏捷的创新思维,敏锐的视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广阔的视野、综合交叉地开拓新领域的能力、吸收掌握新知与创造新知的方法和科学态度。教育创新包括教育观念创新,教育体制创新,教育结构创新,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手段创新教育方法创新和教育管理创新。创新是在前人或他人已经发现或发明的基础上,做出新发现、提出新见解、开拓新领域、解决新问题、创造新事物,或对前人、他人已有成果作出创造性的运用。学校教育要培养现代社会学生学会解决问题、学会自我思考、制订和实行计划和自我评价的素质能力。我国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曾讲过:“人的脑力劳动中最深奥的是创造。”创造就是通过对过去经验和知识进行分解与组合后,产生某种新的、独特的具有社会意义和社会价值的成果的过程。创造必须具备两项重要的心理素质:其一是创造力,包括合理的知识结构、良好的智能结构,特别是善于创造性的思维;其二是创造精神,包括创造志向、创造胆略、创造热情、进取心以及自信心、坚韧不拔的毅力等等。最新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表认为:创造能力与人的智商有关,而创造精神则与人的情商有关。在一个人的创造过程中,创造能力是创造精神的基础,创造精神是创造能力的升华。情商是指情绪智商或情绪智慧,即创造精神。创造精神是创造力的源泉,是提高创造能力的主要因素。

3.高师生教师职业素质的培养要求。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教育师范生要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高师院校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增强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形成学生宽广厚实的业务知识和终身学习的自觉性,掌握必要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学习中勇于探索创新,为新世纪我国基础教育改革造就高质量的新型复合人才。endprint

猜你喜欢
创造精神高师师范生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对高师钢琴教学模式创新问题的思考
学习行知精神,发展现代幼教
开展科技小发明活动的途径与方法
师范生MPCK发展的策略
浅析实验性动画的艺术语言表达
浅析师范生PCK知识的构建
以专业技能为核心的高师音乐教育课程改革之思
论高师复调课“微格教学”的可行性——柯达伊多声音乐教育思想指导下的高师复调课教学模式
进一步完善免费师范生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