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种介绍
金鲳鱼属硬骨鱼纲、鲈形目、鲹科、鲳鲹属,学名卵形鲳鲹,俗名黄腊鲳、金鲳。该鱼体侧扁,卵圆形,臀鳍与第二背鳍长度略相等。头侧扁,尾柄细,体披小圆鳞,不易剥落。金鲳鱼为我国南方沿海名贵海产经济鱼类之一,其鱼肉为白色、细嫩、鲜美可口。在广东、广西、福建、台湾、海南等地人工已经育苗成功,养殖技术较为成熟。
金鲳鱼是暖水性中上层鱼类,体型较大、食量大、消化快、抢饲凶猛,其生长迅速,从苗种开始养殖,4~6个月可达400~600克的上市规格。金鲳鱼耐低温的能力不强,可生存的水温为16~36℃,最适生长水温为22~28℃,当水温降至 16℃以下时,它就会停止摄食,水温低于14℃以下会死亡。金鲳鱼在咸淡水中都可生活,对盐度适应性广,在 2‰~45‰的海水中均能生存。
二、市场前景
金鲳鱼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不饱和脂肪酸以及微量元素(如硒、镁、钙、磷、铁)等多种营养成分,尤其是其中蛋白质的含量非常高,每100克鱼肉中就含15.6克蛋白质。它不仅具有降低胆固醇、补血益气、补胃益精、滑利关节的功效,而且对消化不良、脾虚泄泻、贫血、筋骨酸痛以及冠状动脉硬化等心血管疾病有预防作用,还能延缓机体衰老、预防癌症的发生。
近年来,随着金鲳鱼养殖技术的不断成熟,它逐渐走上了人们的餐桌,如常见的菜品有栗子金鲳鱼汤、糖醋金鲳鱼、茄汁金鲳鱼、清蒸金鲳鱼等。市场对金鲳鱼的需求量不断加大,而供给量远远不够,这促使其价格稳中有升。因此,养殖金鲳鱼是较具发展前景的项目之一。
三、经济效益分析
此处以广东省某金鲳鱼养殖基地一亩池塘养殖金鲳鱼的经济效益为例进行分析。池塘中放养的金鲳鱼生长到一定规模后,可适当混养少量体型较小的草鱼,一般一亩池塘可以投放体长为4~5厘米的金鲳鱼鱼苗2000尾左右,到了收获的季节,排干池水便可全部出塘。一般养殖6个月左右,规格可达到0.4公斤/尾以上,成活率按80%计算,每亩池塘金鲳鱼的产量可达640公斤以上。
1.成本投入:(1)每尾鱼的耗料量约为0.8公斤,饲料按2.5元/公斤计算,每尾鱼的饲料费为2元,则2000尾鱼的饲料成本约为4000元;(2)鱼苗市场价格按0.2~0.5元/尾,鱼苗总成本为400~1000元;(3)人工、水田、增氧设备等综合成本每亩约2000元。每亩池塘养殖金鲳鱼总成本为6400~7000元。
2.收入分析:按金鲳鱼市场价格25元/公斤计算,则一亩池塘总产值为16000元(25元/公斤×640公斤=16000元),除去养殖总成本6400~7000元,则一亩池塘养殖金鲳鱼的纯收入为9000~9600元,效益十分可观。
一般来说,重量在0.4公斤/尾以上的金鲳鱼的市场价格将更高。因此,建议养殖者可以根据金鲳鱼的生长情况和市场预测来确定开始养殖的时间、放苗的规格以及收获的时间,以期获得最大的收益。
四、注意事项
1.鱼苗的放养:养殖金鲳鱼,放养鱼苗时间一般最宜选择在每年的4月至5月,放养规格为4~5厘米。鱼苗放养前要进行消毒,杀灭病原菌及寄生虫。放养后要注意鱼苗早期的营养,壮苗,增强抗应激能力。
2.管理要点:
(1)投饵。主要有两种类型的饵料,一是鲜杂鱼;二是人工配合饲料。因为金鲳鱼嘴巴较小,所以鲜杂鱼一定要新鲜并搅碎,防止鱼骨卡住喉咙而被饿死。一般在养殖中后期,投饵量为鱼体重的 20%以上,每天投喂两次,为加快其生长速度,可加大日投饵量为鱼体重的40%左右,投喂次数增加到 3~4 次甚至 5 次,在其他时间可以根据情况适当降低投饵量。
(2)日常管理。要做到“四勤一细”,即勤观察、勤检查、勤检测和勤防病,耐心细致投饵。要经常对金鲳鱼进行巡视,做到早、中、晚至少各巡塘1次,观察金鲳鱼摄食情况,注意观察鱼群活动情况及水色、水质等情况。一般每天早、中、晚都应该测量水温、气温,每周应该测1次水体pH值,测2次透明度。每隔15~20天抽样测量金鲳鱼的体长和体重,同时检查金鲳鱼的鱼体是否有病害发生。发现金鲳鱼摄食量异常或死鱼时要查找原因,及时对症处理。
(3)水质调控。保持水位,养殖前期鱼塘逐渐加水,每天加水5~10厘米,池水透明度保持在30~40厘米,一直加到池塘水深1.5米后才开始逐渐换水,每2~3天换水20~30厘米。高温时期水位应保持2米以上,酌情增加换水量和换水次数。养殖中后期,随着投饵量的增加,池水会积累大量残渣、排泄物,这会增加有机耗氧量,此时应增加开启增氧机的次数。
(广东 林青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