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丽欣
【摘要】小学中段语文教学中,开展读赏式教学就是通过激发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以阅读赏析的方式将小学语文中的识字、写作和阅读教学充分结合,不仅可以引导小学生积极主动地配合教学,还能够提高语文课堂效率,有利于小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培养。本论文针对小学中段语文读赏式教学实验进行研究。
【关键词】小学中段语文 读赏式教学 教学实验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8-0055-01
一、小学中段语文教学中采用读赏式教学的必要性
小学中段语文教学中,要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要根据这个阶段的学生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和思維模式制定语文教学计划。在进行语文教学中,很多语文教师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小学生对于语文课文都很感兴趣,也能够轻松愉快地阅读,但是却无法获得良好的教学下效果。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学方向没有准确掌握,而导致小学方法收效甚微。虽然目前的小学语文以小学生的语文素质教育为主,但是在教学中更为注重语文基础知识教学而忽视了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忽视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课堂欠缺互动,难以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对于已经初步具备学习能力的小学中段学生而言,很难对这种单调的课堂教学方式感兴趣。
二、小学中段语文读赏式教学手段
(一)创造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情境
进入小学中段的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观察能力,且能够积累知识。以其强烈的好奇心和丰富的想象力,小学生针对自己所感兴趣的问题能够积极探索,因此而具备了思考能力。采用读赏式教学方式,可以基于小学中段学生的这些特点设计课堂教学情境,以利于小学生对于语文教学知识的吸收和理解[1]。
以小学语文四年级的教材《触摸春天》一课为了。本课的读赏式教学,就是要求小学生对本课的教学主旨有所掌握,通过感受自然的美好,身体体会课文内容。这篇课文是从盲童的角度来体会春天的,采用读赏式教学,可以避免阅读课文,读写生字教学方式的局限,引导小学生体悟到内中的深意。让小学生懂得热爱生活,在生活中寻找乐趣的同时,还要懂得珍惜生命。《触摸春天》是极具深意的课文,如果让小学生单纯地阅读,也仅仅据点与体会春天的魅力,并不会对深层次的涵义有所理解。读赏式教学的优势在于,通过阅读赏析的方式指导小学生从社会的角度理解文章内容,由此而使得小学生在阅读文章时受到强烈的感染力的同时,接受了心理健康教育,并形成思维定势。
(二)采用问题引入法引导阅读
小学中段学生具备一定的思考能力,使得他们会对于未知事物积极探索。为了能够促进小学生有效阅读,可以在读赏式教学中采用问题法,在学生阅读过程中以适当的指导,以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以讲解《维生素C 的故事》为例,语文教师将故事的梗概写在黑板上,对学生的阅读以引导。学生按照教师的思路进行阅读,就避免阅读思维偏离教学主题,且提高文章理解力,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学生阅读文章结束后,教师请学生讲一讲自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如果学生的思维过于发散,教师就可以点出黑板上所列出的文章逻辑顺序,将学生的思维拉回主题。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对课文内容也会深化理解,且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2]。
三、采用读赏式教学结果分析
小学中段语文教学中采用读赏式教学方法,主要是针对小学生的语文素养进行培养。经过学期训练之后,小学生的思维明显活跃起来,而不再拘泥与课本知识,而是提升了主观理解能力,相应地,小学生的知识面也有所扩展。这主要基于读赏式教学引导下,小学生能够针对自己所不理解的语文知识自主学习、积极探索,并在课堂上敢于与教师探讨。随着小学生对于知识的分析能力的增强,思维能力也有所提高,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有所增强。 比如,在学习《一路花香》时,针对于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学生已经不再局限于课文本身内容来回答,而是按照自己的想法说出对课文内容的感受。针对于文章内容,小学生惯有的主观偏激有所缓解,而是能够认识到“无论是好水罐,还是破水罐,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在读赏式教学方式下,学生的创新思维被激发起来,提高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能力。
结论:
综上所述,随着近些年来对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高要求,小学语文的教学目的已经不仅仅局限于读文、学字和讲故事,而是以语文教学为载体推进素质教育。采用读赏式的教学实验,可以培养学生对于课文内容加深理解。小学中段语文教学的阅读欣赏教学,通过阅读赏析的方式引导小学生从课文的角度对文字、语言以理解,激发小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从而达到学生对于知识的灵活运用、触类旁通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黄有德.浅析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中国校外教育,2011(09):31-32.
[2]马瑛.小学中段语文读赏式教学实验研究[J].时代教育,2014(03):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