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飞 刘素艳 王丽辉
(河南龙宇煤化工有限公司,河南 永城476600)
河南龙宇煤化工有限公司一期工程为年产50万吨甲醇项目,动力厂使用的是四川锅炉厂生产的3×130t/h高温、高压循环流化床锅炉,型号为CG-130/9.81-MX9,采用高温分离,锅炉采用单锅筒,自然循环,水冷高温旋风分离器,床下热烟气点火,膜式壁炉膛,前吊后支,全钢架结构,半露天布置,设计燃用煤种为无烟煤。
为保证水循环良好,锅筒分别与膜式壁炉膛,两排水冷屏,两台水冷旋风分离器组成各自独立的水循环回路,锅筒采用横向吊挂,内部装有旋流分离器,分离器顶部装有梯形波形板分离器对汽水混合物作进一步分离,整个水循环系统吊挂在锅炉顶梁上,向下自由膨胀[1]。炉膛出口布置两台水冷旋风分离器,钢管与扁钢焊接成膜式壁结构,上部为直筒,下部为锥体,在分离器的下部布置非机械式“J”型返料器,通过流化方式实现返料燃烧,返料量通过压差自动平衡,“J”型返料器通过立管、返料管与炉膛、分离器连接,并通过补偿器实现自由膨胀。
锅炉返料装置为J型结构,返料阀为高流率、低压头、小风量自平衡回灰阀,返料阀松动风采用一次冷风,将循环物料由炉膛后墙送入沸腾层,使用过程中返料装置的配风管出现弯曲变形,返料不均匀造成堵塞[2],影响锅炉的安全稳定运行,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为彻底解决此问题,对此进行技术改造,通过对返料器进行改造,彻底避免了停运事故的发生。
锅炉返料装置为技术较为落后的J型结构(图1),返料风使用的是五根φ60×5的配风管,每根配风管上焊接25个φ18×3的小口径管以便配风,呈W型反吹出形成返料流化风,将循环物料流化后送入炉膛,由于该结构形式的返料风管在运行中长期处于高温环境(返料温度为750~850℃),配风管母管端固定在浇注料内,盲板端并无任何固定措施,故该配风管容易出现弯曲变形,造成了返料风及松动风配风点少、风量集中的缺点,结合高温热灰的流动特性来讲,这种结构形式容易造成返料不畅、返料不均匀、循环灰量不稳定等情况,同时由于配风管的固定端风速较自由端高,引起固定端风压较自由端低,配风的不均匀影响返料的连续稳定,锅炉运行工况有变动时容易造成返料堵塞。
尽管前期我厂对配风管做过较多的加固和改造,但是由于配风管工作环境温度高,同样出现了弯曲变形和风管盲板脱落等现象,造成循环灰量不稳定、不连续,最终造成停炉的事故。而对于循环流化锅炉,返料系统的流畅和稳定性是保证锅炉稳定运行的根本条件。改造后的布风结构设计,能够实现运行时间长,检修方便,使回料阀的布风均匀、流化正常,避免了因配风管变形、盲板脱落等原因造成的返料连续性差和结焦等现象,保证锅炉安全、稳定、长周期、高负荷运行。
图1
改造后的返料器由布风板、风帽、风室、返料管,舌形挡板,送风管、落灰管组成(图2)。
返料箱采用可靠性最好的浅U型自锁结构,保证返料流畅及运行可靠,返料床面尺寸为1460mm×600mm,床面上共布置179个风帽,分为φ2.5mm和φ2.0mm的大、小孔两种风帽,每个风帽上开12个小孔,分两层错列布置,风帽材质为1Cr18Ni9Ti,风帽采用可更换帽头结构,如果长期运行风帽有所磨损,方便更换。在返料箱前部的返料区布置100个φ2.5mm的大孔风帽,在后部的松动区布置79个φ2.0mm的小孔风帽,风帽的布置简单合理,确保无流化死区。
返料箱舌盒材质为ZG4Cr26Ni4Mn3NRe,布置在距离床面高600mm的位置,两端支撑在返料箱的两侧墙上。
图2
返料床下的风室用隔板隔成返料风和松动风,安装时要保证其严密性。一台锅炉配置两台返料风机,一用一备,使返料顺畅、操作方便。返料风机选用风量为2 900Nm3/h,风压为30 000Pa的变频罗茨风机,风帽小孔的风速为51m/s,高于高温热灰达到气力输送的临界流速,保证满足使用要求。
返料风母管为一根φ219×5的有缝钢管,向上穿过运转层后连接4根φ108×4的管子,分别为两个返料箱的松动风和返料风,φ108×4的管子上面设置PN1.0 DN100的闸阀作运行时调节风量之用。返料风室及松动风室各设置里一根φ76×4的放灰管,上面设置PN1.0 DN65的闸阀,防止风室漏灰后影响返料风和松动风的流化。
锅炉运行时只需打开送风阀,使回灰畅通,负荷变动时,不需再次调节风量,U型阀能根据回灰量的大小自动平衡,所以现场操作极其简单。另外可通过放灰控制炉膛差压,满足燃烧要求。
对于循环流化床锅炉来讲,返料系统的流畅和稳定是锅炉稳定运行最根本的条件,改造后的返料装置结构简单可靠、运行时间长、检修方便,避免了原结构配风管受热弯曲变形、配风不合理的现象,经实践检验使用效果良好,能彻底解决返料连续性差和结焦等情况,配合合理的料腿差压、送风压力,使返料器长期安全可靠,保证锅炉长周期、高负荷运行,给电厂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
[1]赵明泉.锅炉结构与设计[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91.
[2]屈卫东,杨建华,等.循环流化床锅炉设备及运行[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