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云鹏+宋魁
摘要:随着高校扩招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高校群体性事件的爆发呈上升态势。高校学生群体性事件牵一发而动全身,不仅严重干扰正常的教学秩序,也会影响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因此,预防和减少高校学生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对保持高校乃至全社会的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从高校政治辅导员的视域出发,就如何预防和处置高校学生群体性事件进行了一些尝试性的探索。
关键词:群体性事件;辅导员;高校稳定
中图分类号:G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15)04-0050-02
高校群体性事件是指因为某种具体或者综合原因所致,在校园内部突然发生并可能迅速演变或者激化为较大规模,严重影响校内稳定和治安秩序进而危及社会安全和政治稳定的事件。当前,我国高校数量达到2200所,在校生人数达到2370多万。数据显示,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高校群体性事件呈现上升态势,维护高校稳定,控制和解决好高校学生群体性事件,关系到国家发展的大局,是维护高校和社会稳定的大事,必须给予高度的重视。
一、高校学生群体性事件的基本特征
与其他群体性事件相比,高校学生群体性事件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具体表现在如下四个方面:
1.牵涉阶层多,社会关注度高。作为培养人才的最主要场所,高校一直是社会舆论所密切关注的焦点,高校突发事件的发生广受社会重视。随着媒体信息技术的发展,高校任何形式的突发事件一旦引起更多大学生的响应,脱离控制,会迅速成为社会关注热点,在其他高校内和社会上扩散。在影响学校的稳定与发展的同时也影响了社会安定。
2.诉求和参与主体相对单一。高校群体性事件的参与者均为学生,生活和学习环境的统一性决定了他们的利益诉求的一致性。这样,一旦他们认为学校伤害他们情感或者危害了他们利益,参与的主体就会形成强烈的共鸣,从而采取共同的行动。
3.容易诱发,爆发突然,传播速度快,具有明显的联动效应。个别高校一旦发生学生群体性事件,在相当短的时间内就会有人通过互联网、手机短信等方式和其他高校串联,使信息迅速扩散,导致一些不明真相的学生很快加入,从而又使冲突的激烈程度更加严重。
4.盲目冲动,缺乏理性。一般而言,高校学生的年龄都介于18-24岁之间,这个年龄段的青年人心智往往还没有完全成熟,对事物的认识和判断往往还不够准确。其诉求一旦得不到满足,就会采取过激行为,甚至出现打、砸、抢、烧等行为。这一特点就决定了高校学生群体性事件往往带有较强的盲目性和破坏性,尤其容易受到境内外别有用心的组织和个人的煽动和欺骗,甚至被敌对势力所操纵和利用。
二、高校学生群体性事件的危害
1.干扰正常的教学秩序。高校学生群体性事件一旦发生,部分学生往往会采取中止正常学习并群体聚集的方式来反映他们的诉求,这种聚集少则几十人,多则几百人,或静坐、或游行,或扯起横幅高呼口号,或堵塞学校主要交通道路,或围堵学校主要办公场所的出入通道。这些行为会对正常的教学和管理工作产生严重的影响,严重干扰正常教学活动的开展。
2.影响学生的学业。才须学也,学须静也。学习,离不开安静、稳定的校园环境。一旦发生群体性事件,在校大学生往往会自觉不自觉地牵涉进群体性事件中去,把大量本应用于学习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抗争”与“维权”中去,这就会导致正常的学习中断,从而影响学业。同时,群体性事件的爆发会在校园内形成一种躁动和不安的氛围。在这种不良氛围下,那些没有牵涉其中的学生的正常学习与生活也会不可避免地受到干扰和影响。
3.妨害地方稳定,破坏社会和谐。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高校一直受到社会各阶层的高度关注,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一旦发生高校群体性事件,媒体会给予大篇幅的报道,分布于社会各个阶层的学生家长以及亲属也会牵涉其中,一旦群体性事件处置失当,媒体报道出现偏差,坊间舆论便会以讹传讹,各种信息传播平台也会蜂拥跟进,境内外敌对势力也会捕风捉影推波助澜,动用各种宣传工具对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进行诋毁和攻击,从而损害我们党和国家的形象,破坏我国社会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
二、局校政治辅导员在处置大学生群体性事件中的角色与定位
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加强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维护高校稳定的重要组织保证和长效机制,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校辅导员熟悉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动态,最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同样也是学生遇到困难和困惑时的求助对象和倾诉对象,在大学生的生活学习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政治辅导员及时地、科学地介入可以有效控制和化解学生群体性事件的爆发乃至将群体性事件消弭于无形。为了达成这一目的,高校政治辅导员应该从以下几个着力点开展工作。
1.做好舆情监控,构建舆情搜集渠道,准确及时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
任何事物都有一个酝酿、发展、壮大并最终成形的过程,群体性事件的爆发同样如此。作为高校政治辅导员,在工作中要具备细致人微的观察力,要能及时、准确地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辅导员要加强高校内的信息情报网络,增加信息收集点,通过社团、班级、寝室了解同学们的动态,同时要对学生表达意愿和诉求的渠道和平台给予高度的关注,比如微信群、QQ群、论坛、校园BBS等。通过这些渠道,辅导员就会深入地了解到学生的所思所想,搞清楚学生产生这种想法与诉求的根源何在,又有多大比例的学生有同样的想法与诉求。通过对这些信息的搜集、整理和分析,我们就能从整体上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进而发现群体性事件爆发的苗头和诱因,从而为群体性事件的防范和正确处理奠定基础。辅导员还要密切贴近学生,高校学生管理的实践告诉我们,增强师生之间的沟通,获得学生的信任,这本身就能有效地预防和化解高校学生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2.辅导员工作要具有前瞻性和主动性,对学生的思维和行为模式具有一定的预测能力。
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从质变到量变的过程,而由量变到质变转化前的最后节点称之为临界点。迈克尔里杰斯说,“预防是解决危机最好的方法”。辅导员对可能危害校园稳定和安全的言论、事态和动向要密切关注,定期地对学生一些不满情绪和疑虑进行排查,及时发现那些可能导致群体性事件爆发的诱因,并对发现的诱因给予及时的解决,以保障学生的正当权益。
要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争取主动,以最快的速度掌握学生信息动态。学生对于学校的意见要高度重视并及时地解答。学生在学习和工作中可能会出现的矛盾、隐患和危机要能及时地发现和预见。了解学生的各种情况和积极组织学生的活动,平时注意关注学生的生活、学习以及心理状态,及时地发现危机的苗头。
3.熟悉相关的教育制度,对学校现状、管理模式和相关政策有深入了解,具备较强的沟通能力和技巧。
高校管理工作是一个多环节关联、多部门联动的系统工程,任何一个工作环节的疏漏都可能引发学生的不满情绪。通过对群体性事件爆发原因的分析,我们发现理解偏差和沟通不畅是导致高校学生群体性事件爆发的重要原因之一。
学校的管理工作是严格依照管理制度开展的,但学生往往在对相关政策和制度没有准确和完整了解的情况下就会产生不满情绪。比如,湖南某高校就发生过“专升本”毕业生聚集事件,起因是他们认为学校发放的毕业证书上的“专科起点”字样涉嫌欺诈。但实际情况是教育部明确规定“专升本”学生毕业证书的制作要遵照客观写实的原则。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直接面对学生的政治辅导员对教育部的这一规定有准确的了解,就可以及早在同学们当中做好解释工作,就会有效地化解此次群体性事件的爆发。换言之,及时准确的解释和澄清可以大大降低群体性事件爆发的几率,这就需要作为管理者的政治辅导员能用适当的方式就学生关心的问题予以准确的、及时的了解和把握。
4.做好善后处理工作。
高校学生群体性事件具有反复性,也就是一宗群体性事件已经被消灭于萌芽或者已经得到很好的控制,但哪怕一个微乎其微的诱因都会让看似烟消云散的群体性事件死灰复燃。
因而,政治辅导员在高校学生群体性事件得到暂时的处理以后依然要保持高度的警惕性,密切关注学生动态,深入探究问题的根源,深入挖掘群体性事件潜在的诱因,并在第一时间将发现的“隐患”进行处理,处理不了的要做好说明和解释工作,并将情况向上级领导部门进行汇报。只有这样,校园群体性事件才能得到真正的处理。
校园群体性事件的应对和处理离不开联动机制和协作团队,而政治辅导员则是整个机制和团队这根链条上的重要一环。只要政治辅导员能够明确角色,找准定位,发挥好作用,履行好职责,高校学生群体性事件发生的风险就会大大降低并得到妥善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