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娟++++孟海++++徐秋枫
[摘要]本文通过中德城市交通导向图形符号无障碍设计的比较研究,阐明中德在无障碍的人性化设计这个最根本的设计原则的实践方面的一些现状及德国的一些成功经验,以有益于我国城市交通导向图形符号功能性设计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
[关键词]中德城市 交通导向 无障碍设计 比较研究
无障碍设计(Barrier Free Design),又称为“通用设计”、“人本设计”或“福祉设计”等等,广义地说,它不仅服务于某些特殊的弱势人群,例如:儿童、孕妇、老年人、残疾人等,而且服务于其他所有的人。它的初衷就是要使所设计出来的环境或产品在最大限度的可能范围内,不分性别、年龄与能力,适合所有人使用方便。1974年美国教授罗恩——麦斯在国防残障者生活环境专家会议上最早提出“通用设计/无障碍设计”的概念。“障碍”的产生,不仅有白身的因素(为年老、年幼、怀孕、疾病、残疾等),还有客观环境的因素,无障碍设计就是通过设计,把这些主观或客观造成的障碍给人们带来的不便予以化解或降到最小的程度。下面,通过城市交通导向无障碍设计两个最普遍、最典型的三项内容进行探讨,并对中德在这方面的情况进行比较研究。
一、关于“盲道”
所谓盲道,就是专门为残障人士设计、建造的可提供方便、安全的通道,一般由带棱的地砖铺成。其中,有条形图案的称为“行进盲道”,表示这是可以直行;有点状图案的称为“提示盲道”,它表示前面将有路口、障碍或有地形变化,借助这种提示,视障人士可以通过脚底的感受找到前进的方向。
在德国城市中,包括“盲道”在内的交通导向无障碍设计比较发达,各种各样的无障碍交通导向设计出现在大街小巷之中而且管理得比较早,不允许随意损坏,柏林的街道建设就将“无障碍”作为一项最基本的原则。街道两旁还配备了供残疾人士使用的光学和触觉引导系统,安装了有声交通信号灯,开辟了便于轮椅通过的通道等(见图1、图2)。所以走在德国街道上,我们常常能看到许多的残障人士自如地在街道上通行。
我国城市交通无障碍导向设计起步较晚,从1991年我国第一条盲道由北京市建成起,国内城市才开始对交通导向进行无障碍化改造,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随着在城市建设中“以人为本”的理念进一步强化,盲道建设也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部门的重视。许多地方在对城市进行道路扩建、改建的过程中都铺设了盲道。按理说,这些盲道应该使视障人士的出行较为方便,然而,由于管理不善,问题很多,致使国内城市街道的盲道上很少看到视障人士的身影。长沙市曾对市民做过一次问卷调查,28%的长沙人没见过盲人单独出行,64%的称偶然看见。并非长沙的盲人少,有关部门的调查数据显示,长沙市的盲人有4万多个;也不是因为长沙的盲道建得少,差不多所有较大的道路都建有盲道,关键问题在于管理不善。下面我们以长沙为例,说明由于管理不善导致的一些问题:
1、损坏残缺,许多盲道的损坏情况严重,残缺不全,没有及时维修、保养;
2、石砰挡路,由于城市建设统一规划方面存在问题,一些路程的盲道与其他一些道路设施(例如石坪)产生冲突,因而被分割、阻挡.
3、为了避免视障人士行走时跑到道旁的电线杆、树木、路灯等设施,“盲道”在人行道上常常绕来绕去”这在某种程度上是难以完全避免的,但设计者与管理者仍然未考虑如何尽可能减少这种七弯八拐的状况,使盲道更为平顺、通畅一些。
4、占用严重。由于城市管理不到位,盲道被其他事物占用,在我国城市是一个很普通的问题,例如,有的盲道停着汽车、摩托车,有的摆放摊贩,有的堆着垃圾,有的甚至还建了电话亭或报刊亭等等,这样一来,专门为视障人士设计建造的盲道就根本发挥不了交通导向的功能。
二、行人过街信号灯
为了行人过街的安全,现在我国城市在一些闹市区都安装了交通信号灯,当红灯闪烁时,行人等待,车辆通过;当绿灯闪烁时,车辆停止,行人就可以安全地过街了。这种无障碍交通导向设计能够较好地保障行人的安全。也大大减少了所谓“中国式过马路”的行人乱穿街道的现象,然而,在一些城市的行人过街信号灯的设计也存在一些考虑不周或者管理不善的现象,主要有为以下三种:
1、信号灯绿灯设置时间过短.在一些较窄的街道,绿灯设置时间短一些问题还不大,如果在一些较宽街道,问题就比较突出了,特别是对一些老弱病残弱势人群,在较短的时间,穿过较宽的街道就会带来许多问题,带来许多交通隐患。例如,长沙市的远大一路与嘉雨路的十字路口处,道路双向六车道、斑马线大约20米长,两头的行人过街信号灯绿灯时间一般为15秒左右,在这么短的时间里,穿过20米左右斑马线,是否可能呢?有人去现场做过测试,结果是对健康或成年人来说,可以穿过,但对老弱病残的弱势人群就很困难了,他们在15秒左右的时间里,一般只能走过10米左右的距离,也就是说,他们只能走到一半就变了灯,卡在街道中央,进返两难,十分危险。
2、信号灯经常失灵,有的街道上,行人过街信号灯长期不亮,形同虚设。
3、少数行人或机动车驾驶员无视交通信号灯的存在,随时随意通过街道或驾驶,从而造成不少安全隐患。
上述设置、管理方面的问题,只要城市管理部分给予重视,是很容易解决的,根据我们对德国城市的考察,由于他们在设计管理方面比较严谨,就基本上不存在这类问题。
三、斑马线
斑马线的设置,也是为了使行人能够安全地、无障地通过街道,在中德城市都已普遍设置,一般来说,班马线只需用来类似斑马的多条白色条纹组成就可以了,这种法白醒目的线条纹设计示意机动车驾驶员要“减速缓行”“礼让行人”,并在一定时间打车,让人安全地、无障碍地通过街道,但现在国内一些城市为了体现地方特色。宣传本地文化而在斑马线上添加一些文字、图案等,如洛阳的牡丹花斑马线、成都的爱情斑马线、西安的秦腔脸谱斑马线等等(见图3、图4),这些方案、图案的添加,本意也许是好的,但实际上在过街红绿灯转换的短暂时间里,必然会分散行人的注意力,容易造成交通事故。不过,也有人主张在城市某些特殊的区域,不以尝试使用一些富有区域特色的斑马线,例如,不少城市正在建设的一些设计艺术中心区(如深圳的OCT当代艺术中心)可以使用一些艺术性、趣味性较浓的斑马线设计,使其与该区域的人文环境协调一致。笔者认为,这种主张不无道理,但前提是不能影响交通导向的功能,不能影响交通安全,否则,就是本末倒置了,在这些设计的管理费中,我们不妨学学德国的一些类似管理经验。在德国,如果想在城市交通导向设计方面,进行一些个性化,特性化改造的话,必须经过一套城市管理方面的审批程序,从而使这些造型设计得到必要的监督。
综上所述,可知在城市交通导向设计中的无障碍设计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探索方向。广义地说,城市交通导向领域的一切设计,都应该是以“无障碍”为宗旨的。这种广泛的,真正的“无障碍设计”,应该是城市交通导向设计的最高境界。德国在这方面积累了很多成功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学习。笔者认为,只要我们继续努力,善于学习,总结经验,一定能够在城市交通导向无障碍设计这个广阔的天地里大有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