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路独舞
生离死别是人一生中最痛苦的经历,所以不管是呼天抢地也好,克制隐忍也罢,只要是真情流露,都属正常反应。因为文化的差异,不同国家对死亡的认识是不同的,这也注定了葬礼仪式的不同。比如在美国的追悼会上,就几乎听不到号啕大哭,有的是鲜花、音乐,对逝者一生的回顾、礼赞和感恩,甚至还有笑声。
美国人家里有人去世后,具体事宜一般交给专门的殡仪馆处理,他们会根据家属的愿望安排所有细节,包括接送遗体、协助购买棺木(美国以土葬为主)、帮助选择墓地和墓碑、给死者修整遗容、刊登讣告、安排慰问亲属活动、协调追思会和葬礼细节等。全部费用从3 000美元至10 000美元不等,一般用死者的保险或遗产来支付。
慰问亲属活动一般在死者去世后两天举办,报纸或殡仪馆的讣告中会登出具体时间,地点常在死者所属的教堂,也可以在殡仪馆的大厅。慰问亲属的时候,一般死者的遗体会在现场,寿终正寝的常会开棺供亲友向遗体告别,但也有因各种缘由选择闭棺的。来宾和家属握手或拥抱,小声回忆一些死者生前令人难忘的经历等,来宾多穿黑色、深蓝或其他深色衣服,以示庄重和哀悼。慰问亲属活动在美国南方是很重要的一个仪式,这让来宾有机会向逝者的家人表达自己对逝者的感情,比较私人和人性化一些。
追思会一般安排在慰问亲属活动之后、葬礼之前,但也有一些人家选择在只有亲属参加的葬礼之后单独举办追思会,我参加的这次就是这样。追思会的主题是“庆祝死者的生命”,因为美国是以基督教为主的国家,对基督徒来说死亡不过是放下了世上的劳苦,这不是生命的终结,而是新生命的开始。因此基督徒并不畏惧死亡,虽也为生离死别悲伤,但他们深信这种分别是暂时的,将来还会在天堂重逢。所以,在基督徒追思会上的发言主要是围绕着死者的生平,包括回忆其生前有趣的生活片段,还经常会穿插一些美国人惯有的幽默,间或听到会心的笑声。这也正解释了题目中“可以笑”的说法。
追思会后一般紧接着是葬礼,牧师为死者祈祷后将棺材装在灵车上驶往墓地,家属和亲友则开着自己的车紧随其后。在美国南方,会有警察主动为葬礼车队开道,沿途其他车辆也会主动停下来行注目礼。行至墓地,还有一个简短的安葬仪式,这时候墓地的工作人员已经挖好了墓坑,并会帮忙落下棺木,送葬亲属以同死者关系的远近为序一一掷入鲜花,并为墓穴掩土——这只是象征性的,随后,墓地工人会驾驶推土机把墓穴填平,并把土压实,再铺上碧绿的草皮。
美国南方还有一个传统,就是邻居和亲友会给有人去世的人家送吃的,这样有丧事的人家就可以专心安排葬礼细节,而不必操心自己和来宾的饮食了。至于表达纪念的方式,可以选择送鲜花,一般打电话直接让花店送到殡仪馆即可,30美元至100美元不等。手写的慰问卡是最常见的,也是最能表达感情的。
今天的美国,简化葬礼的趋势越来越明显,选择火化的人数在不断增加,其中最明显的是位于美国西部的亚利桑那州、科罗拉多州、内华达州等,而在南方各州,传统宗教式的丧葬仪式依然占据主流位置。
在美国家喻户晓的诗歌《请不要站在我的墓前哭泣》是20世纪30年代美国著名诗人Mary Elizabeth Frye写的,它常出现在追思会中——
请不要站在我的墓前哭泣/我不在那里,我没有死去/我是那轻扬起千遍的风/是雪地上耀眼的钻石/我是成熟麦芒上闪烁着的金色/是秋天轻柔的雨/当你从早晨的寂静中醒来/我是那只凌空轻翔的鸟儿/我是夜晚温柔对你眨着眼的星星/请不要站在我的墓前哭泣/我不在那里,我没有死去。
编辑/申冬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