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时空演变
——基于Dagum基尼系数分解

2015-08-27 07:11储德银
财贸研究 2015年4期
关键词:居民收入基尼系数差距

聂 荣  高 艳,2  储德银

(1.辽宁大学,辽宁 沈阳 110036; 2.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黑龙江 大庆 163319;3.安徽财经大学,安徽 蚌埠 233030)

中国农村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时空演变
——基于Dagum基尼系数分解

聂荣1高艳1,2储德银3

(1.辽宁大学,辽宁 沈阳 110036; 2.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黑龙江 大庆 163319;3.安徽财经大学,安徽 蚌埠 233030)

以1991—2013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为样本,以农村家庭人均纯收入作为衡量指标,运用Dagum基尼系数方法对农村居民收入分配的地区差距进行测算,结果表明,农村居民收入分配在样本考察期内的总体差距呈现缓慢扩大趋势,地区内差距对总体差距的贡献率不明显,地区间差距对总体差距的贡献率远远大于地区内差距对总体差距的贡献率,是导致总体差距的主要来源。Kernel密度估计表明,在样本考察期内,农村居民收入分配的地区差距呈上升态势。

农村居民收入;地区差距;Dagum基尼系数

一、引言及相关文献回顾

中国的收入分配与收入差距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学术界最为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但保障农民收入增长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且不同省份间的地理环境、自然资源和人文素质等经济基础的分布也存在着较大差异,尤其是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使得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迁移的快速发展,导致农民收入水平相差很大,影响农村和谐社会的构建,也影响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因此,如何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农村居民的收入差距,是社会各界都非常关心的问题。

针对该问题,国内外学者作了很多深入的研究。国外学者多研究收入分配的方法和影响因素。如:Dagum(1977,1980,1990,2004)提出了基尼系数分解方法研究收入差距问题。Parker(2000)、Jäntti 和Jenkins(2001)研究了经济和社会对个人收入分配的影响。Bandourian等(2003)应用参数和非参数方法研究收入分配问题。Dastrup等(2007)研究了税收和转移支付对收入分配的影响。国内学者主要针对城乡收入差距问题进行研究。如:唐平(2006)采用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对农村居民收入分配进行研究,发现农村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形成的主体为家庭经营收入不平衡和地区内部收入分配差距。黄国华(2009)运用协整理论,构建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理论模型,估计结果显示劳动力流动会明显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而城市化的短期效应和长期效应不同,短期效应是拉大城乡收入差距,中长期效应会缩小城乡差距。陈伟(2014)的研究表明,农村劳动力转移本身的确具有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但这种转移也由于土地制度的障碍、产业结构的不合理性以及农村人力资本向城市的溢出效应而恶化了城乡收入差距问题。高连水等(2010)的研究表明,东中西部地区间的差距和东部地区内部的差距是形成农村地区差距的主要原因。段景辉、陈建宝(2010)应用分布函数法对城乡混合基尼系数进行城乡分解,认为城镇和农村的相对差距是导致城乡收入差距扩大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 。王辉(2011)认为农村经济增长能够降低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程度。孙永强、巫和懋(2012)通过构建二元分析框架,研究出口结构与城市化进程对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出口结构将扩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而城市化进程将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赵连阁等(2014)的研究发现,普通劳动力面临的迁移壁垒是地区间收入差距扩大的重要因素。欧阳志刚(2014)认为,中国政府应推进城乡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的一体化,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钞小静、沈坤荣(2014)认为,城乡收入差距过大会导致初始财富水平较低的农村居民无法进行人力资本投资,从而制约劳动力质量的提高,影响了中国的长期经济增长。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容易发现,尽管已有文献对中国农村居民收入问题作了大量研究,但中国农村居民内部收入分配演变规律的定量化研究相对缺乏,特别是省际演变规律的研究更少。而对省际农民收入分配差距演变规律的准确测度,不仅能发现国家政策的实施效果,还能为国家制定促进经济全面协调发展的宏观经济政策提供参考。本文运用1990—2012年中国农村居民收入数据,利用按子群分解的基尼系数方法进行测算和分解,刻画中国大陆农村居民收入分配的地区差距的演变态势及其地区差距的来源。

二、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一)研究方法

1.基尼系数及其按子群分解的方法

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前,基尼系数作为分析空间差距的传统方法被认为是不能分解的,直到Dagum(1997)提出了一种新的基尼系数按子群分解的方法,结束了基尼系数不能按地区分解的历史,有效地解决了空间非均衡的来源问题。Dagum(1997)将基尼系数(G)分解为群体内差距的贡献(Gw)、群体间差距的净贡献(Gnb)与群体间超变密度贡献(Gt)三个组成部分,三部分之间的关系满足G=Gw+Gnb+Gt。其中,超变密度贡献(Gt)是划分子群体时由于交叉项的存在面对总体差距产生的影响贡献,如果交叉项不存在,“超变密度贡献”就为0。鉴于Dagum基尼系数分解的优势和特点,本文采用该方法从整体上描述中国大陆农村居民收入分配的地区差距。

2.Kernel密度估计

Kernel密度估计是一种重要的非参数方法,也是目前研究不均衡分布的一种流行的方法,主要用于对随机变量的概率密度进行估计,用来描述随机变量的分布形态。由于非参数估计没有确定的函数表达式,若想考察农村居民收入分布的变化,根据Kernel密度估计结果的图形对比,可以得到变量分布的位置、形态和延展性等信息。

(二)数据来源

本文采用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作为衡量收入水平的指标,所使用的数据均来自于《中国统计年鉴》,考察期为1990—2012年,以年度数据来测度基尼系数。重庆市1990—1996年的数据由于与四川省合在一起不可获得,本文参照1990—1996年四川省数据估计获取。通过对1997—2012年四川省和重庆市的数据观察对比,发现两者变化差距很小,对实际结论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三、中国农村居民地区收入分配差距及其分解

(一)事实描述

图1 中国大陆31个省份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演进

表1 全国和东、中、西部农村居民收入总量均值   (单位:元)

如图1所示,可以看出1990—2012年中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演变趋势。不难发现,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差距呈扩大趋势。利用Dagum基尼系数方法对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做进一步的分析,可以更精确地度量收入差距。

(二)中国大陆农村居民收入分配地区差距的测度及分解

1.农村居民收入分配的地区分布

全国*不含港、澳、台。和东、中、西部*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山东、上海、江苏、浙江、广东、海南、福建等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部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山西、江西、安徽、河南、湖北、湖南等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西部地区包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广西、陕西、甘肃、青海、宁夏、西藏和新疆等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三大区域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总量均值的演变趋势如表2描述。研究表明:东部地区每年的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总量均值都要远大于全国,也远远大于中部和西部地区。如1990年东部与全国、中部和西部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总量的均值差额分别为256.3元、348.11元和437.5元,到了2012年差额则扩大到了3312.75元、4143.97元和5945.43元。可以发现,东部与西部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总量的均值差额最大且差额呈现更加明显的扩大趋势;全国与中部、西部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总量的均值差额由1990年的91.81元和181.2元上升到2012年的831.22元和2632.68元;相对于全国与西部地区而言,全国与中部地区上升的幅度较小,中部和西部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总量的均值差额则由1990年的89.39元扩大到2012年的1801.46元,这种差额增长的幅度较小。从年均增长率变化来看,以1990年为基期,全国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47.55%,增长率最高的是东部地区,为49.26%,其次是中部,增长率为49.098%,最低的是西部,为43.04%;以2006年为基期,全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9.91%、18.13%、21.38%和22.32%;以2010年为基期,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7.14%、16.15%、17.94%和18.34%。这说明,近几年,尤其是“十一五”规划以来,通过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促使西部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总量的年均增长率最大,其后依次为中部、全国和东部,但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总量增长呈现出明显递减趋势,发展速度放缓。

2.中国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地区差距及其来源

按照Dagum(1997)按子群分解基尼系数的方法,进一步研究中国农村居民收入分配分布的地区差距。本文将中国农村按照东、中、西三大地区对农村居民家庭收入的地区差距进行了分解,针对总体差距、地区内差距、地区间差距和超变密度贡献率进行了测算,结果见表2。

表2 基尼系数及其分解结果

(1)农村居民收入分配空间分布的总体差距及其演变趋势

由图2可知,在样本考察期内,中国农村居民收入分配空间分布的总体差距呈现缓慢上升再下降的趋势。以1990年、2006年和2010年为基期,对农村居民收入分配空间分布的总体差距的年均增长率进行计算,全国整体差距年均分别上升0.366%、下降2.087%和下降2.451%。农村居民收入分配在整个样本考察期内,总体差距的变化呈现出小幅度反复波动的态势,比如整体基尼系数在1990年为0.1849,连续三年增长,到1993年为0.2227,1994、1995年小幅度下降,后又小幅上升到1996年的0.2284,再经过连续三年的下降和连续三年上升再下降,在2005年达到极大值0.2661,主要是由于农村居民生产经营收入增速回落造成的,之后又呈现出连续下降的趋势,这说明,近几年,尤其是“十一五”规划以来,取消农民种地的所有赋税,增加农业补贴,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转移就业等一系列促进农民增收的惠农政策,使得中国农村居民收入总体差距呈现缩小态势。

图2 农村居民收入分配的总体地区差距的演变

(2)农村居民收入分配地区差距的分解

图3 农村居民收入分配的地区内差距演变

农村居民收入分配空间分布的地区内差距。在三大地区内部,中国农村居民收入分配分布的地区内差距及其演变趋势如图3所示,由图可知,西部农村居民收入分配空间分布的地区差距最小。东部地区农村居民收入分配的地区差距自1990年连续三年小幅上升后,出现了较明显下降,在1998年达到了整个样本考察期内的最小值0.1500,随后五年连续出现小幅度的上升,到2003年为0.1670,随后虽有较小波动,但仍呈现明显的小幅度上升趋势,在2009年后又有较明显下降,因此,东部地区差距总体上是缩小的,但不是十分明显。以1990年、2006年和2010年为基期,东部地区农村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年均分别下降0.597%、2.133%和4.692%,说明东部地区在“十二五”规划期间,地区内部收入差距明显缩小。在样本考察期内,中部地区农村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总体上呈现比较显著的下降趋势。以1990年为基期,中部地区差距年均下降1.716%,以2006年和2010年为基期,中部地区差距年均上升7.937%和4.965%。从其演变过程看,自1990年的0.0747经过两轮上升下降后,虽有波动但总体上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在2007年达到考察期内的最小值0.0250,随后出现较明显的上升趋势,这说明“十一五”规划以来,中部地区内部差距加大。西部地区在样本考察期内差距呈现出平稳变化趋势。以1990年为基期,西部地区农村居民收入分配的地区差距年均下降1.636%,以2006年和2010年为基期,则年均上升2.0468%和4.237%,说明西部地区内部差距存在扩大趋势。

图4 农村居民收入分配的地区间差距演变

农村居民收入分配的地区间差距。中国农村居民收入分配的地区间差距及其演变趋势如图4所示。不难看出,在样本考察期内,农村居民收入分配的地区间差距分布均呈现波动态势,其中,中-西部地区间差距波动频繁且略有小幅度上升;而东-西和东-中部部地区间差距均呈现较小的先升后降趋势。以1990年为基期,东-西部农村居民收入分配的地区间差距年均上升0.464%,东-中部农村居民收入分配的地区间差距年均下降0.369%,中-西部农村居民收入分配的地区间差距年均增长0.747%;以2006年和2010年为基期,东-西部、东-中部农村居民收入分配的地区间差距年均分别下降2.035%、2.540%和2.326%、3.440%,中-西部农村居民收入分配的地区间差距年均增长0.168%和0.416%。说明东-西和东-中地区间差距有下降趋势,而中-西部地区间差距有小幅上升态势。东-西部地区间农村居民收入分配地区间差距的演变过程为:自1990年开始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在1993年达到1.0086,其后在0.900~1.100之间波动,在2006年达到了最大值1.0664,之后呈较明显的下降趋势。东-中部的地区间差距演变与东-西部的变化趋势较为相似:自1990年开始呈现明显的上升,在1993年达到样本考察期内最大值0.9075,随后经过几次波动,并且在2012年达到最低值0.6985。中-西部地区间差距演变呈现频繁小幅度波动且缓慢上升,1997年达到最大值0.4569,随后出现小幅度下降,但总体上呈小幅度上升趋势。

农村居民收入分配的地区差距及其贡献率。图5描述了中国农村居民收入分配地区差距的来源及

图5 地区差距贡献率演变

其贡献率的演变趋势。由图可知,在样本考察期内,地区内差距演变平稳,都在3%左右波动且波动幅度很小。地区间差距贡献率的波动幅度明显,远远大于地区内的贡献率,但始终低于超变密度的贡献率。这说明地区间差距是导致中国农村居民收入分配地区差距的主要来源。1997年地区间差距达到考察期内最低值39.614,之后虽有波动,但大体上是呈上升趋势的。以1990年、2006年和2010年为基期,年均下降为0.673%、2.018%和2.142%。而地区间差距对总体地区差距的贡献率很小且相对稳定。以1990年为基期,地区内差距对总体地区差距的贡献率年均上升0.134%,而以2006年和2010年为基期,地区间差距贡献率下降了1.510%和2.142%。在样本考察期内,超变密度对总体地区差距的贡献率呈现小幅度上升趋势。以1990年、2006年和2010年为基期,超变密度对总体地区差距的贡献率年均下降0.053%、上升1.521%和上升2.046%。

四、中国农村居民收入分配的Kernel密度估计

本文取高斯核函数作出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农村居民收入分配Kernel 密度估计的二维图,如图6所示。该方法不仅可以刻画中国农村居民收入分配分布的整体形态,而且通过对不同时期的数值比较,可以分析区域农村居民收入分配分布的动态特征。在样本考察期内,中国农村居民收入分布及其变化呈现如下特征:第一,从整体上看,农村居民收入分配的地区差距随时间整体向右移动,农村居民收入分配顶部不断下降,反映农村居民收入不断上升,差距不断加大;第二,农村居民收入分配中心显著偏右,变化区间变大,右尾尾部不断加厚,一方面说明绝大部分农村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较大,另一方面说明高收入群体的比重越来越大;第三,农村居民收入分配的左侧尾部逐年变薄,说明低收入群体所占比重逐年减少。

东部地区农村居民收入分配在样本考察期内的分布演变,如图7所示。可以看出,在样本考察期内,东部农村居民收入分布及其变化呈现如下特征:第一,从整体上看,东部地区农村居民收入分配的变化与全国变化相似,不同的是地区差距随时间整体向右移动幅度更大,农村居民收入分配顶部下降幅度更大,反映农村居民收入不断上升,差距不断加大;第二,农村居民收入分配中心显著偏右,变化区间更大,右尾尾部不断加厚,一方面说明绝大部分农村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较大,另一方面说明高收入群体的比重越来越大;第三,农村居民收入分配左侧尾部逐年变薄,说明低收入群体比重逐年减少。产生这种态势的主要原因是东部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且发展相对均衡。

图6 中国省际农村居民收入分配分布的演进

图7 东部地区各省农村居民收入分配分布的演进

图8 中部地区各省农村居民收入分配分布的演进

图9 西部地区各省农村居民收入分配分布的演进

中部地区农村居民收入分配在样本考察期内的分布演变,如图8所示。可以看出,在样本考察期内,中部农村居民收入分布及其变化呈现如下特征:第一,从整体上看,中部地区差距随时间整体向右移动,2005年以前农村居民收入分配顶部上下有波动,顶端幅度有下降但幅度不大,2005年之后向右移动幅度加大,反映农村居民收入不断上升,差距缓慢加大;第二,农村居民收入分配中心显著偏右平移,2005年以前变化区间较小,一方面说明绝大部分农村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较小,另一方面说明高收入群体的比重增加不大,2005年后,农村居民收入分配左侧尾部稍有变薄,说明低收入群体比重有所减少;第三,在2010年以前呈现小幅度扩大态势且为单峰,但2010年,尤其是2012年呈明显的多峰现象,说明中部地区呈现两极分化态势,主要原因是中部各省份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导致农村经济发展的非均衡程度更高,所以出现了两极分化现象。

西部地区农村居民收入分配在样本考察期内的分布演变,如图9所示。可以看出,在样本考察期内,西部农村居民收入分布及其变化呈现如下特征:第一,从整体上看,西部地区差距随时间整体向右移动幅度较大,农村居民收入分配顶部下降幅度更大,反映农村居民收入不断上升,差距不断加大;第二,农村居民收入分配中心显著偏右,变化区间更大,右尾尾部不断变薄,一方面说明绝大部分农村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较大,另一方面说明高收入群体的比重越来越小;第三,农村居民收入分配左侧尾部逐年变薄,说明低收入群体比重逐年减少,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西部地区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虽然相对较低但发展相对均衡,所以没出现两极分化现象。

五、结论及建议

本文采用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990—2012年的相关数据,以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为指标,对中国农村居民收入分配的地区差距及其分布动态演进进行了实证研究,结论如下:(1)样本考察期内,中国农村居民收入分配空间分布的总体地区差距呈现缓慢上升趋势。(2)基尼系数测算和分解结果表明,地区间差距是中国农村居民收入分配地区差距的主要来源,其对总体差距的贡献率较大,呈现小幅度下降的态势;地区内差距变化很小且态势平稳,对总体差距的贡献率也很小;超变密度对总体差距的贡献率较大,呈缓慢上升态势。(3)Kernel密度估计结果表明,中国农村居民收入分配的整体地区差距在样本考察期内呈扩大态势。从东、中、西三大区域估计的结果看,东部和西部农村居民收入分配的地区内差距与全国整体态势相似,都呈现扩大态势,这主要是东部和西部农业发展相对均衡;而中部则呈现出两极分化态势,主要原因在于中部各省份的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导致农村经济发展的非均衡程度更高。

缩小中国农村居民收入分配区域差距,有利于提高农村和城镇发展的整体效率,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在提高中国农村居民整体收入的同时,还应逐步改善和缩小东、中、西地区间及区域内的差距。据此,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第一,加大对中西部农村地区的投入力度。由于中国农村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主要来源是地区间差距,因此,今后政策的主要方向应是缩小区间差距,尤其是东-西间差距与东-中间差距。首先,为缩小区域间差距,应给予中西部地区更多的政策支持,如对中西部地区实施农村发展投资倾斜,实现农村落后地区向农村发达地区的追赶,以此缩小东部与中西部农村经济发展的差距和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尤其是西部开发政策实施时,为避免西部区内差距进一步扩大,应对经济落后省份作适当调整。其次,中西部地区可以积极借鉴国内外农村经济发展的创新经验,发展现代化大农业和特色农业,推动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深化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推动第二、三产业发展,带动整个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提高中西部地区农村居民收入。最后,中西部地区各省市应抓住自身发展机遇,促进经济发展,缩小区域差距。

第二,落实农村各项产业扶持政策,加快城乡产业融合。实现农村居民收入的更快、更稳和持续增长是缩小中国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关键。首先,加强东、中、西之间的农村经济往来与合作,推动农业产业创新在三大区域之间的推广,增加农村居民的土地经营收入;其次,相邻省区之间要确立区域农村经济协调发展战略,实现农业经济发展的信息共享和优势互补,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流动,提高农村居民的务工收入。最后,建立有序协调互补的农村源配置体系,积极实现城乡联合与乡镇合作,提高农村资源配置和高效运作,提高农村居民的创业收入。

第三,发挥政府在农村战略布局中的主导作用。有效的政策实施有利于缩小农村居民收入的区域间差距。首先,政府要大力实施区域差别的宏观调控政策,充分发挥农业示范区对邻近省区的辐射带动功能,加速发展现代化大农业和新农村建设,实现各区域农村发展的良性互动。其次,建立培养和引进农村建设各类人才的有效机制,解决中西部地区之间的人才短缺问题。最后,政府在着力推进发达区域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必须兼顾落后区域农村经济的发展,改变东西部农村区域发展的不平衡,促使农村资源从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

鲍振,杨骞. 2013. 中国农业碳排放的地区差距及其分布动态演进:基于Dagum基尼系数分解与非参数估计方法的实证研究[J]. 农业技术经济(3):72-81.

曹顺霞. 2015. 中国现阶段收入分配差距的体制成因与政府职责[J]. 经济研究导刊(1):6-13.

陈伟. 2014. 我国劳动力转移与城乡收入差距问题研究[J].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11-18.

钞小静,沈坤荣. 2014. 城乡收入差距、劳动力质量与中国经济增长[J]. 经济研究(6):30-43.

段景辉,陈建宝. 2010. 基于家庭收入分布的地区基尼系数的测算及其城乡分解[J]. 世界经济(1):100-122.

高连水,周云波,武鹏. 2010. 中国农村地区收入差距解释:1997—2005[J]. 当代经济科学(3):86-95.

黄国华.2009.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影响因素分析:基于长三角地区16地级市的实证考察[J]. 上海经济研究(10):15-25.

刘华军,赵浩,杨骞. 2012. 中国品牌经济发展的地区差距与影响因素[J]. 经济评论(3):57-66.

欧阳志刚. 2014. 中国城乡经济一体化的推进是否阻滞了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J]. 世界经济(2):116-135.

沈丽,鲍建慧. 2013. 中国金融发展的地区差距问题研究:基于Dagum基尼系数方法的分析[J]. 山东财经大学学报(4):41-48.

孙永强,巫和懋. 2012. 出口结构、城市化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J]. 世界经济(9):105-120.

唐平. 2006. 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动及影响因素分析[J]. 管理世界(5):69-75.

王辉. 2011. 中国农村收入不平等与经济增长:基于SVAR模型的实证研究[J].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3):96-103.

杨娟,张绘,李实. 2013. 中国农村居民的收入与农村村特征关系研究[J]. 财政研究(8):43-47.

杨宜勇,池振合. 2014. 中国居民收入分配现状及其未来发展趋势[J]. 经济研究参考(6):5-12.

赵连阁,钟 搏,王学渊. 2014. 劳动力异质性、人口迁移壁垒与地区收入差距研究[J]. 商业研究(2):8-14.

BANDOURIAN R, MCDONALD J B, TURLEY R S. 2003. Income distributions: an inter-temporal comparison over countries [J].Estadistica, 55(1):135-152.

DAGUM C. 1977.A new model of personal income distribution: specification and estimation [J]. Economie Appliquée, 30(3):413-437.

DAGUM C. 1980. The genera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income,the Lorenz curve and the Gini ratio [J]. Economic Appliquée, 33(2):327-367.

DAGUM C. 1990. Generation and properties of income distribution functions [M]// Income and wealth distributions, inequality and poverty. Berlin:Springer.

DAGUM C. 1997.Decomposition and interpretation of Gini and the generalized entropy inequality measure [J]. Statistic Bologna, 57:295-308.

DAGUM C. 2004. Specification and analysis of wealth distribution models with applications [R]. Business and Economic Statistics Section, American Statistical Association, Toronto:1116-1123.

DASTRUP S R, HARTSHORN R, MCDONALD J B. 2007.The impact of taxes and transfer payments on the distribution of income: a parametric comparison [J]. Journal of Economic Inequality, 5(3):353-369.

JANTTI M, JENKINS S P. 2001. Examining the impact of macro-economic conditions on income inequality [R]. Working Paper in Economics No. 2001-17,Institute for Social and Economic Research (ISER), Essex University, Colchester.

PARKER S C. 2000. Opening a can of worms: the pitfalls of time-series regression analyzes of income inequality [J]. Applied Economics, 32(2):221-230.

(责任编辑 刘志炜)

Temporal and Spatial Evolution of Rural Residents′ Income Distribution Gap in China: On Dagum Gini Coefficient Decomposition

NIE Rong1GAO Yan1,2CHU DeYin3

(1.Liaoning University, Shenyang 110036; 2.Heilongjiang Bay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Daqing 163319;3.Anhu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Bengbu 233030)

Taking per capita net income of rural households as a measure index, Dagum method of Gini coefficient is used to measure income distribution gap of rural residents in China on Chinese Statistical Yearbook data in 1991-2013.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income distribution of rural residents in China is slowly expanding in the overall sample investigation, the contribution of the area gap to the overall gap is not significant, while the contribution of regional disparity of income distribution is greater than that of the area gap to the overall gap, which is the main source of the overall gap. Kernel density estimation shows that rural residents′ income distribution gap between different areas is on the rise in the sample period.

rural residents′ income; regional disparity; Dagum Gini coefficient

2014-11-17

聂荣(1967--),女,辽宁沈阳人,辽宁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高艳(1975--),女,黑龙江龙江人,辽宁大学商学院博士生,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

储德银(1976--),男,安徽岳西人,博士,安徽财经大学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

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一般项目“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分配对消费的影响研究”(L14BJY020);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中国政策性农业保险多维绩效与制度优化研究”(14YJA790040);安徽省软科学面上重点项目“安徽省财政科技投入的绩效分析与结构优化研究”(1502052031)。

F124.7

A

1001-6260(2015)04-0020-09

财贸研究2015.4

猜你喜欢
居民收入基尼系数差距
居民收入快速增长——“数说陕西70年”之居民收入
2018年一季度居民收入和消费支出情况
难分高下,差距越来越小 2017年电影总票房排行及2018年3月预告榜
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
新视角下理论基尼系数的推导及内涵
全国总体基尼系数的地区特征研究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
国有经济对居民收入差距的非线性效应
幻想和现实差距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