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宝珍 李胜保 徐 柳
肝硬化是临床常见的慢性进行性肝病,由一种或多种病因长期或反复作用形成的弥漫性肝损害。肝硬化患者常存在不同程度的腹泻症状,患病率高达10%~43.8%,其发病机制复杂多样,主要是由于肝硬化门脉高压致肠道瘀血、肠黏膜通透性异常、肠功能失调所致,患者的病情迁延,久治不愈,而长期慢性腹泻导致肠道菌群失调,肠道sIgA水平及细胞免疫功能下降[1-2]。研究发现微生态制剂具有调节肠道菌群、改善肝脏及肠道功能、增强细胞免疫功能等作用,对肝硬化腹泻患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3]。本研究对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在我月接受治疗的肝硬化腹泻患者采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取得了显著疗效。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选取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肝硬化腹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符合2000年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分会,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制订的关于肝硬化的诊断标准[4],排除合并感染性腹泻的患者;严重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疾病患者;消化道出血、肝癌患者;溃疡性结肠炎等肠道疾病以及其它肠道外疾病所导致的腹泻患者;治疗前4周内使用过抗生素、免疫增强剂和微生态制剂等药物的患者。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知情并签署治疗同意书,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60例,包括男性33例,女性27例,年龄为 36~78岁,平均为(58.65 ± 7.24)岁,肝功能Child-Pugh分级:A级17例,B级23例,C级20例。观察组60例,包括男性30例,女性30例,年龄为38~77岁,平均为(56.81±7.72)岁,肝功能Child-Pugh分级:A级19例,B级 24例,C级17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对照组患者给予抗病毒、护肝利尿、消炎、解痉和营养支持等常规肝硬化腹泻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去除消炎、解痉而加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15 mg/次,3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4周。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肠道sIgA水平和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情况,并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评价。
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 (AST)和血总胆红素(TBIL)等肝功能指标;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肠道SIgA水平;采用碱性磷酸酶标记的链霉亲和素-生物素法测定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包括CD4+、CD8+和 CD4+/CD8+比值。
显效:患者腹泻症状基本消失,大便外观改变、成形,次数明显减少,每日2次以下;有效:患者腹泻症状有所好转,大便外观基本成型或次数减少一半以上;无效:患者腹泻症状较前无明显改变或加重,大便外观无变化或次数无明显减少。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结果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指标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33%,且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 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n(%)]
两组患者治疗前ALT、AST、TBIL和SIgA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ALT、AST、TBIL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SIgA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和肠道sIgA水平变化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和肠道sIgA水平变化
注:与对照组比较,t=8.75、9.26、8.94、8.78,a P < 0.05;与治疗前比较,t=7.58、8.32、6.95、7.43、6.87、7.89、7.02、8.52,b P <0.05。
组别 ALT(U/L) AST(U/L) TBIL(μmol/L) SIgA(μg/g)对照组(n=60) 治疗前 251.34±65.71 268.76±66.48 86.28±21.35 509.36±134.62治疗后 212.72±53.64b 219.43±53.29b 68.34±17.26b 616.21±147.45b观察组(n=60) 治疗前 250.84±64.78 269.24±65.76 87.39±22.13 511.78±132.46治疗后 158.47±37.96ab 156.21±36.82ab 48.26±12.44ab 756.24±175.38ab
两组患者治疗前 CD4+、CD8+和 CD4+/CD8+比值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 (P>0.05)。观察组治疗后CD4+和CD4+/CD8+比值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D8+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变化(P > 0.05),见表 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比较
表3 两组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t=8.96、8.67,a P < 0.05;与治疗前比较,t=7.65、8.42,b P < 0.05。
组别 CD4+(%) CD8+(%) CD4+/CD8+对照组(n=60)治疗前 40.34±7.61 34.76±6.78 1.18±0.26治疗后 41.27±8.14 33.47±6.09 1.24±0.28观察组(n=60)治疗前 39.86±7.48 35.24±6.52 1.16±0.24治疗后 48.79±9.34ab 33.89±6.37 1.48±0.47ab
肝硬化患者常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肠道菌群失调,表现为厌氧菌减少,需氧菌及兼性厌氧菌数量增多,这是造成肝硬化腹泻的主要因素之一。腹泻的反复持续发作会引起患者水电解质紊乱,消化吸收障碍,营养物质丧失,特别是蛋白质和维生素类物质的缺失,可使肝脏病损进一步加重,免疫功能下降[6]。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失调与肝硬化患者的肠道sIgA水平和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改变存在密切的联系。当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受损时,肠道微生态发生显著变化,肠道菌群失调,肠道功能紊乱时,肠道局部sIgA分泌减少,以致肠黏膜的屏障功能受损,肠道细菌及代谢产物发生移位,机体免疫系统被激活引起异常免疫反应,造成免疫功能损伤[7]。而肝硬化患者由于肠道sIgA水平和细胞免疫功能的下降,对致病菌的免疫防御和清除能力大大降低,从而使致病菌大量繁殖,进一步加重肝硬化患者的肠道菌群失调,患者腹泻病情加重。肝硬化和腹泻之间形成病理性恶性循环,加快了肝硬化的疾病进程[7]。因此,调整肠道微生态环境,提高患者肠道sIgA水平和细胞免疫功能,纠正患者肝功能紊乱,是治疗肝硬化腹泻,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长期预后的关键所在。
目前,临床上使用微生态制剂治疗肝硬化腹泻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研究对肝硬化腹泻患者采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取得了显著疗效。结果显示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患者治疗后ALT、AST、TBIL水平显著降低,sIgA水平显著升高;CD4+和CD4+/CD8+比值显著升高。微生态制剂可以促进人体胃肠道内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有益菌群的迅速增殖,以改善人体消化道的内环境,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同时微生态制剂还具有生物化学屏障作用,可以有效地抑制致病菌生长,恢复肠黏膜屏障,增强机体细胞免疫功能,恢复肠道功能[8]。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的主要成分是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粪肠球菌和蜡样芽胞杆菌,其中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和粪肠球菌是肠道主要益生菌,服用后可以与肠黏膜上皮结合形成肠道菌群生物屏障,同时还可以促进机体对糖、蛋白质、脂肪及维生素的吸收和利用,减少内毒素的吸收,增强肠道黏膜局部防御力和抗感染力[9]。本研究还发现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还具有保护肝功能的作用,以增强细胞免疫功能,调节肠道菌群并阻断免疫功能与肠道菌群紊乱之间发生的恶性循环,从而达到临床治疗目的。
综上所述,采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肝硬化腹泻具有较好的疗效,能有效的提高患者肠道sIgA水平,增强机体细胞免疫功能,促进患者肝功能的恢复,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大力推广和应用。
1 程中华,熊文坚.肝硬化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和内毒素血症的关系.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0,19(1):31-32.
2 陈钢,廖江涛,李清清.双岐三联活菌对肝硬化患者肠道菌群、血浆内毒素及肝功能的影响.中国当代医药,2012,19(6):26-27,29.
3 丁立瑛,黄月霞.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对肝硬化肠功能紊乱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影响及临床疗效.中国药师,2013,16(5):732-734.
4 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华传染病学杂志,2000,19(6):241-243.
5 张天晓,向圆花.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对肝硬化非感染性腹泻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及疗效观察.中国现代医生,2014,52(10):4-6.
6 孙晓晖.微生态制剂对肝硬化患者肠道菌群与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中国现代医生,2011,49(18):1-2,11.
7 陈彩林.微生态制剂对肝硬化腹泻的疗效研究.中国医疗前沿,2012,7(24):20-21.
8 林群,庞高平,丁秋龙.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对肝硬化腹泻患者肠道SIgA水平和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及疗效观.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4,26(5):552-554.
9 王冬,李平.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蒙脱石散治疗乙型肝炎后肝硬化腹泻的疗效观察.中国药物与临床,2013,13(8):1062-1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