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婷
摘 要:在现代教育改革的浪潮下,全社会对教师形成了以下要求:在对学生的综合成绩进行评价时,要避免陷入只顾给学生评定分数、划分等级、比较能力的误区,而要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上,这就需要通过测评使得学生自身能力符合基础性教育的培养目标,其认知水平在固有的知识储备中有很大的提升,同时更多地倾向于熟悉掌握学生在个体发展中的需求,以便使学生的自身特点得以激发,自我信心得以树立,自身潜能得以发掘,自我认识得以促成。课堂上流畅的语言,饱含真诚赞赏和热情鼓励的爱心评价,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有效学习的积极性与能动性。
关键词:人文关怀;能动性;评价语
一、生动的评价语
要想评价更加具有感染力,那么课堂评价时使用的语言就要生动。当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时:“你有一双明亮的慧眼,具有孙悟空般的火眼金睛!”当学生感叹迷茫的瞬间时:“你有一个聪明的头脑,看,你又做到了,继续加油吧!”当学生悲叹信心缺失时:“你们举起的小手让老师很开心,你们都很优秀!”这些鼓舞人心的句子,能使孩子们如沐春风,让孩子们干涸的心田得到滋养,让学生“小口常开,小手直举,小眼明亮”。
如:我在教《丑小鸭》一课时,当孩子在读到描述丑小鸭外貌的一个段落时,我了解到孩子们实际上没有真正地用心去品读文章,去感知丑小鸭外形的丑陋。在这个时候,我并没有直接评价孩子的朗读,而是用鼓励性的、婉转的语气说道:“你朗读得很流畅,声音也很洪亮,但是老师发现自己对丑小鸭的认识不够深刻,你可以再为老师有感情地朗读一遍吗?”熟能生巧,在第二次的朗读中,孩子就会顺理成章地取得很大的进步,这时的鼓励就像如虎添翼,加上一句:“你真厉害,读得很真实,感情很到位,这下老师就了解丑小鸭的形象了,就像老师看见过这只鸭子一样,那么现在,谁想尝试再朗读一下这篇文章呢?”往往这个时候,同学们的热情被激发了出来,都跃跃欲试,一旦学习热情被激发出来,教学效果也就不会差。运用生动的评价语言不仅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可以带动孩子设身处地地体悟文章的内容,感悟文章包含的思想感情。
二、幽默的评价语
老师无论何时对学生的影响都是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一旦语言运用的幽默程度不同,对孩子的影响也自然会不同,好的幽默评语才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人文素养。
通过不少教学案例(无论小学、中学还是大学)可以发现,总有部分学生在课堂上会习惯性地趴在桌上上课,此时指责学生只会挑起学生的反感情绪,这时幽默性语言的作用就强大起来了,教师不妨换一种态度,微笑地对学生说:“你们要多吃肉啦!”甚至当部分老师发现学生理解其中的隐含语时就会对学生夸道:“你有火眼金睛呀!”对有团队精神的小组就可以打趣地说道:“你们就是天生的黄金搭档嘛!”幽默的语言功底,风趣的教学态度,能让学生喜气洋洋、乐于受教。
在使用幽默语言的时候,务必不要将幽默和无聊混为一谈,万万不可主观地谈论与教学无关的内容,也不能打着幽默的幌子来挖苦嘲笑学生,这时不论你有多么高明的幽默水平,都不能避免其暗含的讽刺性。如若不经意间,学生的人格受到损害,学生的自尊受到伤害,就会对今后的教学与学生的成长造成负面影响。
三、适时的评价语
评价讲究适时就可以让学生找到自己的不足与缺陷,坚定前进的方向,不断地鞭策自己;能让学生明确个人能力提高的足迹,增强自信与力量,从而感受到成功的意义;能够构建师生沟通的桥梁,达到心与心的交流,使学生能尊师、信师。
在上语文课时,我让一个四年级的男孩来朗读文章,朗读过程中,小男孩的声音小到我不能听见,我就问他:“你给自己的朗读评论一下吧。”他低着头,涨红着脸说:“还行吧。”通过观察,我觉得这个小男孩不够自信,于是采用鼓励式积极的评语来评论他的朗读过程使他获得自信。“‘还行吧?可是我觉得你读得挺好的,同学们,大家评论一下嘛!”“他语气把握挺好的,读得急促有力,和故事情节相配。”“如果再大点声音效果会更好。”随后,再次鼓励他。在他大声朗读课文之后,同学们纷纷为他鼓掌,掌声热烈,鼓舞人心,而他却站在那里手足无措,双手紧握,脸上嘴角的弧度不自觉地上扬。
就这样,评价语的适时表达,不仅方便地将丰富有力的信息传达给学生,而且能够挑动学生紧张的心弦,促成学生积极健康的学习。我没有单凭学生声音不够大就否定批评,而是通过他朗读后诱发的低头、脸红等细节动作分析学生自信心的缺乏,让其他同学给予指正,提出友好性的建议,并且给他改进自我创造充足的机会。适时地评价学生就更容易让学生欣然接受,也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在课堂上,运用充满魅力的评价语,即使不是磁,也能够吸引学生的目光;即使不是糖,也能够粘住学生的心。人人都是在别人的鼓励与赞赏中找到个人价值的。所以,教师充满艺术、充满爱的评价是一种温暖的抚爱,能让学生获得前进的动力,在自信中迈向成功,就让这隐形的呵护在课堂中伴随学生快乐成长、魅力四射吧!
参考文献:
[1]徐岩,丁朝蓬.新课程实施以来学生评价改革的回顾与思考.课程.教材.教法,2012(03).
[2]郑翠菊.爱心和耐心:培育师生情.中国校外教育,2012(27).
[3]罗国平.加强小学生爱心教育之我见.新课程:小学,2012(05).
编辑 温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