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智
《诗经》既是一部古老的诗歌总集,又是一个果蔬飘香的菜园子。《诗经》中的蔬菜种类繁多,水生、陆生、藤本、草本,这些蔬菜的意象,或平铺直叙,或譬喻象征,或托物起兴,抒发先民的意念和情感,表达他们与自然的亲近和热爱。《诗经》中的蔬菜名录,自三国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始,到清徐雪樵《毛诗名物图说》,黄春魁《诗经草木鸟兽考》,陆文郁《诗草木今释》等,数十个世纪的辨别植物的努力,将植物学与文学契合,加上学者的研究心得,有助于读者了解这些蔬菜的分布、性状和用途,既接受《诗经》诗学审美熏陶,又能够了解先民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智慧。
台湾的林业实验所生物系主任潘富俊博士研究《诗经》,用他的专业知识和文学趣味相结合,搭建起了一座自然科学和古典文学之间的桥梁。他整理出《诗经》中的蔬菜图谱,并按图索骥,搭建了一个菜园子。他把那些几千年前的蔬菜,按照“风”“雅”“颂”的顺序,种植在台北的土地上,在宜人和风之下,“采蘩”“采苓”“采薇”,感受远古时代先民与自然的脉动。
诗经时代的先民,在东起渤海,西达六盘山,北起滹沱河,南到江汉流域,在《诗经》所覆盖的广袤的土地上,一边在菜园里耕作,一边用2500年前甚至更为久远的华夏口语,唱出古朴拙雅本色地道的歌。这歌声和着蔬菜的清香,古典唯美而又直抵人性温暖之处。
《诗经》中的蔬菜很多,至少有30种以上,有苍耳、野豌豆、蕨、荠菜、车前草、田字菜、冬葵、香蒲、水芹等等,光是蒿类,就有白蒿、青蒿、蒌蒿、牡蒿等,大多数蔬菜清香可口,至今民间仍有采集或栽培食用,如苦菜、冬葵、荠菜、水芹、莼菜等等。其余蔬菜味道不甚美。诗经时代采择蔬菜多以野生植物为主,所以一些野菜带有特殊气味,需要经过处理才能进食,多作为穷年灾月的救荒本草。《诗经》中也有一些颇有贵族气的蔬菜,如萝卜、芫菁、莲藕、韭菜等,大约在那个时代已经广为种植了。
《诗经》最早出现的是“荇菜”,这是种水生植物,“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诗经·周南·关雎》)。“关雎”为“风”之始,自古解 “诗”者千万,儒生七嘴八舌,都把“荇菜”当成“起兴”的道具,以“荇菜”的流动无方,喻淑女之难求,让这道味美的菜成了陪衬,忽略了本身的食用价值。荇菜今名“杏菜”,又名“金莲儿”,多年生草本,茎多分枝,沉入水中,性近于荷花,花开时常弥覆顷亩,在太阳下泛光如金,黄灼灼小花,一看便惹人喜爱。茎与叶皆柔软滑嫩,加米煮羹,乃江南一道名菜。
川渝一带盛行“烫火锅”,素菜中最受青睐的就是豌豆苗。冬日到菜场,买回绿油油的豌豆苗,用水洗净,放入或酽或淡的汤锅里一涮,在红唇白齿间留香咀嚼,新鲜的植物汁液便流淌出来了。没有人想到,这种新鲜嫩绿的蔬菜,其实富含诗歌的营养。豌豆苗的祖先是一种唤作“薇”的植物,即野生的豌豆苗。《诗经·小雅·采薇》:“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岁亦忧止。”翻译成白话:“采呀采呀去采薇,薇菜鲜嫩发新芽。回呀回呀快回家,心中忧闷很牵挂。”葱绿的豌豆苗,既是饭桌上美味的食物,又成为寄托相思的精神食粮。去采豌豆苗的过程,做登山运动,锻炼身体,陶冶情操,还可以借此见自己的心上人,所以 《诗经·召南·草虫》有言:“陟彼南山,言采其薇。未见君子,我心伤悲。”
卷耳作为北方山石上一种伏地而生的植物,采幼苗嫩叶炒熟,滑而少味,而作蔬菜味不甚美,应是穷苦人家的菜蔬,或年岁歉收时的救荒食草。采择卷耳的过程充满了诗情画意:“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置彼周行。”“采采”动词叠加,“采采卷耳”犹言“踢踢足球”、“打打扑克”,既充满口语色彩,又音韵极美,采卷耳变成了类似于采花扑蝶一样的审美活动。
水芹是自古食用的一种重要蔬菜,如《诗经·鲁颂·泮水》“思乐泮水,薄采其芹”,《诗经·小雅·采菽》“觱沸槛泉,言采其芹”。可见诗经时代已经广为种植,后《吕氏春秋》称“云梦之芹”是菜中的极品,现在我国中部南部栽培较多,尤为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为最。在江苏,水芹还被称为“路路通”,常作为春节期间一道必不可少的佳肴。在海南,海南话里“芹”和“勤”也是一样的发音,“水芹”代表勤劳,成为海南人过年家家餐桌必备的佳品。
《诗经·周南·》篇中,妇女采集(车前草)是一种由来已久的风俗,古人采其嫩叶及幼苗作菜蔬,是极普遍的救荒本草。此外民间以为食此草可怀孕生子,且可治疗难产,有极强的药用价值,也是朴素的种族繁衍观念的体现。
《诗经》里有一片绿油油的菜园子,阅读《诗经》中的句子,仿佛看见阳光下一棵棵蔬菜在园子里随风摇曳。那些素朴而多情的文字,如同流动着的植物汁液,流淌着新鲜的蔬菜味儿的清爽感觉,读来唇齿生香。采蘩、采苓(卷耳)、采蘋、采芹……那些鲜活的植物汇聚起来,简直就像一本民俗食谱,野菜荟萃,有着先民原始的饮食风味和审美情趣,劳作的生活画面恍若眼前。千载之下,我们仍然可以借着那些蔬菜的情状,相同土地上生长出来的草木,与伟大的先民同心共感。
作者:海南大学人文传播学院副教授,古典文献学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