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歸後,澳門經濟經歷高速發展,目前,面對產業適度多元以及經濟轉型的時期,人才緊缺與求才若渴的矛盾越來越明顯。國家領導人每每談及澳門問題的時候,都期盼特區政府能夠真正“人才建澳”。
由澳門的實際情況出發,要落實“人才建澳”的理念,首先要建立專業認證制度。世界很多地方,都是通過專業認證制度,建立人才的客觀標準。行政長官雖多次表明,將在社工、建築、醫療衛生、物管等多個行業,構建專業認證制度。但是,相關行業的專業資格認定,在業界、社會上討論的時候,總會遇到現有團體部分人員與新規例之間的矛盾,新規例過嚴,會阻礙部分現有人員的資格認定,過鬆,又失去設置專業認證的意義。每一種新制度的推出,都存在新舊過渡的問題,將所有舊人都納入新制度下,或者推行所謂的“新人新制,舊人舊制”,可有效推動各專業制度的落地,又為新加入者提高要求,透過新陳代謝,從而提升整個行業的素質。
培養一名專才,世界各地都會通過“請進來”和“送出去”的辦法。人才發展委員會推動的“精英培訓計劃”、“專才激勵計劃”、“應用人才促進計劃”以及“劍橋大學全球領袖碩士課程資助計劃”等等,都是目標性較為模糊的人才培養政策,誠如一些在外地發展有意回流的澳門居民所言,回來澳門能幹什麼,除了公務員、博企,有什麼對應的產業可以供他們發展?因此,政府在“請進來”和“送出去”人才的政策上,應更具針對性,明確需要什麼人才、要吸引哪裡人才回澳。在引進高中端人才方面,貿促局一直在做這方面的工作,但是,缺乏類似香港、新加坡等地明確的引入人才的類別、計分條件等,因此,貿促局的做法受到社會一定的質疑。未來人才的發展,當局需明確有關的引入標準以及引進類別。
從中長遠的規劃來看,人才政策與澳門的人口政策密不可分。特區政府成立政研室,研究人口政策是其一項重要課題,自2013年完成《澳門特別行政區人口政策框架》的公眾諮詢工作,具體的人口政策遲遲不能推出。人口政策,影響人力資源政策等,尤其是關乎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特區政府應該盡快將研究結果向社會公佈。(澳門/曹言)